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 理想國中教育問題和正義關係?

時間 2021-05-30 05:18:25

1樓:Mag Chan

大致理解和第二位匿名使用者相同, 補充答案:

柏拉圖認為人都具有三個最基本的欲求,從最低層次的生理需求以追求金錢開始,第二層次是追求成功與榮譽,到最高層次的追求智慧型。這三個欲求是塑造人以及影響人的行為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關鍵點。而對於哪乙個欲求驅動力最強的問題上,除了天生的欲求強度以外,教育所帶來的精神啟發也會引領人們從追求更低層次的欲求發展到追求更高層次的欲求也就是智慧型。

同時,由於柏拉圖的確忽略了教育的內容,而只是重視於教育二字,他將「接受哲學教育」等同為接近了哲學的真諦,把握了真正的正義與公正。再此看來這應該是柏拉圖教育理論的一小漏洞,但也僅僅只是漏洞,並不能說完全錯誤,畢竟在柏拉圖的設計裡面,乙個人能夠真正將所有知識都學進腦子裡然後真正到達philosopher的境界是至少花10年來學哲學,最早也只能在50歲左右才有可能把握到真理,由於無法考量到底誰是真正qualified的philosopher-kings, 也無法考量這個系統設定的有效比例。

然後再引入第二個觀念,也就是最著名的洞穴理論。當乙個人到達了wisdom-lovers的境界,也等同於到了philosophers的境界的時候,他有這個能力來走出洞穴看到真正的good, 而非the form of the good。 當乙個人到達了這個境界,於他而言,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override the interests of individuals,在這個層面上,乙個人就完全拋開了個人主義,能夠在相對更加公平正義的巨集觀角度去對事情作出評判,所以柏拉圖認為受教育與達成更高層次的公正是存在因果關係的。

2樓:金蒂

柏拉圖構建了乙個理想國,在這個城邦裡,人們各司其職,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去侵犯他人,城邦裡隨處可見正義、節制、勇敢、智慧型等美好的品質,農民安心種地,工匠安心做工,護衛者安心守衛城邦、參加戰爭,哲學家安心管理城邦,每個人安于本分,達到城邦整體的最大幸福。

這樣的美好和諧幸福的生活無疑是令人嚮往的,但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要達到整體的最大幸福,就意味著一部分人必須犧牲一部分自己的幸福,也就是說,最有才能、最聰明、最有可能獲得最多的財富的人,必須抑制自己的慾望,承擔最大的責任,而滿足於與普通人相同的物質條件。他們不能使用自己的才能賺取大量的財富,不能建造華美的宮室,不能享用山珍海味,他們必須低調、平靜,與普通人同吃同住。

而讓他們能夠像這樣安於現狀、無欲無求,僅僅是把治理國家、維護社會和平穩定作為自己最大的幸福。

那麼怎樣才能讓這些潛在的富人安貧樂道,有盡享榮華富貴的能力卻過著土鱉的生活呢?書中認為進行適當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或者說,就是通過教育,讓這些人能夠堅持正義。

當然適當的制度是一定要有的,但是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無論看起來多麼完善的制度,最終還是要人來執行,而人肯定是有各種缺陷的,人們擁有慾望,趨利避害是自然界的法則,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但是人和受到慾望控制的饕餮野獸不一樣,人是社會的人,生活在社會中,人必然沾染上社會屬性,有的時候會為了某些理想、信念這樣抽象的東西而放棄原本可以獲得的優渥舒適的生活,柏拉圖在書中提到的就是通過教育,把這種崇高的精神加以激發、培養,讓人可以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建立乙個最幸福的城邦而付出。

在我的理解中,柏拉圖在書中的那些教育的理念、方法、內容等,都是為了讓人成長為乙個正義的人,讓人不止為自己的利益活著,而是為了城邦的最大的幸福而犧牲一部分潛在的幸福。

3樓:magnemdun

大致理解和第二位匿名使用者相同, 補充答案:

柏拉圖認為人都具有三個最基本的欲求,從最低層次的生理需求以追求金錢開始,第二層次是追求成功與榮譽,到最高層次的追求智慧型。這三個欲求是塑造人以及影響人的行為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關鍵點。而對於哪乙個欲求驅動力最強的問題上,除了天生的欲求強度以外,教育所帶來的精神啟發也會引領人們從追求更低層次的欲求發展到追求更高層次的欲求也就是智慧型。

同時,由於柏拉圖的確忽略了教育的內容,而只是重視於教育二字,他將「接受哲學教育」等同為接近了哲學的真諦,把握了真正的正義與公正。再此看來這應該是柏拉圖教育理論的一小漏洞,但也僅僅只是漏洞,並不能說完全錯誤,畢竟在柏拉圖的設計裡面,乙個人能夠真正將所有知識都學進腦子裡然後真正到達philosopher的境界是至少花10年來學哲學,最早也只能在50歲左右才有可能把握到真理,由於無法考量到底誰是真正qualified的philosopher-kings, 也無法考量這個系統設定的有效比例。

然後再引入第二個觀念,也就是最著名的洞穴理論。當乙個人到達了wisdom-lovers的境界,也等同於到了philosophers的境界的時候,他有這個能力來走出洞穴看到真正的good, 而非the form of the good。 當乙個人到達了這個境界,於他而言,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override the interests of individuals,在這個層面上,乙個人就完全拋開了個人主義,能夠在相對更加公平正義的巨集觀角度去對事情作出評判,所以柏拉圖認為受教育與達成更高層次的公正是存在因果關係的。

4樓:Nora

默默地關注……考完試回來試答……

天哪,我沒看錯吧,沒有人回答╭(°A°`)╮

簡而言之,理想國裡的教育是培養哲學王的精英教育,哲學王統治是城邦正義的保障……(純屬個人理解)

請教柏拉圖 理想國中的問題?

lanxia5755 在 理想國 中,柏拉圖要建立的理想國是建立在城邦正義的原則基礎上,這個原則是什麼呢?柏拉圖認為 這條原則就是每個生活在這個國家裡的人都必須承擔一項最適合他的天性的社會工作。正義就是只從事自己的職業而不兼做其他職業 正義就是做自己分內的事和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如果商人 輔助者和衛...

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洞喻與線喻的關係是什麼?

柏拉圖 理想國 的第6 7卷提到了著名的三個比喻 用 比喻 其實不準確,應該翻譯成 形象 即英文裡的image 太陽喻 線段喻和洞穴喻。這三個images都是蘇格拉底在談及 善本身 時提到了。蘇格拉底承認自己還不能夠看到善本身,只能向對話者們說一說什麼是善本身的 子息 也就引出了太陽喻以及接下來的線...

如何理解柏拉圖的理想國中說的 人體三部分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魯雨銘 從書中的文字來看 英文版 它並沒有把這四項明確的聯絡在一起。前兩列比較明確,分別是人身體的部分和精神的部分。第三列是柏拉圖認為人會有的幾種美德。第四列是他認為乙個城會存在的幾個階級。前兩項的聯絡在於 理性部分,被大腦掌控,是最難擁有的 精神上的,如熱情,感情,源自心 慾望,每個人都可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