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用簡短的方式清晰表達王陽明的 知行合一!

時間 2021-08-12 09:52:40

1樓:林謙

如果我和你說:你現在在頭腦中想像一頭獅子就在你身邊。你會怎麼做?

如果你只是在原地想到動物世界裡獅子威武霸氣的樣子。那你就不是知行合一。

如果你馬上逃命,或者當場拉褲子,那就算知行合一了。

2樓:雙木林

我粗淺的理解,就是你腦子裡邊一天胡亂思考的東西,那不叫知,叫妄年。真正的知是你對乙個事物真切的感知和客觀認知,有點和教員說的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差不多,然後你再依據事物的客觀規律去做事。

3樓:致心知

「知行」就是「知行一體」!

舉個例子:

有人說他知道學習好,玩遊戲不好。

然後他用九個小時玩遊戲,最後抽出一小時來學習!

這說明他知道玩遊戲好!不能說明他知道學習好!

因為知行是一體的!所以「知」一定體現在行為上!行為上沒有體現出的「知」,就代表「不知」!

明白這一點後就要「合一」了,人類是可以通過意志力來影響行為的。今天學習時間為一小時,明天增加半小時!長此以往就「知行合一」了!

4樓:

問知行合一。先生曰:此須識我立言宗旨。

今人學問,只因知行分作兩件,故有一念發動,雖是不善,然卻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說個知行合一,正要人曉得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發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剋倒了。

須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5樓:隨風

愛因斯坦說過:「理性的思維是一位忠實的僕人,而直覺的心靈是一項神聖的天賦,我們建立出乙個尊崇僕人的社會,卻忘掉了我們的天賦」。

知行合一就是找回我們不經意的直覺心靈。

6樓:陣中陣

【知行合一55階位】「知行合一」={能得證明德真常大圓鏡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致良知」明明德法界體性智:「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道淨光=無無明=「不迷性自住」={明心我空得明德子淨光子明德:

明自己有眼「吾心光明」}+{見性法空明明德:悟目前有足「不求後有」}。與王陽明一樣曾經進過文廟陪祀孔子的《太玄經》作者揚子立言不朽和《潛虛經》作者司馬光三不朽都超過陽明子!

{陽明子最後一句話:「吾心光明,夫復何求?」}≤{臨終真常不迷:

光消滅20相知行合一}≤{死有八相真常不迷(拙火成就法):色消滅錢四相,第一次母明德顯耀融入成佛(淨光成就法A)。否則,想消滅後四相,第二次母明德顯耀融入成佛A}—>否則={中有真常不迷:

中有成就法}≤{生有入胎真常不迷}≤{生有住胎真常不迷}≤{生有出胎真常不迷}≤{本有真常不迷:[醒位真常不迷]≤[夢位真常不迷:夢觀成就法]≤[睡位真常不迷]≤[定位(定有)真常不迷:

遷識成就法,幻身成就法]}。

怎麼通俗易懂地解釋王陽明的思想?

事實解說家 王陽明乃奇人也,龐士元乃奇人也,諸葛孔明乃奇人也,司馬微乃奇人也.歷史糾結於此,奇人多善自言自語,但無以不是道 世上之人皆不懂道,所以淪落不堪 心學無非是行為學.思想主導行為.不懂道理.那怎麼懂毛線呢?不明白事理.那怎麼懂人生呢?心學太浩瀚,奇人可自知也. 王陽明強調 先行後知,知行合一...

怎麼忘掉關於王陽明和他的一切

容易說易經 怎麼忘掉關於王陽明和他的一切?每個人都有適合和不適合的人和事,想要忘掉王陽明一切的你或許是經歷了一些不為人知的什麼,或許是就想過乙個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這都很正常。那如何才能忘掉這一切呢?我們知道心病還需心病醫,沒有找到你之所以要忘掉王陽明的原因,那所有讓你忘掉王陽明的建議都是緣木求...

修習王陽明心學的必備前行功課,該怎麼學

那時明月 我讀的是傳習錄,葉聖陶注釋版 讀之前有必要讀一下這幾本書 論語大學中庸道德經心經金剛經 讀這幾本書前也可以讀一讀,南懷謹先生的金剛經說什麼 桃李春風一杯酒 再推薦一下陳來老師的 有無之境 市面上心學入門書良莠不齊,這是位專業學者寫的書,雖然道理免不了支離,但專業素養在,不會誤人子弟。比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