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格物致知

時間 2021-05-29 23:27:08

1樓:老彭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

我將以乙個全新的視角,發前人所未發之聲,說一說我對這十個字的認識。

格物從五覺(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嗅覺)出發,提取認識材料,如聲音、物體形狀、空間感、方向感、顏色、溫度、味道、氣味、軟硬度、粗糙度、等等物質的特性,明悟自身與外物之間的直接因果關係。

從內感官出發,感受自身的存在感、情緒、念頭、精神狀態、性慾、食慾、時間流逝等等。

致知把一切認識到的物質材料以及變化狀態抽象出來,用概念加以固定,以便隨時呼叫。如甜味、紅色、冷熱、軟硬、上下前後左右、過去現在未來、憤怒、慾望、飛行、生長、死亡、開始、發展、思考、等等。

誠意誠,如實。意,思維,推理。誠意,用乙個或多個確鑿的根據,得出乙個或多個正確的結論。

而且有根據才能有結論,否則就是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裡面的意、必、固、我。

如,所有物質都有重量,所有氣體都是物質,所以所有氣體都是有重量的。

如,人是會死的,小明是人,所以小明是會死的。

如,存在即規定,所以,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必然有其特性。

如,存在即規定,所以,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必然有其限制性。

世界的本質是存在(單指實體存在)與變化,理性對實體存在認識,得出存在律;理性對變化認識,得出因果律;理性對思維方式認識,得出認識律。

正確認識世界,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認識人與人之間的存在關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而這三大律,就是這個世界最根本的規律。

正心把認識到的知識,用觀念加以固定,使之在潛意識指揮人的行為,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這個觀念的人,自然會時時刻刻愛惜自己的身體,無需時時刻刻思考為什麼要去愛惜身體,因為這個問題我們已經思考過。乙個人的行為,必然反射出其內心的狀態,所謂正心,就是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修身觀察自身的行為,在行為中檢驗自身的知識、觀念是否符合實際,修身,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習慣。修身的最高境界,就是知行合一,從心所欲不踰矩。或者說明明德、止於至善。

至於齊家、治國、平天下,那都是修身所帶來的結果,無需去執著於結果,只管修身,只問耕耘,莫問收穫。

附:什麼是存在律、因果律、認識律?

因果律:

有乙個原因必定有乙個結果。

有乙個刺激必定有乙個反應。

有乙個動機必定有乙個行為。

認識律:

有乙個根據必定有乙個結論。

以上(因果律,認識律)為叔本華的哲學理論。

以下為本人總結前人的觀點:

存在即規定,規定即天道。

三點規定的基本內容:

1,在時間(假定)與空間上的規定。

2,在關係上的規定。

3,在變化方向上的規定(事物發展的必然性與偶然性)。

以此推出變化的3大特性,一一對應:

1,疊加覆蓋性。(物極必反,所謂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或者說否定性)

2,折中調和性。 (誠明、倫理道德)

3,一切從實際出發。(變化方向、世界理想)

簡單說:

格物,感性悟性提取材料。

致知,用概念把提取到的材料加以固定。

誠意,把概念組合變化,有乙個根據,必定有乙個結論,解開時間空間的束縛,在意識領域窮究天理。

正心,把天理形成觀念,在大腦固定,使之在潛意識指揮人的行為,此為知行合一。

再簡單說:

格物:感知

致知:制名以指實

誠意:正確的邏輯推理

正心:樹立正確的三觀

2樓:張易傑

《大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本書,說下我的看法。

格物的本質就是歸類,物盡其性,各歸其類。如何歸類?往大了可按陰陽二分法進行歸類,往小了可按文王後天八卦進行歸類。

歸類的過程就是致知的過程。故曰物格而後知至。

關於知至而後意誠,可以看下面鏈結

張易傑:《大學》中說「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怎麼理解「意誠」。?

