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先驗哲學怎樣克服了休謨的懷疑論?

時間 2021-05-07 00:38:11

1樓:沛然如風

對於懷疑論的糾結,無非對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的乙個同步通道的懷疑。

我們所能認知的世界,都在我們的精神世界之中。而我們的的精神世界又來自於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是否能準確而又完整地,把現實世界的規律完整地認識並且複製到我們的精神世界中呢?

這就是懷疑論的本質。

懷疑論指出,我們不可能完整而又準確地把現實世界的邏輯關係複製到我們的精神世界中。事實上也是如此,這也是我們不斷追尋世界真理的根本動力。比如一滴雨水會掉落到地面,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地球重力。

然而這雨水沿著怎樣的軌跡掉落,以怎樣的形態掉落,有沒有受到太陽月亮的影響,有沒有受到宇宙的影響,其內部粒子如何等等,還有很多很的細節及其影響,我們都沒能去認知。

所以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並不準確。而人類對於世界的深入認知,都是建立在對這些現象及其背後的邏輯關係上的。我們由一些簡單的現象來總結一些相應的因果邏輯關係,又憑藉這些邏輯關係組成複雜的思想體系並用來思考我們遇到的其他問題。

沒有這些基本的規律作為框架支撐,我們的整個思想體系都會崩潰而變得無法思考。所以,假如我們所認知的規律都是不準確的,那麼問題就嚴重了,我們所得出的結論也是不準確的。

可是有一點,懷疑論是沒有考慮到的。那就是現象規律是分層次的。如果我們只是用作淺層的思考和推理,那麼用淺層的現象規律就足夠了。

比如我們只是思考空中的水滴會不會掉下來,那麼我們觀察到雨水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掉落的基本現象規律也就足夠我們用來推理並得出正確的結論了。

更深層的思考推理自然也就有更深層的現象規律來支援。比如要考慮水滴下落的速度時,我們就要考慮重力加速度,下降高度,風力風向,空氣阻力,水滴大小及形狀等。

所以即便我們未能夠認識這個世界最終極的真理,依然不妨礙我們由淺及深地逐步認知這個世界的規律。

至於我們的經驗錯覺之類的影響正確認知的東西,無非就是我們的經驗不足以支援我們目前的思考深度而引發的各種錯誤認知。

我們終究是能夠憑藉這個世界現象認識到一定層次的規律的。康德那些純粹理性、先驗哲學之類的無非就是認知在現實世界的一般現象規律的層次和範圍之間的輾轉騰挪。在這一點上,只要認識到了一般淺層的現象規律的可獲得性,基本上也就是算是克服了休謨的懷疑論。

經驗不足則推論不准,這個沒什麼好說的。

2樓:楊學志

康德用邏輯混亂的方法謊稱解決了休謨問題。

看看真正的解決方法:依照休謨的認識論,1+1=2 的根據是什麼? - 楊學志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3樓:錦繡江山

沒有克服。

康德承認了真理的有效性。懷疑論規定了真理是有範圍的。

這樣,真理就不是絕對真理了。真理是有範圍的,在範圍是有效的,開源的可完善的。真理成了人為的規定和總結,而不是之前以為的那個恆定不變宇宙通用的絕對真理了。

這樣,科學研究等便可以繼續進行了,社會可以繼續跌宕的走了,同時,又潛藏了自身要不斷推翻,不斷完善,不斷改革的基因。

4樓:TREMUL

才看了點哲學史的過來強答☆(o*ω)

看起來似乎沒有克服

先來看看倆人都說了些啥

休謨是典型的不可知論,丟擲了認識論的終極夢魘(也是笛卡爾的夢魘)——我們所有的知識都是建立在經驗上的,再有條理令人信服的知識也都是經驗告訴我們的。

舉個已經被舉爛了的例子,撞球的因果關係。有倆小球,A和B,A靜止,B朝它滾過來,撞上了B,B移動了。

問:B為什麼會動?

絕大多數人類會答:A撞的唄!

休謨:我不知道,萬一是上帝讓它動的呢?你看到B撞上了,就一定是嗎?你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的嗎?

