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 結合當今的時代 我把它理解為 隔斷物慾 以求更專注的獲得知識 這個解釋是否合理

時間 2021-06-10 07:30:24

1樓:35度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致。格物之至,蔓延萬千是知,復歸於一為智,知止於至善,止於不知,所以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知者達生命之情,依止於不知的智慧型,而不是無窮的知識。

2樓:

隔斷物慾為果,而不是因,更專注的獲得知識才是因,因為你在更專注的獲得知識,以至於你忽視了外界的物慾,產生了隔斷物慾的效果。而不是你為了更專注的獲得知識而刻意隔斷物慾。乙個是格物產生的後果,乙個是為了致知而採取的行動。

本末倒置了,不格物何來致知?

3樓:小島主

格物是探求事物中的「理」,這個理其實並不會過時,他是世間事物之所以存在的本質原因。「理」只有對錯,沒有過不過時。

格物就是窮理,凡事都能探求至事物最根本的理,達到正確的認知。

4樓:黃鶴道人

你理解的這個闡述是乙個新命題,與格物致知沒有任何關聯,結合上下文也解釋不通,針對物慾負面作用的影響,在大學的正心修身章節有解決方案。

不過你可以據此自己論證,做一篇物慾對致知的作用以及你自己解決方案的文章。

5樓:耿家新

格物是使物不足以遮蔽本心。本心就是知,所以知不是知識。隔絕物慾,這麼說也行,但是要知道不是把物慾找個地方關起來,遮蔽掉。

而是物在前而欲不起,就是不為外物所牽引。獲取知識則全不沾邊,良知本無知,致知者,復其無知之體而已。無知者無所不知,就像老子說的「無為則無不為」一樣。

6樓:柯墟

格物有如參物(參悟),參破物象使其心物渾然置於一處,至純至真是為真知。而非是你所說的阻斷物慾,亦非是朱熹所說的去人欲存天理,而且這裡的致知更非是獲取知識的意思。

7樓:呂光輝

格物致知,格就是劃分,格物就是把物劃分。劃分成什麼呢?就是一分為二,劃分為物的本身和物與外界的聯絡。

用中國哲學講就是,劃分陰陽,劃分有和無。認識了這兩個方面,才能稱之為「致知」。

8樓:天津狐狸

不對啊,你應該先查查詞典。

簡單的翻譯過來格物致知是:通過觀察研究,理解事物的構成(運動規律)。順帶說一下,我們家裡都不很喜歡朱熹這枝兒上的人,包括後來的王陽明,我也覺得一般般。

我們家喜歡程頤。

9樓:阿咪馱佛

致知,知是良知的知,俗稱智慧型。與生俱來。和知識恰恰相反。知識是後天獲取,只要有時間精力,人人可以得到,而智慧型靠悟性。

而且,獲得知識基本上還是為了滿足慾望,就算不是物慾,還有滿足自尊、自我的需求,這些都叫慾望。

10樓:滄海

格是細分的意思,可理解為分析研究。

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仔細研究事物,獲得知識以及真理的意思。

這本身的說法是非常科學的。

就是用科學的精神,仔細觀察研究事物,找到規律。

我們教育一直在做的就是這個事情。跟物慾沒有關係。

11樓:西馬飛飛

什麼是知識?

我每天晚上吃了飯和女朋友去公園散步,看到花啊樹啊的她有時就指給我認,這個是槐樹,這個海棠,這個是皂角樹...,這個…?不認識。

樹明明在那怎麼就不認識呢您吶,哈哈

當然她告訴過我皂角樹掉下來的皂角可以拿回家洗頭髮泡沫大,他爺爺以前這樣做過。這算是知識吧

12樓:長風

王陽明都沒有弄明白什麼是格物。

不要隨便瞎想。

這樣的哲理性的文字,不要像解數學題一樣,意圖去找乙個什麼普適的正確的答案。

思考和梳理自己的思想系統。這些哲理性的文字,是要基於自己的思想系統來,讓自己的思想系統獲得啟發,逐步成長的。不同的人,獲得的啟發和成長各不相同。

13樓:茯苓的

「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學提出的,為了「幾於道」為了近道,通曉萬物萬理的一條道路。格物是途徑,致知是目的。 但其理論有一定誤解性。不但不能「近道」,反而因此遠道。

獲取知識的目的有兩個:

一是解答問題,二是找到問題。

沒有問題的時候應該先找到問題,有了問題,再去解答問題。 有了基本順序,有利於真正解決問題。

當今時代應該做的是:做事實事求是,研究當前問題。 對自己也實事求是,明白自己的位置和能力。

在此基礎之上,日漸精進。

14樓:知周

如果把格物致知理解的狹隘了,那麼你每一次對生活中出現的人和事做出的認知,都可以作為一種對它的解釋。

格物致知,簡單來說就是從事物中發現規律,獲得認知等。

15樓:黃山虎齋主

格字的意義:枝條伸長

格物致知:由此物而達彼物,舉一反三,是為知。

講不清楚「格」,就只是胡亂猜測,千人千解,無法形成共識,那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而由此達彼,又是易經損卦之「」得臣無家「」。參見《易經三十二相解》

16樓:凌祥曦

格物是在各各細微之處檢視自己,修正自己,時時護念正知正覺。不限於物理範疇,也不是獲得什麼,而是祛除遮蓋。是實修的一種方法,包括明理(悟)和行至(覺)。

17樓:恆河

《傳習錄》裡有王陽明明確的定義:

格,正也。物,事也。格物,是在事上正念頭的意思。

致,追求達到;知,良知

格物致知的意思就是:在事上正念頭,去除私慾,以達到良知。

這裡面沒有關於知識的一分半點的表述。整個中國哲學本質是人生哲學,是人安心立命的學問,跟知識是兩碼事。

18樓:若水中觀

可以這樣理解的。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為了正心誠意。有物慾就很難正心誠意。

結合現今時代,講究科學,那麼格物更接近於把握事物的本質,如物理化學等等。

大家對格物致知的理解是什麼?

呂光輝 格物致知真正含義已軼失,跳出侷限性,從哲學的角度來解釋。哲學上講一切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中國古代用陰陽描述,道德經用有無描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用矛盾論描述。格物致知,要達到致知就需要格物。格物就是把事物一分為二,只有看到事物的兩面,才算是全面看問題,才能說是知之致。但是,能看到事物的兩面是非常...

為什麼古代的格物致知沒有格出科學

漢字的魅力 因為把 格 字解釋錯了。人可以對自己看到的 聽到的 聞到的 接觸到的 學習到的事物進行認知,也可以利用工具 儀器對事物進行認知,人可以進行直接的認知行為,也可以進行間接的認知行為。人可以認知的事物,都是和自己發生聯絡的事物,這種聯絡可以是直接的 也可以是間接的,和人沒有聯絡的事物,對任何...

王陽明對著竹子「格物致知」的時候在想什麼?

均布荷載 看到老梁講格竹,來知乎看看。我要先提乙個問題,王陽明格竹時他在北京居住嗎?明代的北京有竹子嗎?1.格竹不以實踐為目的 2.格竹只通過觀察產生感性認識,沒用使用手段讓主體與客體產生相互作用,沒有產生理性認識 3.即使產生的感性認識也沒有用實踐來檢驗 格竹是很好的研究竹子方法,但王聖人只是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