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研究如甲骨文之類的古文本的意義是什麼?

時間 2021-05-06 00:52:59

1樓:譚俊江

識文方可讀史、解史。目前,商朝的歷史梗概已因甲骨文的初步破解基本可現。但夏朝以前的歷史仍不清楚,甚至有關夏商更替的文獻記載與考古發掘材料也還無法對上號。

這就有賴於新的文字材料(學界寄希望於夏代文字)的發現或對現有甲骨文資料的深度破解。本人認為,發現自報家門的夏代文字的希望極其渺茫,與其等待,不如對現有甲骨文進行深度破解。因為越來越多的學者相信,甲骨文的創制應該早於商代。

既然如此,甲骨文本身就有可能是夏代文字。而以表意為特徵的甲骨文必然攜帶著其創制之初的資訊,給我們認識當時的歷史圖景保留著極大的可能性。

2樓:羅俊華

明古而知未來。

把握過去的發展脈絡,才知道未來的方向。

不是說所有事情都需要有意義,

若按照最嚴格的意義來定義。99,99%的人活著沒有意義,你為歷史創造不了任何價值,沒有任何東西傳世,你活著有什麼意義。

3樓:動停

研究甲骨文的意義:

1,甲骨文是現在所知的人類歷史上的最早的文字,研究甲骨文可以知道早期人類文字的產生歷史,知道甲骨文到金文之間的發展史及對後世文字的影響。

3,研究甲骨文可以知道甲骨文時代人類的社會生活狀態和人類的發展史。

4,研究甲骨文有助於對傳承至今的古典名著,如《道德經》,《易》,《山海經》等的解讀。

4樓:勁松

例如:乙個外中國人問你,中國東西怎麼是方向也是物品?為什麼?若說東是東方,股東房東是啥意思?

你說:別管了,就這麼用的!乾脆都說英文得了?未來智慧型翻譯,說什麼話都一樣。

你能嗎?若不甘心,不想放棄祖先文化,起碼不該否定為了文化自信而努力的人吧!

5樓:寒簟色

既然寫,就寫明白嘍!

本來是恰好有提醒,恰好看到這裡。

學甲金不是用來對話的呀,當然你非要對話,也不是不行。那就涉及上古音韻學語法之類,狹隘地說,這沒什麼關係,有點遠,畢竟唐蘭先生說我們都要送出去。

不過女書跟甲金文之類的,一般不並列。

6樓:清紅

那個講解員文章挺好的,但是我更想說我們是為了【天下大同】【天下為公】——【共和】(確信)

千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為的就是兩個:【生存】【公平】——共和因此,我要高呼: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人民共和萬歲!!!

7樓:佛導

為什麼要學歷史呢?同樣的,古文是研究歷史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或許幾千年後,我們的後代會研究我們現在的網路語言,並且成為一種專門的學科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8樓:

意義這個事情比較主觀。一般的說,只要有人認為有價值,就有價值。只要有人認為有意義,就有意義。

就我「認為」,研究甲骨文等古文本的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點,對於普通人來說,研究甲骨文等古文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我們的好奇心,讓我們知道很多有意思的、關於古代的事情。這種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為什麼要攀登珠峰?

因為它就在那裡。為什麼要破譯密碼?因為它就在那裡。

為什麼要研究甲骨文?因為它就在那裡。甲骨文這種文字所具有的神秘感,本身就能激發我們的好奇,促使我們對它進行探索。

第二點,對於專業研究古代歷史的人,甲骨文等古文本就顯得更加重要了,飯碗相關——因為那是很寶貴的第一手材料。大部分傳世的古書,包括《史記》,根據的大多都是第二手材料或第三手材料。而甲骨文是挖掘出來的第一手資料。

它沒有經過後人的改編,沒有經歷後人的「打扮」(當然被當時的人「打扮」在所難免),可信度和說服力是極高的。比如甲骨文,史料價值就非常高,能夠幫助我們還原乙個真實的商朝歷史,讓我們有機會去了解這個曾經在歷史上迷霧重重的朝代,清楚地獲取關於那個朝代的一些知識。