看過《三體》的都會記得第一部劉慈欣提出了乙個思想實驗:農場主假說。動物農場裡快快樂樂地生活著一群小雞,小雞們發現,每天早上日出之地傳來九聲鈴響後,主人必定會上門餵食。

於是,它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如下推論:九聲鈴響→主人上門→餵食。直到有一天,那天太陽照常公升起,鈴響照常,但主人一直不來。

推論崩潰開始,九聲鈴響並不意味著主人上門;太陽快落山了,主人終於上門了,接下來見證第二條邏輯推論的失效——主人不是來投喂的,主人提著刀上門,不出五分鐘,可憐的小雞還沒從邏輯鏈的崩潰裡緩過神來就被抹了脖子。

這就是休謨難題的可怕之處,甚至直指科學的神聖性,這一點看過《三體》的可能更好理解。我們存在於經驗之幕之後,本能牢籠之內,進行著無力的歷史迴圈。

康德對此是不能忍的。但它用一種很巧妙(雞賊)的方式避開了正面回答。

康德(非原文引用!):誰說我們不能認識到真理的?老子就是真理!真理的框架是我定的,我說是,那就是!我說B的動起來的原因就是A,咋地?(這裡的「我」指的是「人類」)

好!很有精神!

(正經)在我第一次看康德的操作時,我其實是看到乙個人,打腫臉,充胖子,當然康德自己肯定是不這麼認為的。

休謨難題回應不了,個人認為它無法回應。康德估計也是認識到了這點,乾脆就不回應了,直接「耍流氓」,把真理的決定權全盤交給人類,所以為什麼說康德的思想是「哲學裡的哥白尼革命」呢。

「為自然立法」。康德思想的底氣源自科學的突破,或許一切數學,一切科學定律都是人類的自說自話,但正是這些玩意兒讓我們上了太空,登陸月球,飛出太陽系。它們能為我們所用啊!

這不就夠了?至於它是不是世界的真相已經不重要了。

5樓:惜會

休謨的懷疑論推翻的東西是因果律以及人類理性思考的能力。

在他這裡,經驗就是人的感覺印象,我感覺到了什麼就是什麼,至於感覺從何而來是真是假,我不care。你要問他,究竟有沒有「自我」呢,休謨說,我不知道,我也不care。在有明確的證據證明我們的生活都是幻覺之前,我們就按照平常的經驗生活下去就好,沒必要去懷疑世界。

只有兩種知識是切實可信的,第一種是不依賴於經驗的知識。第二種是我們自己感受到的經驗。

進一步說說因果律,因為因果律不符合第一種和第二種知識,在休謨看來,人相信因果律只是一種心裡錯覺,只因為我們發現兩件事總在一起發生,故而將其看做因果關係。而歸納法是必須在因果律成立的前提下才能成立的。所以休謨不僅推翻了因果律使得科學的基礎岌岌可危,還進一步將經驗主義者的歸納法整沒了。

歸納一下休謨的思想成果:理性主義(因果律)屬於獨斷論,經驗主義(歸納法)不能證明事物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此時康德橫空出世,主張將主客觀世界的關係顛倒過來,假設人類生活在另乙個世界中。這個世界裡,人類所感受到的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通過人類心靈中某個特殊的機關加工過的。這個機關被稱作「先天認識形式」,世界的真面目叫做「自在之物」。

人類通過「先天認識形式」看到的「自在之物」只是「自在之物」的「表象」。而「自在之物」的真象是什麼樣子,我們永遠無法知道。

在康德的哲學世界中,所有的知識就像「自在之物」一樣,都要先經過我們的心靈也就是「先天認識條件」(每個人都是一樣的,無法改變)的加工。我們看到的都是被扭曲了的世界(「表象」)。

而因果律,在康德的認識中,是我們「先天認識形式」中的其中一種,而我們的科學只能研究我們看到的世界(即表象),所以科學家們可以放心的在這個世界中使用因果律來研究。

舉個栗子:

假如世界上所有人都帶上藍色的眼鏡觀察世界,那麼大家看到的世界都是藍色的,這個眼鏡就是「先天認識條件」,我們可以把這副眼鏡命名為「因果律」或者是「歸納法。」

因此,康德證明了因果律是先於經驗的。

那麼自我呢?康德讓人的意志受到了先天認識形式的嚴密保護,決定論規則不可能穿透先天認識形式控制人的內心意志,所以人仍是自由的。

康德的解決方法可以歸納為:他把世界分成了兩個部分,其中乙個部分完全不可知,另乙個部分則完全可以用理性把握。不可知的部分永遠不可知,所以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只要我們在可把握的世界裡生活,理性就又恢復它的威力了。以上。

