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到底是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還是如來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間 2021-06-01 13:12:21

1樓:

非以色,非離色,得菩提。

《大般若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卷第八十九憍屍迦,非離色如來可得,非離受、想、行、識如來可得;.......

憍屍迦,非色中如來可得,非如來中色可得,非受、想、行、識中如來可得,非如來中受、想、行、識可得;

2樓:二貝工人

不管是「以具足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好,還是「不以具足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好,都說的通,並無矛盾。

在空上來說,一空一切空,空亦是空,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以具足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的通。

在有上來說,一切萬有,有佛有眾生,有地獄有天堂,有法化報佛可成,不然我們整天鼓搗啥來著?自然以具足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說的通。

以具足相是一邊,不以具足相也是一邊,咱們到底該站在哪一邊?莫作是念!

鳩摩羅什大師的翻譯不管是有意而為之,還是本就如是,亦或是抄錄有誤,都沒必要改,佛經本來也乙個字都不能改,開了這種先河,以後善知識越來越少,經典還不改得亂七八糟的,那就真的完了。

3樓:spacemonkey

修行是因證得阿搙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果但是能生因果的那個並不受因果。也可以說這就像是去知到那個知不道的看見那個看不見的。但明白道理後也就不用非得拘於文字了,不要被困住但也不能不懂。

4樓:王五

應邀題主恐怕記錯了

所有版本裡的對應段落,只有鳩摩羅什版裡在「汝若作是念」的設問句裡有個不字,其他版本沒有,義淨版缺此句。

鳩摩羅什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提流支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真諦「須菩提!汝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須菩提!汝今不應作如是見:『如來以具足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須菩提!如來不由具足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達磨笈多:

(故意按梵文語序翻的)「彼何意念?善實,相具足,如來無上正遍知證覺?不,復彼,善實,如是見應。彼何所因?不,善實,相具足,如來無上正遍知證覺。」

玄奘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應、正等覺以諸相具足現證無上正等覺耶?

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何以故?

善現!如來、應、正等覺不以諸相具足現證無上正等菩提。」

無著對此的注釋如下:

於此住處中,得顯示以法身應見如來,非以相具足故。「若爾,如來雖不應以相具足見,應相具足為因,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離此著故,經言「須菩提!

於意云何?如來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

莫作是念」等者。此義明相具足體非,菩提亦不以相具足為因也,以相是色自性故。

也就是說,如果你認可無著的解釋,那麼自然後幾個版本的翻譯才是對的

5樓:大路

都對。這很難解釋,你明白了其實金剛經就明白了,而在這裡生摳文字,也就是是取文字相了。

首先,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過程不離因果,這個具足相的過程就是得的過程。如果沒有這個過程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因有果,這就是說諸法斷滅相。

而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不是具足相本身,是超越相的,所以說不以具足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繞口令一般,能了解嗎?

金剛經中 如來所說xx,即非xx,是名xx 到底如何理解?

許李榮 這就好比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如來說是山,非山,是名山。比如說一件衣服,有棉有滌綸有做工裁剪針織 非衣服 最後這還是叫成果名衣服。 Mr hongyu 與心經所說的五蘊皆空,萬法皆空是乙個意思,金剛經著重講離相。萬物非自性,故曰 即非 是名 能證得自性非自性 無我,就好...

漢譯金剛經哪個更符合梵文金剛經,是玄奘譯本還是鳩摩羅什譯本?

小驁醬傻 從符合原文的角度來說當然是玄奘。鳩摩羅什的很意譯,他把佛經裡阿彌陀佛類似重複的東西都刪掉了,相對來說他的譯本通俗易懂,可讀性強,做到了sense for sense 玄奘的譯本更直譯,是不同於安世高那種word for word的直譯,是更高層次的直譯 畢竟安世高時期佛經剛剛進入中國,很多...

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如來藏心性上應該怎麼理解?

法生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修行之人,不住善,不住不善,不住有,不住無,不住斷,不住常,不住空,不住實,不住我,不住無我,不住生,不住滅,不住法,不住非法,不住有心,不住無心,不住善,不住惡,若生如是心,行一切善法,即與一切法相應, 行雲流水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是一種空觀法門,不是在描述佛性或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