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心學和朱熹的理學有什麼主要區別?學習心學從哪些書入手?

時間 2021-05-31 08:59:52

1樓:Chenhao Wu

朱熹認為「理」為萬物之根源,為「形而上」之存在,「理」決定世間萬物之形式與規律;「氣」為世間萬物存在之實質,萬物存在由「理」與「氣」共同構成,其內涵可模擬與亞里斯多德四因說中form與matter。萬物存在之前便有「理」,凡一物存在背後必有一「理」使其存在;「氣」則是事物具體的組成,物之「氣」中含物之「理」,「氣」「理」相和,物得以在世間執行。朱子之學既為儒學,則不可避免談論個體道德與善惡之標準判斷。

對人之價值善惡而言,維繫「天理流行」則為「善」,「天理滅」則為惡,人若能達到順「理」便能順應人之天地之性,則能實現「善」,反之則為非「善」。達成順「理」之關鍵在於「正氣」,而人之「氣」為人之「情」,不正之「情」便為人之「人欲」,「人欲」是「天理」不能實現之根源,亦是道德善惡問題之根源,具體則現為人是否應遵循天理或放縱人欲,若要達成所謂「聖人」,則需要「存天理,滅人欲」。要「存天理」,則需要「窮理」、「格物」、「居敬」、「致知」,需要先認識「天理」;要認識「天理」,則需要對客觀事物變化進行觀察,培養對「理」之思解能力,通過「格物窮理」則內達全體大用之通明,外達貫通世理之掌握,最終「致知」,使心之性照見世間共通之理,則能實現心之本性,以理馭情。

相比於朱熹認為「性即理」,陸九淵則認為「心即理」。所謂「心即理」,理論基礎為孟子所論之「價值自覺」。孟子之「價值自覺」記於《孟子·公孫丑上》,即孟子認為人之初心本具仁義禮智四端,人內觀其心,便能立價值標準,做價值判斷,世俗之理皆立於此「心」。

陸九淵開創之「心學」理論依據大部分來自於孟子,至於「心學」之成德功夫,則首要內視其心,要入德之門,則首要立大志向,要立志能達成內心之道德標準。陸九淵認為人皆可為堯舜,實現入德之門完全在於人內心之最大自由,如果人不能體悟這一點,則會缺少入德之門必要之內心力量,也就無法入德。陸九淵進一步提出立志後首要便是對「義利之辨」下手,若人能發揮其內心之最大自由,則入德與成德不是難事。

作為「心學」之繼承者,王陽明自亦認為「心即理」,但除卻陸九淵之於孟子所論所闡發「心為價值自覺之主體」,王陽明進一步認為「心所衍生之價值自覺符合天理之方向」。在王陽明之「心學」中,「心」不僅是作為價值標準判斷之主體,亦源於「天理」,進而成為價值標準之源頭。當然,「心」並不必然純合「天理」,人因受生理或心理因素影響,時常發生以「人欲」替代「心所衍生之價值標準」之錯位,此時則需要明白「知善知噁」之能力,即為「良知」。

「良知」之存在,是促成「天理」之必要條件,聖人並非知曉萬事萬物之「天理」而入聖,而是有「良知」,並以「良知」致「天理」。由此,「天理」由「良知」得到遵循,「良知」由「心」得以洞察,由「心」至「理」之邏輯推演得到解釋。如何「致良知」?

