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心學有什麼好處和弊處?

時間 2021-05-31 15:56:31

1樓:知止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

」其此之謂乎! ——《禮記·學記》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荀子·勸學》

愛問:至善只求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盡。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愛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間有許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嘆曰:此說之弊久矣,豈一語所能悟?今姑就所問者言之:

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個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個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個信與仁德理?

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慾之弊,即是天理,不須外面添一分。

以此純乎天理之心,發之事父便是孝,發之事君便是忠,發之交友治民便是信與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心學在道德的領域做到了乙個極致,但是卻也因此忽視對自然界的探索,對知識的學習。

把學的範圍限制到了乙個很小的圈圈裡面,其實對道德的踐行和對自然知識的探索應該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就拿孟子先生立論的惻隱之心,看見小孩子掉到井裡面了,每個人都會想去救,這就是性本善的表現。我現在稍微改一下這個例子,看下小孩掉到河裡面了,要不要下去救?

不救,惻隱之心是不是會不忍。救,你要會游泳吧,要不然把自己也搭進去了。那這個學游泳是不是要練習?

如果平時不學游泳,你再存天理還是救不了這個小孩。

所以學記裡面就說,只有個善心,不能動眾。君子要教化百姓,自己一定要有學。你事君,不學,就光在心上用力,行嗎?這就是心學的壞處。

荀子先生講的很清楚,你本來能走路但是走的很慢,假借馬車的力量就可以跑得很快很遠,你不能渡河,假借船的力量就可以渡過去。學這個詞的範圍無比弘大,沒有上限。孟子和陽明先生為了強調道德修養,把學解的小了,這就是心學,乃至宋後的華夏文明的乙個很大的弊病。

當然我們現在已經不可能說不重視科技了。而道德修養這個東西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我們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也需要精神來匹配。還是那句話,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2樓:乙向·際安

人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物質軀體的誕生,是個人無法選擇的;第二次是精神生命的覺醒,由心統率身,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心學的好處就是,幫助你覺醒。

如果把握不好的話,可能會陷入孤僻,或淪為狂徒。

3樓:

簡單寫幾點供大傢伙拍磚,感興趣的人多了再詳細論述。

好處:1.對極端的朱子理學進行了糾偏,打破了權威迷信,為一眾儒生重返智慧型山巔搭了個梯子;2.

肯定人的慾望,為人們擺脫禮教枷鎖提供了理論指導;3.心學著作中充滿了辯證式思維,是人類古代歷史中非常優秀的哲學精華,學習後使人更加理想;4.陽明先生的認知水平非常高,對人情事物洞悉本質,令人豁然開朗;

缺點:1.理論體系邏輯性較模糊,缺乏數學上的支援,難以量化表述;2.對人欲無差別肯定,導致陽明學門徒幹起壞事來也沒有底線;

今人眼光看古人,總能挑到刺,一家之言,不喜勿噴-_-

4樓:幻象幾何

沒有弊處,只有好處。

任何一門學問,都會包含一定的合理成分,總會開闊你的視野,增強你的思維。

至於鑽進了牛角尖,把這門學問裡的一些錯誤結論當成真理,那是你自己的問題。

畢竟,沒人拿槍逼著你非信奉它不是?

5樓:曉風殘月丶

斜眼心學是什麼我到現在還是模糊,我讀完以後我學到的就是實事求是和律己(可能我看不懂)心學有壞處嗎?我不知道!但是參考明首輔徐階我想到的就是腹黑

王陽明心學和禪宗有什麼區別嗎?

月引枕蛛 陽明心學肯定 有 禪宗追求 無 心學的目標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思想主幹還是儒家的入世哲學。禪宗是 眾生有性論 的發展延續,不否認世界的 有 但明確認定存在 無 其最終目標是破 空 是一種出世的哲學。儒釋道三教一法,在傳播過程中互相雜駁,真正的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

王陽明心學的心指的是什麼?

關鍵下一秒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之心,佛心,如來藏心,自性本體之心,覺照之心。見聞覺知嗅嘗之心。不二非一之心。空無所有不斷滅無為法之心。 荒村大佬 心 乃萬物之感受 幼小時,我們不需要懂太多道理,依然能懂大人們的言語的溫柔及挑釁。少年時我們沒學太多知識依舊能感受到老師及大人們的言語中的是非對錯。我們每...

王陽明的心學與禪學有哪些異同?

區別是,心學不離日常人倫,不離普通人的生活,是在事上學。而參禪是有特定方法的,關注點主要在自性實相上,在物上參。從這一點來說,儒家平和廣博,無所不至,禪宗精研一點,一通百通。相同的,都是關注生命實相,儒家不捨棄人與人的關係,格致誠正,從關係中發現實相。而佛家則先摒棄外緣,精思參悟,探尋真相。乙個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