3樓:漢字的魅力

第十三章格物與物格

人可以對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接觸到的、學習到的事物進行認知,也可以利用工具、儀器對事物進行認知,人可以進行直接的認知行為,也可以進行間接的認知行為。

人可以認知的事物,都是和自己發生聯絡的事物,這種聯絡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和人沒有聯絡的事物,對任何人的世界不產生任何影響,人無法去認知。這就是人認知的侷限。

以上種種人的認知方式,其實都是與事物建立聯絡,與事物產生相互的影響,也可以說是人與事物的相介入。

所以,介入是人認知的根本途徑,沒有對事物的介入,就沒有人的認知。人通過對事物的介入,發現了事物區別於其它事物的限界,發現了事物的性質,變化規律,從而產生了對事物的認定標準、應對規則,以及在不同事物之間進行區別、分類、共性的歸納等等一些認知。

格物,就是對物進行介入,去發現物區別於其它物的限界,發現了物的性質,變化規律,進而在不同物之間進行區別、分類、共性的歸納。事體現的是物的相互影響及變化過程,所以,格物裡面也包含了對事的認知過程。

量子力學告訴我們,科學研究手段對物的介入,其實是改變了物的原本情狀,所以,格物的結果,未必就是得到了物的原本情狀,而是物與人相介入後,相互影響、變化的情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事物的真相,已經超脫了人的認知限界。

通過格物,我們得到的是我們可以真知的物的情狀和可以實現我們的目的的道路、規律、本源、依憑(道),而這對於生命來說,也就夠用了。

格物,是與物的相介入、相互影響,所以,格物的結果不僅僅是得到了認知,還有自身實實在在的改變。

「物格」是有效的格物過程和格物的結果。格物的結果,前面已經論述清楚。

有效的格物過程,是指符合道的格物過程,也就是能夠實現,或者是實現了格物目的的格物過程。比如科學實驗與科學研究,成功的叫「物格」,不成功的不叫 「物格」。

第十四章致知與知至

「致」,本字「致」,造字本義:動詞,走到。引申義:

動詞:達到目標,造成,實現、送到,送達等。合併字「致」,造字本義:

名詞,一種作為贈品的精細紡織品,本義,形容詞:精細的,精密的。——《象形字典》

「知」,由矢(打獵、作戰)+口(談論、指揮)組成。由「談論打獵、行軍的經驗」(見《象形字典》)而引申出名詞「經驗」、「常識」、「真理」和動詞「懂得」、「通曉」;由「指揮打獵、行軍」引申出動詞「管理」、「主持」(如「知府」等)。

「知」不僅僅是對知識、真理的懂得、通曉,更是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能夠做到有效的管理、控制,以保證目標的達成。

「知」的標準是目的的達成,換言之,「知」與「不知」,是由目的的達成與否來判定的。

「致知」的第一層含義是走到、造成、實現、送達(教育引導別人實現)「知」(明白、通曉常識、真理,並在目標實現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效的管理、控制)。簡而言之,「致知」就是致力於並達到「知」的標準。

「致知」的另一層含義是在實現 「知」的過程中,要做到細緻入微、精益求精,從而精確地達到 「知」的標準。古人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道德經》中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禮記經解》中說:

「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格物致知」、 「致知在格物」,說的是格物是致知的必由之路。有人說,我通過學習來「致知」,就不用格物,其實,通過學習來「致知」,只是在意識裡間接地格物而已,並且通過學習「致知」,只是達到了「致知」的認知層面,還遠遠不是完整的「致知」。

「至」,造字本義:回到家裡,躺下休息。引申為:動詞,到、到達;形容詞:終極的,極端的; 形容詞:終極的,極端的;副詞:極,最。——《象形字典》

「知至」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為:「知」的認知、行為達到了 「知」的標準(即可以實現目的)。第二層含義為:

當有多種層次的標準、目標時,「知」的認知、行為達到了最終的標準、目標;當有可以比較的物件時,「知」的認知、行為做到了最佳。

「物格而後知至」,說的是做到了「物格」,就會實現「知至」,「知至」是「物格」的乙個標準,也是格物的另乙個境界。

4樓:順勢而為

舉個簡單的例子,古人用五行表述這個世界存,用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來形容整個世界的自然現象,十二地支也用來劃分時間,並且用來形容事物之間複雜的關係。