第三點,說得主旋律一點,研究這些古文本還和我們的文化自信、文化傳承有關。

比如,甲骨文中很多文化元素、文化基因都得以傳承,在今日今日我們的生活中也有所體現。比如干支,在甲骨文中就有干支表,而且商代人用干支計日。現在,我們用干支計日計月計年,這個是我們跟古人相像的地方。

文字是直接反應時代面貌的最佳介質,我們從甲骨文中還能了解到古人的社會生活狀態,比如在當時那個國家的政治理想、軍事、食物、疾病、天氣、天象等等,這些在甲骨文上都會有記載。商人會在卜辭中記錄商王做夢夢到了什麼、哪一天出彩虹了、下冰雹了,有月食了……這就讓我們能夠跟古人之間產生一些共鳴,這樣就讓我覺得自己並不是孤單的。因為隔了數千年,感到我們與古人之間仍然有些共通點,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

就像我們讀李白,讀蘇東坡一樣,我們研究甲骨文就是跟古人對話,通過發現這麼多年來很多沒有變的東西,讓我們確定某些問題的答案,從而獲得一種踏實感。

當然甲骨文等古文本的研究,確實是冷門的小學科,和國計民生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做這個學問的人也不多。所謂「絕學」「冷門學科」是也。所以它的意義並沒有標準答案,甚至連官方答案都不會有。

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答案。

9樓:

不請自來,自認為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但我還是恬著臉來了(被打)。

我不學古文本學,我就是乙個門外漢。以前對古文本無感啊,覺得這玩意兒學了是要和死人溝通嗎?

直到某天,不知道為何,我感受到了一股神秘的東方力量在引誘我去了解古文本,我首先對篆文產生濃厚興趣,忽然間就被吸引了。

作為乙個平民老百姓來說,沒有去復興中華的雄心壯志,學習古文本就是感受到了祖先的召喚,可能就只是因為我們體內擁有華夏兒女的血統,所以喜歡想學習。

那些做研究的學者,研究的原因有一半是因為這個吧?

10樓:金股匯友

就和我們為什麼要研究歷史一樣,或許它的研究不能給你帶來如食物中的美味,但是對於整個文字的起源和發展是有著重大意義的。。。。。可以幫助我們探尋古人的智慧型

11樓:

經常看韓綜,南韓人去古蹟做節目,卻不認識建築上面的字,還需要問中國遊客。

尷尬嗎?

尷尬。當然他們不認識這些字也能作出不錯的綜藝節目,然而文化底蘊就差多了,近代以前的歷史題材也別想碰了。

南韓人穿越到古代,瞬間變文盲,字還得重新學。而即使是很年輕的中國粉絲,也看得懂。這就是文化的力量。而文字就是記錄文化的最基本符號。

你說作為南韓人

鬱悶嗎?

鬱悶不了解古代,不了解自己的根,連穿越都弄不好。

12樓:風雨滿樓

個人原因去研究某樣東西,往往是出於興趣去做,做出來之後才發現的意義,甚至有些意義本身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和資本來支撐自己的愛好或者獲得更多人的認同,當然,也有很多研究的成果的確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恰恰和人們的認知有些不同,並不是先確定其意義再去做的。有了意義再去做的,往往是資本投資或者團體的利益相關的事情。

我並不認為每乙個研究古文本的人入行前想的是其對全人類的意義,根本原因是喜歡,有興趣。

如果你想問的是人們為什麼研究古文本,個人認為就是興趣與愛好,或者根本點是好奇心使然。如果你就是想問研究古文本對不相關人的價值,其他答主已經說了很多了。

13樓:陸雙

我說個現實點的意義。研究古文本,對於漢語教學和漢字教學,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的對外漢語教學界,有很多認為「漢字難」,難認,難寫,難記,難講。但是,漢字本身是形,音,義的結合體,自身有一定的構形的理據性。如果能把這些理據講清,漢字教學的難度會大大降低。

而研究理據性,就要研究字源,研究字源,就得研究古文本。

下面是左民安先生《細說漢字》裡的幾個說解。

從這幾個例子可以看出,借助古字形,能更清晰地看出造字的理據,尋找它的本義。找到本義之後,再以聯想方式,彩線串珠,帶出一系列引申義,這樣記憶字義,學習組詞的難度將會大大降低。而結合字義記憶字形,也能事半功倍。

