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致良知,那麼良良好品德還是是本心,一瞬而起的本心於他人是惡於己為善,還是良知嗎。

時間 2021-06-03 04:30:40

1樓:大道至簡

這件事對天下人都有害自然是惡的,會發自內心的厭惡。這件事對天下人都是好的,自然會發自內心喜愛,厭惡自然不會做,喜愛自然會做。這件事到底好不好,良知自然能權衡輕重。

2樓:獅子奮迅

淺見:首先要分清知,良知,致良知三者之間的關係。題中所說一瞬而起於他人是惡與己為善念頭是本心,亦是知。

而良知則是經過道德修養(即致良知)而得來的道德的知。一言概之就是知非良知,良知是經過致才能得來的知。

3樓:繁華落盡

然後對於現在熱火的心學,包括大多數人都想著利用心學,一夜成名,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心學成為了什麼?

一種工具,失去了良知原本的含義。

事實上,它是修行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為一名修行者,我不希望大家仍然用功利的眼光去看待心學,它更多的是對道的追求。所以看到這裡很多人要失望了,在我這裡,我不講那些心學裡的內容,更多是對這個現象的批判。

怎樣獲取錢財?

怎樣獲取權利?

諸如此類,這些都是你們想獲得的答案。

最應該思考的問題是

我這一生要怎麼過?

我有目標嗎?

該怎樣對待他人?

如何理解「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說王陽明就不能不說朱熹,所以下面會把兩個人的觀點放在一起來說 一 理王陽明所說的 理 和朱熹說的 理 含義是不同的。王陽明所說的 理 指的是義理,簡單可以理解為 仁義禮智信 這個 理 是人文界的 理 而朱熹所說的 理 範圍可大多了,他把有生之理與無生之理一線綰合了。簡單可以理解為宇宙萬物最高之理。那...

知行合一有多難?

印極 1.有沒有明確的意願。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在學東西後很忠實的去實踐,或許懶,或許忙。當你再想起的時候,說不定已經忘了學過的知識了 2.有沒有能力。你忠實的想去實踐所學到的知識,但是就算在大學,你學過機械製圖,你怎麼用?3.能不能堅持。有人實踐是為了更好的掌握,那完全掌握之後呢?還會不會繼續實踐了...

知行合一達到了致良知了,怎麼使行行呢

bmw1683 按照王陽明的意思,你在某一件事情上做到了 為善去惡 就已經在這件事上得了良知 你在每一件事上都能做到 為善去惡 那麼你就一直在 致良知 的狀態。這是乙個 動態平衡 要至死方休地履行。到了他徒弟那裡,就不是這個解釋了,而是各有各的法門。你的問題 一 連線點?不存在的!知就是行,行就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