6樓:山人

大多理論大家在看以前的觀點理論時並不是單純的否定與推翻,而在於理解其產生的原因後果,並開拓新的領域,這是站在巨肩膀的正確方式

7樓:夏洛洛

康德的解決方法是,他把世界分成了兩個部分。乙個部分完全不可知,另乙個部分則可以用理性把握。不可知的那部分因為永遠不可知,所以對我們的生活沒有什麼影響。

只要我們在可把握的世界裡生活,理性就又恢復了威力。

這樣,既沒有破壞休謨的理論(想破壞也沒那能力),又讓人類重新信任理性,重新踏實了。

康德的學說並不是和我們完全無關的玄學,而是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假如我們接受康德的世界觀,我們就同意,這世上總有一些東西是我們無法認識的。我們只要安于在能認識的世界裡生活就對了。

8樓:林先生

我們要知道,休謨的懷疑論立足於什麼?

西方哲學史不能孤立地看,休謨的懷疑論可以一直追溯到智者學派的相對主義之中。智者學派是針對赫拉克利特哲學反應用。赫拉克利特指出一切皆流,無物常住。

那麼智者學派的思路就是,你所說的無物常住,這裡的「物」包不包括主體自身?因此智者學派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他反過來頭來把相對主義應用於主體,因此知識崩潰。

休謨和康德的區別也大致如此,休謨的思路是針對於「物件」的流變得出其懷疑論。休謨的懷疑論,實質上是無法說明,感性和理性之間質的差異由以發生的原因。在休謨看來,一萬次感性積累,也得不出質上的區別。

而康德的先驗論就試圖說明,這個質來自於純粹知性的綜合統一。

但是康德的先驗論有個致命的缺點,他為了保證知識的客觀性,必然性,他就必須假定主體(我)必須是不變的。而一旦我們把這個預設消解掉,如果主體自身就是流變的,我們的知識也必然是流變的。從根本上先驗哲學崩潰。

康德的解決策略就是一方面,他把時間作為內在於主體的存在,失去了時間,流變就無從發生。另一方面,他一直提示,先驗原理的根源是不可追問的,否則就陷入到幻象之中。但是假設我們認為,流變並不以時間為先導,恰恰時間是流變的表象,這樣康德的知識論依然崩潰。

要徹底清除康德的知識論,核心就是澄清時間問題,因為康德哲學的命脈就在於時間(而不是範疇,範疇必須圖型化才能應用。)

由此可見,前代哲學家沒有注意到這個致命問題,總是跟物自體纏繞不清。

如何區分康德哲學中的 先天 和 先驗 ?

ezqrq 其實是乙個意思。至於說先驗知識是 關於 先天的 知識 如何可能的知識 純屬無稽之談。例如,說空間是幾何學如何可能的知識。不如說,幾何學就是空間學。空間是幾何學如何可能的知識 意思是 自己是自己如何可能的知識 這是個笑話 步社行悟 談一下民間哲學愛好者的個人見解,先天是自性判斷,例如數學中...

康德的「先驗」是什麼意思?

曉蘿莉吃落梨 凡一切知識不與物件相關,而唯與吾認知物件之方法有關,且此種認知方法又限於先天的可能者,我名此種認知方法為先驗。純粹理性批判 文學司機何足道 當你誕生在這個世界的時候,你覺得渴了,那這個世界上一定存在解渴的東西。你覺得餓了那一定存在填飽肚子的東西。人有性慾,是因為先有性慾所指向的物件。如...

康德哲學的疑問?

reexpound 物自體是表象經驗的承載物,雜多後背的質。思維對物自體只有且必有存在性的肯定。自笛卡爾的認識論轉向把人的思維提高到第一位後,康德再次通過引入物自體 現象 思維的三層認知架構革新了認識論。說物自體不可知是不對的,至少我們在思維現象背後的叫物自體的東西,它便是現象的客觀基礎。物自體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