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這一特定階段及載體下的文字面貌為什麼失傳?

時間 2021-05-06 12:21:44

1樓:陳素封

文字之所以會失傳或被其他文字替代,是因為沒有適應人類的大腦。

文字出現不過幾千年而已,而大腦進化緩慢。

「神經元再利用」假說認為,大腦的結構制約了我們閱讀文字的方式,從而制約了文字的流傳,只有那些符合大腦認知規律的文字流傳了下來。

教育神經科學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腦與科學》中說在文字系統的發展歷史中,確實存在著一些生物學方面的制約因素。雖然從表面來看,文字是多種多樣的,但它們仍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這些特徵反映了視覺資訊是如何在腦中進行編碼和加工的。有關閱讀的神經科學研究對文字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為我們現在所見的字母表這一問題進行了新的闡釋。

我們可以將文字發展的歷史看作是一項浩大的篩選工程:經過時間的沉澱,各種文字逐漸成為能夠高效表達資訊且適合腦組織的符號。簡單來說,在進化過程中,腦並沒有改變原有結構以適應文字加工的需要,相反,恰恰是文字通過不斷的發展變化,逐漸適應了腦的加工要求。

2樓:海涅心理

歷史充滿了未知,歷史程序充滿了偶然性。

很有可能,周與商是個文化差異很大的國家,所以周滅商後,沒有保留任何它的文化——從此深埋於土。

也有可能,兩個國家的文字差別很大。周,作為勝利者,沒有必要吸收。

這類似於秦始皇不得已採取的「書同文」措施的背景。

甲骨文並非個例,每個文化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統,但是你不會再看到當初強大的匈奴,鮮卑,遼,金...的記錄了。可能都被一把火燒了。

3樓:

參考類似問題:https://www.

甲骨並不是商朝的文字主要載體,主要載體是簡牘,甲骨上面的商代文字也沒有失傳而是演變成了後世的文字。只能說甲骨的刻寫是乙個時期占卜時的行為,後來西周建起立新的占卜的階層和蓍草占卜系統《周易》,而龜筮衰落了,統治階層儀式習俗發生改變後甲骨的刻寫行為也就消亡了。至於文獻沒有記載,因為上古的文獻本來就很稀少,很多習俗沒有記載很正常。

要說幾千年來完全沒有流傳也不正確,戰中國人可能是知道的,清華戰國簡中的尚書《傅說之命》中有:「失仲卜曰:我其殺之?

我其已,勿殺?勿殺,是吉。」就是一條典型的商代甲骨的對貞卜辭,命辭的正反對貞與驗辭俱全,僅此一條其他文獻都沒有,但是秦火後《說命》亡佚了。

之後的文獻就完全沒記載了,中國傳統的金石學主要物件是青銅器和石刻銘文,沒有關於甲骨的東西。

甲骨文如何入門?

琴脂 先讀裘錫圭先生的 文字學概要 同時讀高明先生的 中國古文本學通論 裡面有許多基本字形的講解。高本有對許多甲骨金文本形偏旁的解釋說明。然後看說文段注,同時看語文出版社的 商周古文本讀本 兼上海古籍出版社的 古文本類編 基本可以打好基礎然後觸類旁通了。 豬尾巴OoO 有一本書叫 甲骨學一百年 這本...

這篇甲骨文怎麼翻譯?

還沒死 前辭 癸巳卜,貞 命辭 旬亡禍?佔辭 王佔曰 乃玆,亦 有 祟。驗辭 若稱。甲午,王往遂兕,小臣晉 進 車馬,硪 丂 磕 王車,子央亦墜。在癸巳這天占卜,貞人問 下一旬有什麼災難嗎?王看完卜兆說 仍然有災禍。若 果然 稱 應驗 了。在甲午這一天,王前去田獵,追逐兕 犀牛 小臣的車馬在山崖邊向...

如何解讀甲骨文 戠 ?

看到一種解法,戠 指軍隊方陣操演,引申為 團體操 圖形及其變換 如 職 職,耳 與 戠 聯合起來表示 按照指令做出所要求的動作 本義 軍陣參演人員各司其事。引申義 每個 做事的人。再引申義 每個 崗位。參考 段玉裁注 說文 凡言職者,謂其善聽也。故從耳。識 識,言 與 戠 聯合起來表示 用語言描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