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知性先驗十二範疇是否有科學根據,為什麼是十二而不是更多?

時間 2021-06-04 16:02:47

1樓:Fang Hongjian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也曾困擾著我。但我個人覺得說某個哲學概念是「科學的」不大妥當,說「合理的」或者「得到辯護的」或許更好一些。

康德在先驗論證中沒有解釋為什麼是他所說這些範疇,而不是另外一些,這也使得先驗論證遭受「懷疑主義」式的質疑:即使先驗概念(範疇)存在,為什麼一定是康德在範疇表中列出的那些?如果人們擁有這些概念是出於偶然,我們在什麼意義上對驗前概念如此自信?

似乎難以從康德自己能力為解訣這個問題找到答案

我們可以從Stephan Korner對康德的先驗論證的批評中看出一些端倪。Korner認為康德對範疇概念的提出離不開他那個時代所流行的形上學,如歐幾里得幾何學和牛頓物理學,所以十二範疇的具體內容似乎侷限於「康德的時代」。(Korner,1967,236-238)

但是,Korner的批評的問題在於,人類在思考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介入他們同時代的事物,就像哲學家們對「心靈」的構想大致經歷了「精密的鐘錶」-計算器—計算機這種過程一樣。因此,Korner的批評只有在,「存在一種超越一切侷限的、我們藉以觀察視覺的視角,並且在這種視角的引導下其他視角得以修正和還原時,Korner對康德的指責才是站得住腳的」(程煉語,我覺得說的相當精彩)

無論人類是否能擁有這種看似「全知全能」的視角,康德先驗哲學的目標都不是「成就」這種視角。「十二範疇」概念或許真的只是時代的產物,沒有達到「社會的和歷史的統一」(手動狗頭),但這不影響康德先驗論證的計畫。因為,先驗論證或者說先驗概念不是為了產生亙古不變的結論,也不要求從超越一切的視角,而是從嶄新的視角來看待問題。

這就意味著,新的視角是需要根據時代和目標而被重新闡釋和修正的,我們應該在對自身條件的考察中發現更深刻的因素去揭示,屬於我們時代的視角和形上學背景。

就像Korner的批評中所說的,「(哲學)的工作不是一勞永逸地完成,而必須一次又一次地從事」。我們也許不必太拘泥於「範疇」是否一定是「十二個」或者一定是康德書中提到的那「十二個」,而是理解康德在先驗論證中提出的那種嶄新視角,是如何影響後世哲學發展程序的。

參考文獻

程煉,先驗論證,1998

2樓:范不說

這個問題很多人置疑,康德本人很自信,就是這四組範疇。

我想,我猜,我以為,應該在於圖型法,這四組範疇是依據時間的形式「獲得」的,時間得形式作為圖型只能是這四組,涵蓋所有;而不是從亞里斯多德那裡總結出來的,要不然很難有說服力。

可康德本人並沒有明確這樣說,而且範疇判斷是在圖型法之前提出來的,所以讓很多人費解。

3樓:丘位元是個單身狗

我想答,我貧瘠的知識又讓我不知道怎麼講才能準確的講出。。。

康德認為的三點

感性,知性,理性

對應看到大象,把大象放進腦海(放進冰箱),用工具把大象切割成符合自己認識的形狀(把冰箱關上)。

其中的十二個點大概就是這十二點吧,你覺得少那就可以更少你覺得多就可以更多,畢竟每個人的哲學都不一樣。

哲學不是現代科學,科學是研究表像與規律,哲學甚至哲學都沒研究出來。。。

為什麼康德先進的先驗知性直觀到今天,還不能取代落後的不可靠 被嚴重質疑的經驗歸納法 因果律?

1 如畫家的畫,只有誰畫得更好的問題?2 哲學 logic,古今一框架,哲學家之間的作品,只有 好壞 之別,沒有 先進落後 之分 3 哲學 藝術 人文科學 非,物理 化學 自然科學 這是起碼的常識!誤讀 誤譯 中毒,乃至於如此之深乎?康德哲學不先進,而是反理性,反科學的認知倒退。由於康德的邏輯嚴重混...

科學的發展是否有上界?

火浣漣漪 如果有上界,那很可能就是人類有限的認知能力和感官所能到達的極限。對人而言一種科學技術投入使用前先得通過實驗觀測和檢驗,如果該技術應用的現象人類不能觀察,對人而言便短期內沒有實用意義,比如合成一種染料,顏色是人肉眼不能識別的顏色,顯而易見這種染料實用意義非常小。如果想要拔高這個上限,就需要人...

西方哲學是否有科學化的趨勢?

林先生 嚴格說來,只有邏輯實證主義完美符合這種科學主義。其他學科,還是對於科學有所批判。維根斯坦和邏輯實證主義最大的不同,就是維根斯坦並不認為科學是真理,或者說是最高真理。但是英美哲學確實具有這樣的狀態,尤其是後來的心靈哲學等等。至少,現象學是反對科學主義的,現象學認為科學不是嚴格的科學 知識 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