需要指出的是,因為社會的發展沿革,許多字的意義和用法也發生了大的改變,所以這種教學方法不適用於所有的漢字。例如留學生一開始要接觸到的「我」,本為古兵器名,與通行意義已經沒有關聯,而且第一課就要講這個字,學生漢語水平基本為零,也理解不了它的本義,所以一般不講。有些形聲字,也不必講得太細。

14樓:淮南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都是崇古,崇拜祖先

自從一百年前,那批留洋的學生開始,乙個新的洋奴階級就產生了他們的觀點就是,中國落後了,所以中國的所有東西都是落後的,應該全面西化

其實這也很正常

畢竟過去科舉考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現在考語數外、數理化唯一的語文還都是一堆造假的西方名人事蹟

15樓:

就好比你要掌握某些核心技術必須要學英文一樣,就好比研究司法發展必須要會古羅馬的文字一樣……你連古文本都不懂,你就完全看不懂原來古代就有天文數學農學建築學……甚至部分資料橫跨前年,比如用古代天文志記錄的太陽黑子、日月交食推算某些儀器無法檢測的時間年代……再比如對傳世本易經、道德經的校對(你甚至可以某些易經篇幅中現在作「冥」的字在包山楚簡中寫作古漢字的「杳」,而這兩個字完全是不同的意思)……

16樓:子羽

不邀自來。

正好最近看到一段話,用在這裡不一定完全合適,但我覺得它適用於學習研究中國歷史及歷史事物的態度。

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

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三、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

四、當信每一國家必侍其國民備具上列諸條件者比數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

一一錢穆《國史大綱》

17樓:

我愛過乙個女孩非常多年,我曾給她寫過一封信,字字句句都假裝清醒又坦蕩,實際上愛意縱橫交錯,要是現在尋來,要我重看一遍,恐怕要紅了臉。

文化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從前文字,就好像端詳古人的秘密,偶爾窺見一絲人情冷暖在,就覺得大有意趣。

今人永遠都會變古人,如今研究古文本的意義,等同於千年之後,我和你心照不宣的情意,仍會被第三人以新的方式領悟,信紙早就風化,但文字是流動的火,不死不滅,經由再次排列組合,被新的聲帶新的手指,道一句今晚月色真美。

風也溫柔。

18樓:

研究古文本不會影響你的普通話對話 ,研究古文本也不是為了取代現代白話文,只能說題主有奇妙的腦迴路。

這沒有意義那沒意義的,那麼請問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甲骨文是根據什麼文字或符號創造或演變來的?

動停 甲骨文發現出土至今已經120多年了,但是甲骨文的研究現狀卻很悲哀,人們都認為自己能夠識讀甲骨文,其實是以己之心,度古聖人之腹。至今並不可能有人能真正識讀甲骨文。關於甲骨文,個人有如下重要觀點 1,甲骨文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種文字,中國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沒有之一。2,甲骨文源自於上古的修道者...

甲骨文這一特定階段及載體下的文字面貌為什麼失傳?

陳素封 文字之所以會失傳或被其他文字替代,是因為沒有適應人類的大腦。文字出現不過幾千年而已,而大腦進化緩慢。神經元再利用 假說認為,大腦的結構制約了我們閱讀文字的方式,從而制約了文字的流傳,只有那些符合大腦認知規律的文字流傳了下來。教育神經科學家斯坦尼斯拉斯 迪昂在 腦與科學 中說在文字系統的發展歷...

骨 的甲骨文為什麼長這樣?

林彬懋 我不是吹毛求疵。這裡對 冎 別 與 另 別 的解說很詳盡,可為佐證。我再來說說 冎 與 骨 的關聯。冎 為 去肉之骨 當無爭議,但 骨 為 肉之核 卻無人關注。以是,當 冎 作為動詞解,則 去肉之核 以令 骨 顯現之時,其漸次顯現之 骨 從 冎 其所覆之肉流出。若 肉 可引申為 肉體 那麼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