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鍛鍊自己對情緒起伏的調節和耐受能力?

時間 2021-05-06 14:55:15

1樓:

心理學認為,性格是心理活動的體現,而心理活動是大腦活動的產物。我們的意識、情緒都是由大腦中的神經元、灰質、樹突、軸突、神經遞質等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我們人生的最初幾年(包括胚胎時期),腦部的主要任務是確定所有腦細胞正確地鏈結起來。

不只是建立細胞間的鏈結,還要把某些鏈結切斷——3歲小孩腦細胞之間的鏈結是成年人的兩倍——這些鏈結是亂七八糟的——為了妥善運作,腦部必須決定哪些鏈結要保留,哪些要斷裂。在有限的大腦關鍵發育期間腦部必須檢查成千上萬兆的鏈結,因此不得不採取「殘忍」而有效的原則:用不著的就自動斷裂。

那麼腦部如何判斷哪些鏈結用得著,哪些用不著呢?通過觀察,科學家總結出了大腦的判斷規律:不斷探測哪些區域經常受到刺激,而哪些區域極少受到刺激來決定是否斷裂這些區域的鏈結。

也就是說很少受到刺激的部分將自動斷裂。通過發生在2023年洛杉磯郊區女孩吉妮身上的悲劇(被其精神情況極不穩定的父親綁在乙個小房間的椅子上長達12年半,因為父母幾乎沒有跟他說過話,她的腦部負責語言的部分幾乎沒有受到刺激,導致終身受損。吉妮被解救出來後通過多年語言訓練,至今仍無法學會說話,只能「像動物一樣嗚咽」),這證實了大腦神經科學家對人類大腦初期發育的理解:

過了腦部發育的關鍵時期,人的大腦結構基本定型,之後的環境變化以及訓練很難改變大腦的構造,也很難改變基於大腦結構功能區特徵。

同樣,我們正常人在大腦發育關鍵時期接受到的刺激是有所不同的(當然刺激範圍和種類是基本接近的),刺激的程度和強度也有一定差異。這些微小的差異對大腦發育的鏈結斷裂以及結合時期的影響在於改變了功能神經元鏈結的強度。這些功能神經元鏈結強度對我們將來的獲取資訊、思維、決策方式都將產生一生的影響

因此,從心理學角度而言,性格一旦形成是不會發生改變的(榮格曾舉過有極個別例子,比如在童年時期遭遇巨大情感挫折,可能會由外向轉為內向)。建議樓主去做乙個專業的人格測試,MBTI職業性格測試(完整版)(量表版本:1998-N)

2樓:寧徽

如果你每次都只能寫一兩件事的話,建議你寫日記。

周記、月記裡發生的事情多,把每件事寫出來太疲憊,那麼化整為零是個好方法。

情緒波動大於寫作未必是壞事,總不能心如死水地寫吧,有激情是好事。

如何調節自己心態的極端起伏?

臥龍閒散人 題主有注意過,自己在積極和抑鬱之間切換的時候有發生什麼類似的事情嗎?我個人覺得發生這種情緒的變化是有一定生活事件誘因的。還有就是題主的早起經歷如何?如果早起經歷不好的話可以自己探索是哪一部分不好?是哪些重要的人和事還在影響你自己。情緒的交替和心境的變化都是呈現週期性的,只是頻率上正常人會...

如何自己調節情緒?

張偉業 如果要想做到乙個情緒管理的很好的人,那麼這個人一定就是乙個非常自律的人。調節情緒最主要的就是自己,要是自己的脾氣本身就不好的,那就只能慢慢的通過閱讀書籍來控制自己。我在16歲之前是乙個不會隱藏自己任何情緒的人,你要是讓我不開心,那我肯定就不會讓你好過,我要是生氣了,就一定不會聽進任何人給我講...

如何自我調節自己的情緒和心理?

優婆夷 若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修行靜慮波羅蜜多時。以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修學諸定。是菩薩摩訶薩眼見色已不取諸相不取隨好。即於是處防護眼根不放逸住。勿令心起世間貪憂惡不善法諸煩惱漏。專修念定守護眼根。是菩薩摩訶薩耳聞聲已不取諸相不取隨好。即於是處防護耳根不放逸住。勿令心起世間貪憂惡不善法諸煩惱漏。專修念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