為何人性本惡?教育如何教人為善?

時間 2021-06-27 04:42:17

1樓:清虛不塵

如果你生活在「惡」的環境中,你就不知道什麼是「善」,因為不會存在這個劃分,所有的一切都會認為是對的。所以到底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我覺得即有先天條件,也有後天因素。

我們道教講陰陽,有男就會有女,有長有會有短,有晝就會有夜,有白就會有黑,所以我認為【有本性善,也有本性惡】

2樓:無名子

人性不是本惡,教育人為善,是要讓他知道為什麼從善,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如何教育別人?如果真想知道,我也可以教你,不過要看你心誠不誠了

3樓:成風

有人說人性本善有人說人性本惡

本來每乙個人都是乙個善惡共同體

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善的一面也都有惡的一面

你看到乙個人惡就是只看到了惡的一面

你看到乙個人善也是只看到了善的一面

而且每個人與其他人的緣分也不盡相同

遇到惡緣的人呢總是互相看不順眼誰也看不上誰互相討厭所以也並不是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惡

就怕有的人說別人都這麼壞我也要這麼壞那麼你終究變成了他有句話叫上天有好生之德

人善人欺天不欺

你做的每一件善事動的每乙個善念

在未來的某一天美好總會不期而至

4樓:

既然你相信人性惡,那怎麼能得出「教善說」呢?你顯然是在樹立乙個名為「有一部分人是性善的」的觀念。

人是無法教人為善的,只有這個當時人自己信,才會為善。

當時他人不信,你無法強迫,你若建立可以強迫的規則,那麼這個規則將會被挖空,成為一套專門作惡的盈利手段。

特別是這套規則沒有進行分權與制衡處理,作為乙個滿滿的意志集的存在。——俗稱「人治」。

教育如何教人為善?

教育從來沒有教人為善,教人為善的一直是生活細節對當事人進行巴普洛夫的後天習得性能力理論轟炸。多出現幾次毛病,人就不信了。

對自己善根本不用教,對他人善根本教不來。

一切都是每個個體在自己的生活中後天習得的理智或非理智判斷。

5樓:普波居士

恰恰相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人性本善,不是本惡。大家善良的本性都是相近的,但每個人的習性都不一樣。如果不能得到正確的教育,其善良的習性就會變了。

所以人性本善,更要懂得如果去教育,保持人們的善良本質。

這是三字經的內容,古代兒童都要接受的哲學思想教育,而現代成年人卻連這些也不明白。

6樓:侯新亮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人之初,性本惡。這個問題已經被辯論了幾千年了,到現在還沒有乙個準確的定論,個人認為這兩個說法本身都沒錯,只是站的角度,立場不同而已。

現在就人性本惡這個問題,可以參考上面的意思理解。

這裡我想對現在的教育說說,我的看法,僅代表個人觀點。

經過幾千年的進步,教育也在不停地改革。不得不說當下大家的文化水平逐年公升高,個人的分數那也是節節高公升,各個領域尤其是科技的興旺發達,等等。但說這些現狀是應值得肯定跟讚許的。

在文化水平提高的當下,理論上個人的文化素養也應提高乙個檔次。不知道有沒有人對比過,當今社會跟以往比起來個人的素質,修養,美德方面是加強了還是退步了。

舉幾個可能不恰當的例子,就先說尊老愛幼及尊師重教吧,八五以前的人很少有跟老師發生口角或者直接跟老師開仗的狀況,也很少見家長不尊敬老師,老師不理解家長的。過去也很少聽說過哪個年輕人目中無人,敢頂撞師長,更沒有不愛護自己親弟親妹的兄長。

現如今很多現象是八五年以前的人看不慣的,也是教育應該繼續改革的點。教育不僅僅是要關注分數,更應該關注人的精神,人的內心。可能只有教師對善有真正的理解,才能教育好下一代,期盼!

7樓:山羊在山陽

現在的教育,只為獲取更好的分數服務,所謂教人為善,其實是課本裡有很多善的內容。如果要想教善,必須要有善的評價考核,善惡的評價考核不完全在知識層面,應該在社會上和行為中。

8樓:一笑而過

我們的思想從來就沒有改變過,惡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眼裡只有自己的利益。一切皆是生活所迫,滿足於自己的一日三餐。或許有一天,我們所有人皆不必為了三餐而發愁忙碌的時候,我們的思想才會學習,學會改變。

9樓:月夜

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實際上是對人的一種解釋。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這一段是孟子所說,並且應當是善論裡面比較知名的一段,但這裡面實際上也有說人性的複雜,只不過裡面更多體現是複雜與善,惡則無。

凡人有所一同。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目辨白黑美惡,耳辨音聲清濁,口辨酸鹹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體膚理辨寒暑疾養。是又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可以為堯禹,可以為桀蹠,可以為工匠,可以為農賈,在執注錯習俗之所積耳。

湯武存則天下從而治,桀紂存則天下從而亂,如是者豈非人之情固可與如此,可與如彼也哉?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榮惡辱,好利惡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

人之生固小人,無師無法則唯利之見耳。堯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於變故,成乎修為,待盡而後備者也。——荀子

而這段則是荀子的性本惡言論,實際上們說的都對,因為本能所在意的是如果活下去,然後活的好再去生幾個孩子,這是人性,生存與繁衍。

然而呢善論說的更多的是人心,我們的理智會讓我們如何去做,我舉例子,為什麼那麼多的烈士經受了敵人的酷刑他們不去出賣自己的同志?因為他的理智認為他的信仰是絕對正確的,因此他們捨去了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別人的存活。

死,或輕於鴻毛,有或重於泰山。

本能與理智,這就是人

10樓:孫謙

生命體本身就要維護自己的生存而進行爭奪資源。這就是人性本惡的根源!

如果不加遏制,那麼就變成了人對人變成了狼對狼。那麼人類生活的質量就會非常的糟糕。

所以要通過教育的灌輸,要教會給人起碼的理性和知識。

一來可以提公升人和人類獲取資源的能力,倉廩實而知禮節,有助於改善人的生活和改善人之間的關係。,

二來也可以教導人類用最基本的理性來建立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來改善自己的生存處境。

「人性本善」or「人性本惡」?

光輝 這就是乙個偽命題 孟子提了人性本善,荀子提了人性本惡。孟子主張本善,荀子主張本惡。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孟子主張通過教化,扶植和培養善的萌芽,使善性得以發揚光大 荀子主張通過教化,限制惡的趨勢,使人性之惡向善轉化。所以就是人的好與壞看後天的教化 楽汕 瀉藥首先我認為我們可以更加辯證地看待人性問題...

人性本惡,是嗎?

可樂兒 善惡參半吧。後天展示出來的人性跟成長環境受的教育生活狀態等都有關係我覺著。如果乙個人打小生活在愛里接受過足夠的教育生活富足那他很小幾率表現出噁。相反從小生長環境惡劣受過極少教育生活捉襟見肘逼到一定程度很大可能就會展現出惡的一面。總之每個人生下來都像是一塊玉細心的雕琢或野蠻的風吹雨打會讓他往兩...

是不是人性本惡?

不貳 人性噁不噁不是自己決定,而是別人怎麼看你,別人覺得你是好人那麼你就是好人,別人覺得你是壞人你就是壞人,這是比較級,不是確定 小兜兒 好問題!小孩子不願分享,心理學說是terrible two,自我意識萌芽,沒關係,都會過去的。但你活著活著就會發現,再善良的人,都有隱惡的一面,都有永遠不能虧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