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 致良知的知 和 格物致知 的知是一回事麼?

時間 2021-06-08 13:44:59

1樓:夜雨聲歌

王陽明的致良知和格物致知都是追求乙個所謂的"知",這個知即是天理,只不過二者的追求方法不一致而已。

這個天理,講的是人的仁義道德,一種聖人品質,一種原始淳樸的赤子之心

2樓:千夜

知,什麼是知,老子雲為學日益,意思是每天學習更多的知識,那麼知識越多是不是知呢?這是世俗理解。

看莊子精闢點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逐無涯,殆矣。

莊子很直觀的指出,方向錯誤,那麼至死也無法看到終點。正如星際旅行,我們想的是速度,突破光速,而牛頓是怎麼講的想要星際旅行,第一要素是旅行方式。

知識淵博是知嗎?是,但淵博的不一定是正見,掌握的也僅僅是表象。

而真知是什麼呢?老子曰為道日損,儒家要離形去智。朱熹格物實際就是守一,王陽明心決最後一句是指色與空。

人得一以靈,何為靈,神即靈,即為神靈。

知是神的附屬產物,正如神現如太陽,其光破除黑暗,看見了以前看不見的為知。那麼這種性知是不是真知呢。心經雲,無明明,亦無明明故,性空之後才會真實理解何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一句話,想搞懂國學,先修行到明心見性,這是硬標準。道學叫Sunny初現,佛學叫靈光一現,儒學叫虛室生白。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不能見物,怎麼可能理解什麼是道,精就是精氣神的精,吃驚吧,精氣神是可見的並非形容人面貌如何。你不信。

信不足,有不信焉。你修行不夠,修行不足,兩眼一抹黑,自然不信呀。

收費傳授道德經真解,有興趣的加我聊。

3樓:孫屹

「知善知噁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個人認為,在學習古人思想時,應當把握其核心精髓,而盡量不要陷入對文字的辨析上。因為現代人對儒家經典研習日漸衰微,即使現在的專家,可能最多也不過能達到古代秀才的水平,更何況隨著時間的演進,不同時代文字之間的細微差別是現在人很難精確把握的。

其實即使在古代,也出現過描述臉上鬍鬚時,「微須」究竟是指「無須」還是「少須」的爭論的笑話。

傳說六祖慧能不識字而能悟大道,我猜想如果過於拘泥於文字可能反而會宣賓奪主了。

4樓:小李

以下是標準答案引自《傳習錄》:若鄙人所謂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於事實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5樓:月明飛錫下天風

我覺得是乙個意思。朱熹認為格物致知要通過格外物而求得「知」, 這個「知」也就是朱熹所說的「理」。陽明先生對《大學》中「格物致知」的理解與朱熹不同,他認為良知即理,只在人心中,心即理,因此格物致知的過程就是致良知的過程。

至於致知的方法,朱熹強調通過觀察研究來格物,陽明先生有了格竹的親身體驗,更強調「事上磨」。個人認為陽明先生的方法更切實有效。

6樓:陽明學社

「致知」與「知至」,這兩個「知」是一對,但義理稍有區別。

《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前後用「致」與「至」,分別對應《中庸》「唯天下『至』誠」,與「其次『致』曲」。

「致」與「至」不同,兩個「知」,意思也有區別。

下文說「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知至」,即是「知本」。

又如何理解「知本」?孟子雲「盡心知性」,《中庸》曰「生而知之」,「生」通「性」,「知性」便是「生而知之」。那麼,「知本」或「知至」即是復得良知本體。

「致知」是做功夫,「知至」則是全得本體,好像有個先後次第。其實,是以「知至」為本,來做「致知」功夫(在後的,反而在先)。猶如「在明明德」,連用兩個「明」,是要指明,前乙個「明」如何用功夫。

既然是以「知至」為本,來做「致知」功夫,這不就是「致良知」嗎?「致知」如果不是「致良知」,「知」就是從外面襲取而來,後果很嚴重:只能做到博學,不能成就德性。

孔子說自己非多學而識,而是一以貫之,致良知必須是「一貫」。

7樓:母雞之路

格物致知不是王先生專用的,而致良知是王先生獨有的!

王先生在做學問、做聖人的過程中就是從格物致知開始的,而後到了致良知的總結!

格物致知的知在王先生的表達和任何聖人或者哲學家的表達上都是乙個意思,它不是乙個概念上的詞而是道!

致良知的知也是道,格物而知和致良而知。王先生說的是另外的一種方法,是知的另一種方式和途徑,與格物不同的一種方式,都是通往道的方式!

王陽明對著竹子「格物致知」的時候在想什麼?

均布荷載 看到老梁講格竹,來知乎看看。我要先提乙個問題,王陽明格竹時他在北京居住嗎?明代的北京有竹子嗎?1.格竹不以實踐為目的 2.格竹只通過觀察產生感性認識,沒用使用手段讓主體與客體產生相互作用,沒有產生理性認識 3.即使產生的感性認識也沒有用實踐來檢驗 格竹是很好的研究竹子方法,但王聖人只是為了...

如何理解王陽明所說的 致良知 ?

我記得最開始接觸王陽明是因為當年明月的關係,在講王陽明的時候他把 道 這個概念講的特別玄乎,書裡是這麼說的 所謂道,是天下所有規律的總和,是最根本的法則,只要能夠了解道,就可以明了世間所有的一切。當時覺得很玄乎,可後來發現儒家真有這樣一門學問,掌握了之後對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價值,都會受益。王陽明講的就...

貓和狗有王陽明所說的良知嗎?

康正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明白這兒的 良知 是什麼,良知我個人理解為一種潛性的 發自內心深處的自然而然的情感,是一種完全自我的東西。從這一點上來看貓 狗 世界萬物都有 良知 是表現的方式和形式不同。 tony chang 沒有,致良知的良知是,探求內心的原則,格物致知是三綱八目,是儒家致聖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