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度陰山 知行合一王陽明 的一句話,人活在世上遇到不公正待遇如果不爭,就是傷天害理?

時間 2021-06-13 19:58:11

1樓:翟di 生sheng

對於目前寫王陽明的書,你只看下王陰明的生平和理論的大概就好,凡是往深了解讀的,都不能達意,所以能吸收的吸收,能感悟的感悟,不明白的不要強求了,因為作者也未必解讀的正確。

目前所有寫王陽明的,都是順著寫,就是寫字面意思,沒有自己的感悟,順著王的邏輯爬,這樣寫出來的思想著作只能當故事看。朱熹和王陽明分別兩次解讀了儒家,都是借助了佛教的思維模式,就是邏輯和因果關係,這套思維方式在宋明之前是沒有,儒家直接講春秋大義。所以他們解讀出來的儒家才更有深度。

也就是說每過一段時間,後輩的人總比前輩能掌握更多的資訊和資料,重新解讀需要與當下的公理融洽,如果不能用當代的哲學去解讀王陽明,只是按明朝當時文獻去解讀,心學是不可能發揚光大的。

如果可能也不會等到今天了。清末列強欺負中國,以至於中國人開始懷疑國學的有效性,仰慕西學的先進性,如果舊版心學有用,中國怎麼要經歷那麼多苦難,如今又為何要全盤西化?

2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結合上下文去理解可能會好點,如果斷章取義就會「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了。單獨看這句話肯定不對,不公正的待遇,去爭個頭破血流,那意義在哪? 所以還是要看實際情況,不同的事有不同的應對方式,這是中庸之道。

不同的事用相同的應對方式,那叫教條主義。

如何理解王陽明知行合一?

鹽選推薦 知行合一,這四個字,大家並不陌生。知和行,到底誰重要,一直以來是中國哲學家們爭辯的重要問題,它在中國哲學史上的辯論僅次於義利之辯。知和行,到底哪個重要,眾說紛紜,孔子認為,知比行重要,不但是孔子,先秦思想家都認為知比行重要。宋明理學也認為知比行重要,而曾國藩,則認為,行比知重要。到底哪個重...

怎樣理解王陽明的 知行合一 ?

北辰 知行合一 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從淺層次上理解為,我們在行動之前,首先在我們思維層面上進行預演,同時對預演的結果進行預判,如果可行然後再付諸實踐,在實踐中驗證和進一步提公升我們的認知。然而王陽明 知行合一 的高妙之處在於,已不是一般哲學意義上的認知和實踐的關係,他的 ...

關於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幾個疑問,包括如何確立行?

衣帶漸寬終不悔 知行合一說的是你的知和你的行同步進行,而不是光知道不行的,你只是停在知這個層面上,不行動你是知道還是不知道,你還是不知道 yum 見諒,複製貼上一下 如果是心學的範疇,那麼知行是一體的,不存在不行的知,也不存在不知的行。還是先上原文譯文吧 傳習錄 徐愛錄,節選。簡而言之,不能真知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