王陽明認為需要通過「格物」,但此「格物」之內涵意義與朱熹之「格物」大不相同,朱熹之「格物」在於通過觀察世間萬物之先後規律而洞察萬物之「理」,王陽明之「格物」則在於通過「格物」這一行為實踐「良知」之內涵,前者之「格物」「致知」有先後因果關係,後者之「格物」「致知」則合二為一,是為「知行合一」

2樓:順其自然

對兩人的學說了解的不深,就隨便說說吧。從兩人的成就來看,朱熹明顯更高些,但是思想的深度與成就無關,曲高和寡,那些大眾都接受,官方可以用來宣傳的,未必就一定是真理,多數是更符合統治需要和簡單易接受,勒龐的《烏合之眾》講述了「群眾」這種生物的情緒化和被影響的各種現象,所以,相對小眾的王陽明心學可能更有學習的意義。但是我更建議學習漢朝以前的經典,那時候的古人更實在。

3樓:文聖

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這句話用於區分理學心學是乙個很好的著手點。

朱熹本人個性比較固執膠滯,比較難以開竅,其學術的核心「中和」的概念就是經過反反覆覆的思辨和體認,不斷推翻,在37歲時才自我肯認,從此遍評群書,建立了理學。正因為他對自我的固有習氣對「天理」的干擾有著非常深入精微的體認,所以會強調格物致知,認為我們個人心性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並不足以作為最後的判斷標準,而是要通過各種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才能無限接近客觀存在的「理」,其核心理念是「涵養需用敬,進學在致知」。

王陽明的話,本身天資絕卓,心思靈動,從小就有「神童」的美譽,同時又興趣廣泛,修行路上遍試各種途徑,詩詞、文章、軍事、佛道等都有著不凡的成就。最終其轉向「聖學」,肯認儒家是通過自我的反思,「龍場悟道」,「吾心自足,不假外求」。他從個人的經驗中直接點出了「心」的自覺自知的能動性,因此才會強調「致良知」,高度發揮人的主觀性,認為每個人的良心就是萬事萬物價值的最終決斷標準。

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兩位儒學大賢正如道的陰陽兩面,能夠合而觀之,才能真正見道。

至於心學的入門,就從《傳習錄》直接著手為佳。

4樓:萃豐

前幾天寫了個短文,從《孟子》的「萬物皆備於我」說理學和心學的分殊。詳見:

萃豐:從孟子「萬物皆備於我」說理、心分殊(之一)萃豐:哲學交流(4):從孟子「萬物皆備於我」說理、心分殊(之二)總結而言,理學和心學的主要區別可以從本體論和實踐論角度加以區分「

5樓:毛絨

心即理與性即理的區別,由此延伸開來又有修養工夫上的區別。

學習心學可以從一些通論陽明學的著述入手,如張學智《明代哲學史》、《心學論集》,之後可以再讀陽明原典。

6樓:靜心

心學不必學心學是為了解決人們在當時或者說儒學發展的乙個瓶頸時提出的乙個新方向王陽明的最有先見之明的是知行合一學好知行合一就行了用知行合一去解決你遇到的問題知行合一可以理解為知思行合一例如當你有了肥胖的問題以後你會用你現有的知識去思考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你發現喝酒可能是肥胖的主因所以才有了戒酒的念頭這想的過程其實就是思也就是知而這個知是你用你所現有的知識得到的也就是可以說是你本心中就存在的而當你產生戒酒這個念頭的時候也可以算是行了要注意迴圈如果戒酒只能解決一點肥胖,不能徹底阻止肥胖你就得把上面的過程再來一遍只不過要把喝酒換了喝酒換成別的不知道有沒有幫助

7樓:neuf

朱熹的「理」,即宇宙中的那個自然法則,你要靠自我修煉,公升級打怪,達到那個法則,完成自我修煉;

王陽明的「理」即你的「心理」,你即你的宇宙,你能悟到多廣,你的宇宙就有多大。

8樓:天衣

乙個是宋乙個明……這種東西基本可以證明是腐朽落後的了。特別明朝理學大光其道的情況下,然後中國首次沉淪幾百年幾乎沒能恢復。

這種東西你確定要去學習它?

