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明朝的方孝孺?

時間 2021-05-12 04:17:49

1樓:金鱗戲蘭池

方孝孺曾經寫過一篇《豫讓論》,就是戰國初期那個為智伯報仇,留下「士為知己者死」的豫讓。他認為豫讓並非國士:

苟遇知己,不能扶危為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駭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

方孝孺的意思很明確,豫讓被智伯重用,但是在智伯圍攻趙家的過程中,豫讓沒有提出任何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完全就是個透明人。智伯死後,豫讓為智伯的報仇的行為,「釣名沽譽,眩世駭俗」,完全是譁眾取寵之舉,沒有多少意義。

那麼在方孝孺心中,真正的國士是怎樣的呢?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智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為名臣,死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簡策,斯為美也。

可見,在方孝孺心中,真正的國士要「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要力挽狂瀾於即倒(比如後來拯救大明王朝的於謙就是乙個很好的例子)。

平心而論,方孝孺對豫讓的批評是有一定道理的,志向也是遠大的。但歷史的詭異之處在於,他給方孝孺提供了一次機會,讓他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但方孝孺把握住機會了嗎?

方孝孺自幼聰明好學,長大後拜大儒宋濂為師,為同輩人所推崇。洪武三十一年(2023年),明太祖死後,惠帝即位,馬上遵照太祖遺訓,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後讓他出任翰林侍講及翰林學士。

燕王朱棣誓師「靖難」,揮軍南下京師。惠帝亦派兵北伐,當時討伐燕王的詔書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不過在靖難之役中,方孝孺除了寫寫詔書檄文,給建文帝的謀略,像蔡東藩先生所說,「無一可用,亦無一成功」,事實證明,方孝孺不過是乙個迂腐的儒生而已。

從歷史記載來看,方孝孺在建文朝執政三年,主要做了兩件事情:一件是削藩,這事把朱棣給激怒,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第二件就是復古,比如把謹身殿改為正心殿,端門改應門之類,這些有啥用處嗎?

用處不大,基本都是形式主義。

也就是說,當乙個力挽狂瀾的機會擺在他面前的時候,他一籌莫展,全無用處,最終成了他最看不起的,和豫讓一樣的人,非但不能「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他的很多做法,還加速了建文朝的覆滅。

他放了一炮,然後炮彈轉了一圈,打在了自己身上!

2樓:Alzheimer's

沽名釣譽之徒

如果你真的不在乎自己和家人的生命,真的重視心中的道義,你為什麼不在南京城破的時候自殺殉帝?

你這麼硬氣?不自殺反而在朱棣面前硬頂?

你不矛盾嗎?

你方孝孺也是做官多年的人,你不懂政治?

建文元年入朝至南京城破,3年,你沒入政治的門?

你的親族都受你蔭庇,他們死有餘辜也能硬解釋的通,但你的朋友呢?

那800多口人命何其無辜,你不認可朱棣,你辭退就是,說什麼狠話?

中華歷史到永樂一朝,2023年有餘,殉節者不計其數,而留名人寥寥無幾。

該自殺的時候不自殺,活下來了卻又拖著無辜者去死無非就是為了私慾罷了

3樓:淮南小山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智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為名臣,死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簡策,斯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炫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

摘自方孝孺《豫讓論》。

4樓:陸 禾

我一直鬧不明白方孝孺到底是忠於什麼?是忠於嫡長孫繼承制嗎?忠於明朝,他不至於死,終於朱家,他也不至於死,如果以天下蒼生為念,那更不至於去死了。

所以我思前想後,覺得他是終於嫡長孫繼承制。

甚至感覺他就是為了死而去死一樣,以博烈士忠臣之名。

5樓:飛流直下

蔡東藩:「方孝孺一迂儒耳,觀其為建文立謀,無一可用,亦無一成功。至拒絕草詔,猶不失為忠臣,然一死已足謝故主,何必激動燕王之怒,以致夷及十族,試問此十族之中,有何仇怨,而必令其同歸於盡乎?」

如何評價明朝方孝孺

瘋狂紳士 方孝孺 1357 1402 字希直,一字希古,明朝台州寧海人,父克勤,洪武中循吏,自有傳。孝孺幼警敏,雙眸炯炯,讀書日盈寸,鄉人目為 小韓子。長從宋濂學,濂門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輩胡翰 蘇伯衡亦自謂弗如。孝孺顧末視文藝,恒以明王道 致太平為己任。明洪武二十五年方孝孺被蜀獻王朱椿 朱元璋的第...

明朝文人們看到方孝孺,于謙,張居正的下場,投降是不是很正常?

咖哩sei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上則為河月,下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 杯酒釋懷 再黑明,也不能洗白滿清。你如此孜孜不倦,發題問懟答者,只能說明你內心也認到識到滿清的不堪,只能拉別朝下水以證明滿清爛的合理。有必要?dog吃屍公尺,所以你也...

如何看待魏徵和方孝孺在相同問題上的不同選擇?

士為知己者死也。方孝孺有自己的操守和信仰,我很佩服。誅十族古未有之,我只能說朱棣在這件事上實在太殘暴。退一步講,朱棣有可能留方孝孺活口嗎?幾乎不可能,朱棣的名義可是 清君側 至於魏徵,確實有才,不是我們一般人能達到的水平。但不能忘了,如果李世民不聽他的,魏徵能有如此之地位嗎?可以參考解縉,解縉本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