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受宮刑後繼續寫《史記》值得麼

時間 2021-05-11 07:37:21

1樓:暗香

司馬遷的父親託付司馬遷完成史記的時候是這麼說的: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後世中衰,絕於予乎?

汝復為太史,則續吾祖矣。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餘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

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稱誦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風,達太王王季之思慮,爰及公劉,以尊后稷也。

幽厲之後,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自獲麟以來四百有餘歲,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餘甚懼焉,汝其念哉!

司馬遷自敘史記淵源的時候這麼說:

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

在司馬遷這裡,修《史記》既是「孝道」又是上承於孔子的不朽偉業,對於他本人的意義可謂是「重於泰山」,所以他在受刑的時候怎麼會想值不值得呢?他想的大概是這個吧:

太史公下蠶室,曰:「孔子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腐刑其如予何?

2樓:黃平

1,司馬遷本來是死刑,可以用錢贖買,也可宮刑,因司馬遷沒那麼多錢,只能選宮刑活命。

2,司馬遷就是史官,就是幹這個活的,他只是活下來後繼續工作而已。

所以,我覺得有些人腦子裡想當然的認為司馬遷是為了寫下史記而選擇了宮刑,我覺得恐怕他沒那麼偉大吧,不過就是好死不如賴活著這種思維。

3樓:

乙個人堅持自己應該堅持的東西,有什麼不值得的嗎?

齊太史以及兩個弟弟到現在沒有人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甚至有的人連齊太史是怎麼回事都不知道,他們兄弟三人值得嗎。

乙個人心中有所堅持的,是多麼寶貴的財富啊。想來太史公當年編寫史記的時候,未必想到今日的成功。

司馬遷寫史記真的公正嗎?

司馬遷寫史記的目的就是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記錄事實並不是唯一的目的。成一家之言,就必須要展示自己的判斷。從這個角度來說,史記不可能絕對的公正。當然,也沒有任何史書絕對公正 易知易行 司馬遷是一位擁有史心,史德,史識的史家,司馬遷同樣也是乙個人,作為乙個人,所知所思都是有限的,是否公...

司馬遷的史記有哪些錯誤?

蘇拉夏爾 趙氏孤兒嘍,原本是趙氏讓嫡的後遺症,導致趙氏內亂,被晉王室聯合其他幾個執政給滅了,被虛構人物岸屠賈承擔了所有的罪行。趙氏孤兒也沒有被偷梁換柱,趙氏孤兒趙武在趙氏被屠滅一年後就重建趙氏,成年後躋身晉國執政大夫的行列。 Beryl 太史公一直有乙個問題。他在編寫 史記 的時候收集閱覽的不僅有秦...

司馬遷寫史記是不是夾雜了個人的感情,因此歪曲了歷史?我們應該這麼看?

戰國霸王 不是司馬遷寫史記夾雜個人情感。是讀者讀史記,夾雜了個人情感。因此同一本史記,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同一段歷史故事,每個人的解讀都不一樣。所以我們讀史記,切記不要夾雜個人情感。 布斯屯格 歷史在尊重真相的前提下本來就有一定個人感情的,二者不衝突。司馬遷若真是郭沫若之流,也不會因為李陵一案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