9樓:沒事就看看千千吧

朱熹理學與馬哲唯物論比較相似: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王陽明也曾受理學的影響,也曾按朱熹格物致知來格物,但當他堆著一堆竹子來格物時,卻什麼都格不出,於是他對理學權威提出了質疑…他曾研究過道教,也曾落入空門,但都沒有成功實現,知道有了後來的龍場悟道,於是才有了其心學的橫空出世。

10樓:小道

陽明宗孟子,。以牟宗三大師的說法,心學乃聖學真正血脈,理學為歧出。

心學是縱貫系統,理學為橫攝系統。心學是道德自律,理學為道德他律。心學講究「逆覺體證」,理學是」順取之路"

我是贊同牟宗三大師的說法。忠孝仁義,只有去做了,才叫君子。不然,只是知道理論,那叫知識家或文學家。但朱子,有大智慧型,格物致知之學,有大氣象。絕非貶低朱子。

可惜現在的人,不知道儒學修煉之法,以為只是一門哲學。

好比道家,道家求逍遙,與道合真。知道道家的理論,但不修煉,就不是道門中人。

11樓:敬一

最主要的區別,朱子講「性即理」,陽明講「心即理」,二人根本觀點不同。

所謂理,就是世界背後,決定世界之所以為世界的那個所以然之法則。這形而上法則(理)灌注於形而下質料(氣),創造出質實可感的現象世界。這理灌注於人,就成了人之所以為人的那個本質規定性,就是人之理,也即人之性。

所謂「天命之謂性」,故朱子雲「性即理」。至於心,則是氣之精爽,仍是形而下者,是人一身之氣最靈明部分的凝萃,能知覺、主宰,同時是天所灌注之性所居的容器,「心具眾理」。

陽明則直說「心即理」。人身(氣)承載著人性(理),人心(氣之精)能知人性,是朱王共認的。但王陽明從純粹主觀角度言,認為苟無人心,則天地間並無所謂理,因為沒有人能認識它,更別說實現它。

因此天地之理,全然承載於人心,離卻人心之認識、實現,則所謂理也只是一段虛空。所謂「我思故我在」,我不認識的,於我便不存在。故而陽明言未見此花,同歸於寂,言「我的靈明(心),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地鬼神萬物離卻我的靈明,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了」。

即此而言,可謂「心即理」。

總之,理學認為形而下之心(氣之精)能體認形而上之性(理),客觀為二;心學認為,離卻我心,外在無所謂理,主觀歸一。譬若暗夜無燭,雖有永珍,無法顯現,也是虛空而已,於我而言,並不存在。於我而言存在的理,端賴我的心,有心就有理(有燭就有象),無心就無理,心也就是理。

推薦入門: 鄧艾民《傳習錄注疏》

12樓:

簡單說來,人生目的相同,達到這個目的的手段不同。

文言文有基礎的直接看《王陽明全集》,否則上網搜(開談傳習錄),或者實體書(心學兇猛),作者都是沙灘孤雁。

談心學,一句話就成,實踐,堅持這個,乙個月看一句心學的書,也能獲益良多;否則,看的越多,離人生目標越遠。以上。

為什麼歷史老師說,王陽明和朱熹打仗,王陽明一定會輸的很慘?

深水魚 你老師笑死人,瞎扯,誤人子弟。首先,朱熹沒有領兵打過仗,領兵打仗能力未知。王陽明領過兵打過戰,戰績還是不錯的。其次,朱熹按西方哲學啥分類,叫客觀維心主義,王陽明叫主觀唯心主義。你老師叫形上學。 ATime 沒想到你能遇到這麼牛的歷史老師。1 你要知道,朱熹和王陽明不可能真的打起來。即使真的打...

王陽明的心學有什麼好處和弊處?

知止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 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 曰 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禮記 學記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

如何評價王陽明的心學

鹽選科普 你可能不知道,王陽明其實是個優秀的槓精,一生致力於抬槓,跟爹槓,跟老師槓,甚至跟自然規律槓,更厲害的是,他的心學也是槓出來的!我們現在就來認識一下 明朝優秀抬槓運動員 王陽明一 見啥槓啥!話說當時浙江片區,有戶富貴人家姓王,老王的老婆懷孕了,但懷胎十個月沒生 十乙個月沒生 十四個月 眼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