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清淨道論》這句話?

時間 2022-01-11 15:49:50

1樓:Raymond Chu朱

你既然這麼問,可想而知,你沒有進入實修,或者說,你沒有深入實修。須知實修要有成,全靠一顆清淨心。而心清淨的前提是戒清淨,如此才能深入禪定,甚深禪定穩定後,心力才夠強且甚微細,才可能修甚深觀慧而證阿那含。

而甚深觀慧加上長期保任,精進,才有可能修成無漏阿羅漢。

2樓:護法居士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如上說。差別者。

何等為增上戒學。

謂比丘。重於戒戒增上。不重於定定不增上。

不重於慧慧不增上。於彼彼分細微戒。犯則隨悔。

所以者何。我不說彼不堪能。若彼戒隨順梵行。

饒益梵行。久住梵行。如是比丘。

戒堅固。戒師常住。戒常隨順生。

受持而學。

如是知如是見。斷三結。謂 身見戒取疑。

斷此三結。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法。決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

是名學增上戒。

何等為增上意學。

是比丘重於戒戒增上。重於定定增上。不重於慧慧不增上。

於彼彼分細微戒。乃至受持學戒。如是知如是見。

斷於五下分結。謂 身見.戒取.疑.貪欲.嗔恚。

斷此五下分結。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還此世。

是名增上意學。

何等為增上慧學。

是比丘。重於戒戒增上。重於定定增上。

重於慧慧增上。彼如是知如是見。欲有漏心解脫。

有有漏心解脫。無明有漏心解脫。解脫知見。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是名增上慧學。

3樓:CJWSK

須沱恆的戒是圓滿的,因為能分清善業惡業,不會再造嚴重的惡業阿那含的定是圓滿的,因為永遠不會退出正定初禪,不再踏入欲界阿羅漢的智慧型是圓滿的,因為無明已破,諸漏皆盡可以思考下「圓滿」的意思

4樓:fks

沒錯,是這樣理解的。但要考慮如何成為「戒圓滿者」才能去考慮證須陀洹果及斯陀含果。

在佛法中,要牢記「定是增上戒,慧是增上定」。所以,戒圓滿了自然生定,定圓滿了自然生慧,慧圓滿了才證「無學」。無戒而坐禪只能說是現代人的思想休息,也可以說是外道,只要稍讀印度教的「瑜伽經」就可以掌握四禪八定的方法,但這不是佛教。

佛教中的戒定慧可以說是三位一體的,《清淨道論》提供了全面的理論依據。

如何理解「地獄門前僧道多」這句話?

吳金銘 Mr hongyu 這句話是指修行不易。不是你願力不夠,不是你精進不夠,不是你根器不夠 在修行路上,不知不覺中,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有的人能登頂,有的人在向上,但有相當多的人會迷失不前,甚至向下 王大飛 有智慧型的人,總會找到方向。沒智慧型的人,還狂妄,亂加解釋,胡亂批判。自己不知不覺釀下大錯...

如何理解托爾斯泰這句話?

Bella Granger 總說三思而後行,可真正能夠做到的人畢竟寥寥無幾。思考過後的行動往往多一分謹慎,少一分莽撞 多一分理智,少一分盲目。三思而行並不意味著優柔寡斷,缺乏主見,三思而行與把握時機也並不矛盾。真正意義上的思考後的行動,能夠使我們的人生少一些後悔與遺憾,能使原本變化無常的人生多一絲能...

如何理解蔡康永這句話?

竹蝸牛 蔡康永在奇葩說里有很多非常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這個也是其中乙個。想一想,其實喜歡乙個人,就是一件非常主觀的事情。而乙個人對另乙個人的感覺,還要同時參考時間的意義和認知的程度。你十幾歲喜歡的人,和你之後喜歡的人,很可能不是同乙個人,甚至不是同一類人。誤會的意思在於,你在當下就會知道 我喜歡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