有乙個朋友說他開著電單車發生了什麼事的時候,我們用萬物類象組合想到了掉了吃的,他說買了很多吃的,掉了一些,又問今天有沒有財,當我們知道吃的對於人來講就是財,財是養命之源的時候,想到事物之間存在的聯絡,與物象之間的關係,掉了吃的就是掉了財,財都掉了怎麼會有財呢,結果當天破財。類似的例子有人家裡燃氣灶壞了,同時家裡的電動車電池壞了,那麼這種事情之間是否存在聯絡呢?廚房在家裡的屬性就是財,財代表男人的妻子,電池象是戌,燃氣灶也是戌象,因為丙戌是爐中火,戌是火庫,所以直接的象就是戌出了問題,戌壞是酉戌穿象,直接問他老婆最近是否流產,得到正確的答案,人說這是外應,所以很多人跟著外應大師學習外應,結果什麼也測不出來,這就是認識的問題,我們需要對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有最精簡抽象的總結,然後發現事物之間有必然的聯絡,從而由一件小事看到一件大事的發生發展與結果。

最後由簡入繁理解整個世界的事物的發生發展與變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不要輕易否定任何東西,我們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開始,但是誰又知道前人否定的前人不是真理呢,用自己的腳丈量世界是不可或缺的乙個環節。

如果你想深入研究格物致知,就要理解古人的腦子裡面到底有什麼,不要妄圖科學的剖析這一切。。。。。。

5樓:孫寶洪

格物致知是以自然界事物的發展規律為標準和規格,來推斷和研究人或事物的發展規律,並從中獲得的知識。

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學即儒家思想受到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影響後,形成的一種儒釋道三教於一體的哲學主義思潮。他是中國文人進化的里程碑。

同時格物致知也奠定了中醫儒釋道三教於一體的雛形。例如佛家要開悟需參禪;道家要昇華需修煉;儒家要脫胎換骨需格物致知。

佛家的參禪;老子的悟道;儒家的格物致知又有誰能講的清楚呢?

6樓:小夏

所謂格物:指探求事物的內在理論,也就是不光要看到他的外貌,也要深入理解他的本質

所謂致知:就是讓自己理解、明白了

格物致知是指:探求某些事物的本質,了解它為什麼是這樣的,怎麼樣成為這樣的,這件事物有什麼用,然後讓自己真正的明白、理解它

(注:把格物致知用在生活對你有幫助的事情中,會得益好多好多,如果見個蝸牛都要格一下,無疑是讀書讀傻了)

大家對格物致知的理解是什麼?

呂光輝 格物致知真正含義已軼失,跳出侷限性,從哲學的角度來解釋。哲學上講一切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中國古代用陰陽描述,道德經用有無描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用矛盾論描述。格物致知,要達到致知就需要格物。格物就是把事物一分為二,只有看到事物的兩面,才算是全面看問題,才能說是知之致。但是,能看到事物的兩面是非常...

格物致知到底應該是什麼含義?

DaiV2000 其實 格物致知 的字面意義很明確,都被歷史上那些庸碌無比又愛裝逼的文人墨客歪解曲解得誰都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格物 的 格 劃格仔需要什麼?尺子。格 的本義能站鳥的樹杈,折下來能當尺子測量長度距離,過去農村就用一種杈形量具,利用其兩杈腳的等距邊走連翻滾,以測量土地,這就叫格,也就是檢測...

求教,格物致知該如何踐行,使用?

幸運女神降臨吧 厭煩就是厭煩,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我覺得這個和誠心正意不衝突,我覺得誠心正義包括很多內容,其中有一點就是認識自己,承認自己,包括自己的情緒,以及自己的無能 第歐根尼 萬事萬物都有道理,道理到了最高處是一樣的,所謂格物致知,也就是不停地剝開實物的一層又一層,找到那個根本的道理。就是不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