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史記》是否做到了絕對公正客觀?

時間 2021-06-05 15:23:09

1樓:ANDYSUN

史書類的圖書,它的特性是:客觀、全面、如實的記錄歷史。但是人畢竟是有血有肉有體溫有感情的動物,即便是心冷如鐵的史官,作為乙個人,一定有自己的好噁。

所以,自古至今,但凡是史書,它的歷史的真實性都會受到後人的懷疑。這部史書是不是真正的歷史?那部史書是不是真實的記錄?

所以,《史記》作為這類史學圖書,也受到了很多學者和史學愛好者的質疑,這種質疑可以說是最正常不過的。

那麼咱們就來聊聊,《史記》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歷史。

咱們在第一篇的時候就說過,一部著作,無論是什麼著作,只要是人為創作的,作者的脾氣秉性,眼界學識,思維方式都會直接影響到作品。說直白點,正派的人寫出來的書,你能感覺到就是正,比如老叟當年看南懷瑾的《老子他說》,第一頁就被折服了,這就是學術正派。淫邪的人寫出來的東西都比較猥瑣,三觀偽正。

然後咱們來看司馬遷,前面很長的篇幅講了司馬遷的一生,(在這打個停頓,我也不能保證那是真正的司馬遷的人生,我也是查了很多資料,來寫的)我們總體上可以知道,司馬遷為人聰慧正直,是乙個寫實派,考究派,對於歷史的態度是非常嚴謹公正的。他作為一名史官,有條件閱讀大量的歷史文獻包括很多皇家秘史,但是對於這些資料,他在創作《史記》的時候,並不是一味的認同,而是有選擇性的收錄。

而且他豐富的實地考察經驗是很多史官所不具備的。他從20歲開始就開始全國各地的遊歷,無論是他個人遊,還是大漢公司組織集體出遊,可以說,他一生,一半的時間在路上,一半的時間在構思和創作《史記》。

我們得出乙個小結論:司馬遷為人正派,又是寫實派,又有實地考察的第一手資料,那麼這就能證明《史記》就是真實的歷史了嗎?

如果說真實發生,客觀存在的歷史。那麼《史記》不是。

因為歷史本身是沒有任何的感情性可言的。時間是歷史的載體,它承載並記錄了人類整個成長過程中的變化,無論是人類的相互殺戮,還是相互融合。這本身是需要通過乙個上帝視角去看的。

透過時間,冷漠的看著世界一點一滴的變化。

司馬遷作為乙個人,乙個個體,乙個壽命只有幾十年的生命體,乙個有好噁,有三觀,有思想的個體,他會受到了極大的侷限性,他只能通過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無限接近和還原他所認為的真實的歷史,而無法去描述出真正存在的,客觀發生的歷史世界。那這是大的一方面。

小的一方面,《史記》具有特色的一點,就是歷史人物去臉譜化,《史記》創造的很多人物都生動形象,還增加了大量的人物台詞和人物心理活動,以至於成為後世的很多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的創作藍本。(比如,京劇,《蕭何月下追韓信》)而且《史記》增加了大量的個人感情和評判,這在中國眾多史書當中是極少的存在。

誰知道陳勝吳廣當年起義的時候有沒有撥出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還是司馬遷借陳吳二人的口,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諸如此類,不再贅舉。

還有一點,咱們聊到的,司馬遷年少時候環遊大漢,做了很多史官都不曾做過的實地考察。可是像三皇五帝這種事情,司馬遷也只能根據民間口口相傳的資訊,來描述歷史。可是,這種口口相傳,又有多少的謬誤和人類自我感情的掩飾和喜惡。

司馬遷是如實記錄,可是「如實」這個「實」,有很大部分是歷史發生後,那些後人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如果說客觀,很難做到絕對的客觀了。他只是如實記錄了代代相傳的傳說。

所以,老叟認為,司馬遷的《史記》,雖然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了歷史原貌,彌補了中國近兩千年的歷史空白,但和真正的歷史一定是有差距,甚至有黑白顛倒的地方。這當然不是司馬遷有意為之,而是個人侷限性造成的。

《史記》雖然不是真實的歷史,但它已經足夠優秀和詳盡,無愧於「史學第一書」受到後世的頂禮膜拜。

2樓:張居正

這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凡事無絕對,不造假,不捏造,已經是十分難得了!要是能有個不偏不倚的態度,是絕無僅有了。自己的態度嘛,更是必須要有的。

法律能給你絕對的客觀公正麼?

司馬遷寫史記真的公正嗎?

司馬遷寫史記的目的就是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記錄事實並不是唯一的目的。成一家之言,就必須要展示自己的判斷。從這個角度來說,史記不可能絕對的公正。當然,也沒有任何史書絕對公正 易知易行 司馬遷是一位擁有史心,史德,史識的史家,司馬遷同樣也是乙個人,作為乙個人,所知所思都是有限的,是否公...

司馬遷的史記有哪些錯誤?

蘇拉夏爾 趙氏孤兒嘍,原本是趙氏讓嫡的後遺症,導致趙氏內亂,被晉王室聯合其他幾個執政給滅了,被虛構人物岸屠賈承擔了所有的罪行。趙氏孤兒也沒有被偷梁換柱,趙氏孤兒趙武在趙氏被屠滅一年後就重建趙氏,成年後躋身晉國執政大夫的行列。 Beryl 太史公一直有乙個問題。他在編寫 史記 的時候收集閱覽的不僅有秦...

怎麼去找司馬遷藏之名山的《史記》原版?

朽木可以沙雕 找出來意義不大,為啥?很簡單 據說司馬遷為了寫史記四處採訪當地人,而司馬遷距離楚漢有100多年,按當時的16歲成婚,平均壽命不到40來看,司馬遷那一代人和楚漢隔了有五六代人,那麼司馬遷得到資訊只會是野史或則各種八卦資訊。為啥說野史不可信?你仔細想想野史是如何廣泛傳播就知道。大部分野史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