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有矛盾之處嗎?還是我也是槓精?

時間 2021-05-31 03:07:51

1樓:木石創世紀

這是以己之心度聖人之腹,嬰孩未有不親近父母兄弟的,如果被私慾遮蓋,弒父殺君,兄弟反目的也屢有發生;所以,第一段成立;下面的意念發動之處,又要回歸到心即理也,大人格君心……就像一般人不會去搶劫殺人一般,因為你從來沒有這樣的念想,但是酒色財氣卻很難不去起這樣的意念,還是被內心私慾所左右;心即理也,似乎與你的問題不是非常相關。但是知行合一。必然是先有意念,然後才有行動。

所謂理論指導實踐。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原因。越回答越亂了,權當不解之緣,哈哈哈哈

2樓:幸甚至哉

將知和行細分成無限小,做任何事都是即知即行,換個詞叫做互動。

那麼,知是靜止的,行是運動的

知是資訊和價值判斷結果

行是對資訊的處理,理解和反應

那麼一念萌動這個動態過程當然是行

但這個行立足於乙個資訊,而產生了另乙個資訊所以行中夾雜著知

由此可知知行合一是微觀的,如果用巨集觀的角度去看,自然是矛盾重重

3樓:徐蔚陽

您的看法沒錯。

在前期確實是分兩種情形來看。知善的要合一,知噁的要不一。只是後期把知解釋為良知,才算圓融。

知行合一,本是陽明先生早年在貴州時期的教法。立言宗旨也說得很明白。而在晚年,陽明先生也後悔年輕時曾用「知行合一」來教人。容易落入字面意思,徒增煩擾和誤解。

4樓:第歐根尼

有的,確實有一些矛盾的地方,

甚至說今天想的和明天想的都不一樣,

但問題裡那兩段還真沒矛盾,是相對統一的,

首先知行合一,知和行就已經分不開了,所以知道是行動的開始,不管你有沒有做任何實質性的行為,但只要齊心動念,行動已經是開始了。

知道了,而不去做,則是違反了知行合一,或者說是理解的不夠深刻。

善惡最好是先別分,分不清的。

王陽明說的好像也是:此心光明,光明就好,太陽不會只照善人,不照惡人。

5樓:白如也

因為行不是行動

比如孝的本源,是不讓父母操心

那麼你有這種想法了,就是孝。

就是行因為你有心中有這種想法,你的一切行為都是知行合一

6樓:蘅蕪君

我們先且看第一句話,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您也很真切的說出來陽明先生想要表達的觀點,是什麼,就是真知即是行,不行即不知;

而您提到的第二點,意思是什麼呢,就是比如說你想吃飯,這一想,其實就是已經行了,但是呢,這一行,未必是真知之行,而只是茫茫蕩蕩的去行而已。

這一念發動,可能是本心之髮,也可能是意氣之動,所以陽明先生說的有善有惡意之動,即是說的這個,本心之髮,雖動無動(好比餓了吃飯,但只是吃了,而沒有其他的口腹之慾),這就是善;而意氣之動(好比餓了吃飯,吃飽了還要吃,總想著吃更好的),這就是過當,即是惡了。

而所謂的真知之行,就是本心之髮,雖動卻不動,因為本心不受物慾遮蔽,自然發而皆中節,此為之和。

功夫只是一段,不可為二,二即是偽,而所謂的善惡,按陽明先生不是冰與炭相對立兩級的,而是混元一體的,就是所謂過當和不及就是惡,無過當而無不及就是善(人心道心一也,人心合於天理即是道心,失其天理即是人心),天理人欲本一體而已,過當即是人欲,不及即是人欲。

最後簡單的總結一下,知即是行,就是一念發動,即是行了,然而此知是否為本心天理之所發?便是所謂意念發動處是否有不善?所以此行未必是真知(致於本心良知),所以需用個為善去惡必有事的功夫,把此意念看的明明白白徹徹底底,如是不善,即馬上剋掉,如此,此行方才是真知,也就是所謂的學而不思則罔(陽明先生說的知即是已行了,一念動即是行,然不加克制省察之功,所以此行罔罔,不是真行),思而不學則殆(陽明先生說的行即是知了,光去頭腦行動,而不加道問學之功,所以此知殆矣,不是真知)。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然學問思辨即是行,行即是學問思辨,若行不加學問思辨,只是無主遊魂,若學問思辨不去篤行,只是難以經用,此是陽明先生知行話頭,需題主自身明白透徹,我也只是我的理解,也只是當下的理解,或許日後還會有新的見解,不可專於文字上求個是當,還是要致與自心之良知,方是。

7樓:李澤志

知行合一到底該怎樣理解? - 李澤志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怎樣理解王陽明的 知行合一 ?

北辰 知行合一 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從淺層次上理解為,我們在行動之前,首先在我們思維層面上進行預演,同時對預演的結果進行預判,如果可行然後再付諸實踐,在實踐中驗證和進一步提公升我們的認知。然而王陽明 知行合一 的高妙之處在於,已不是一般哲學意義上的認知和實踐的關係,他的 ...

如何理解王陽明知行合一?

鹽選推薦 知行合一,這四個字,大家並不陌生。知和行,到底誰重要,一直以來是中國哲學家們爭辯的重要問題,它在中國哲學史上的辯論僅次於義利之辯。知和行,到底哪個重要,眾說紛紜,孔子認為,知比行重要,不但是孔子,先秦思想家都認為知比行重要。宋明理學也認為知比行重要,而曾國藩,則認為,行比知重要。到底哪個重...

怎麼用簡短的方式清晰表達王陽明的 知行合一!

林謙 如果我和你說 你現在在頭腦中想像一頭獅子就在你身邊。你會怎麼做?如果你只是在原地想到動物世界裡獅子威武霸氣的樣子。那你就不是知行合一。如果你馬上逃命,或者當場拉褲子,那就算知行合一了。 雙木林 我粗淺的理解,就是你腦子裡邊一天胡亂思考的東西,那不叫知,叫妄年。真正的知是你對乙個事物真切的感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