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做到「無所住」呢?

時間 2021-05-31 23:42:46

1樓:華藏淨流

心有所住即為非住,不住蘊界處(不住色受想行識,不住眼耳鼻舌身意,不住色身香味觸法,不住眼界乃至意識界)不住有為無為,但凡夫的心一定要有個依止處,如果沒有依止處心就無法正常活動。住空無所得,住空無所有,住無所住即是無所住。平時少用識性,多用根性,眼觀色而不取,耳聞聲而不緣,身覺觸而不知。

常攝心正念,境來不隨不轉。

南無阿彌陀佛!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2樓:海闊天空

不要去做,因為怎麼做都做不到,你只要有乙個所求那麼就已經住相了。

這種感覺只能去體悟。

類似於禪宗那種,吃飯只是吃飯,睡覺只是睡覺,走路只是走路,看只是看,聽只是聽。

其實就是平常心,不執著了。

3樓:紈與素

在一所高度防備的監獄裡,每乙個犯人都想逃出去,但是這監獄守備力量太強了,比大逃殺還要難逃,跨出圍牆基本上也沒命了。

這時候有一位據說曾經越獄成功的大師,你就上去問他,這監獄守備如此森嚴根本無法逃脫,請問您是怎麼逃脫的?他沉思片刻,開口道:你不想逃出去的時候,其實你就已經逃出去了。

4樓:應做如夢觀

當然是從夢中醒來,證到初地菩薩的境界才能真正無所住啦。

首先來說,我們要明白佛到底告訴了我們乙個什麼道理,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佛的意思用夢來做比喻就是,比方說我們昨晚做來乙個夢,夢裡「我」在路上走,突然前面蹦出來乙個老虎向「我」撲來,在老虎撲來的瞬間「我「被嚇醒了,原來夢裡的「我」、老虎、路等夢裡的一切都不存在,都是我的意識給我創造出來的。

佛用夢喻想告訴我們的是:我們現在就是在做夢,我們眼前的一切都不存在,男女老少、山河大地、宇宙星辰等等,不管是看到的聽到的還是認識到的統統不存在,因為我們在夢裡。我們只有夢醒了才能看到世界的真相。

原來世界的真相是:每個人一顆心(阿賴耶識),「心」的內容是無始以來我們做夢的記憶,我們現在的一切,都是這顆心做的一場夢。

所以說,什麼叫「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指初地菩薩證到的境界,他從夢裡醒來了,看到了世界的真相,因為我們的本質是「心」,是記憶,所以他的「看」就是現量直觀,猶如眼睛不需要分別顏色一樣,他一「看」就看到了所有資訊,也就是看到了所以記憶。

當然就沒有夢中的「住」了,在夢裡,我們想要了解所謂的資訊,就需要用眼耳鼻舌身意,然後意識再比量思維,不僅五感受限制,意識也太笨了,也就是我們凡夫是「住」在眼耳鼻舌身意裡,「住」在意識的思維裡的。

最後再說下如何達到菩薩「無所住」的境界——聞思修佛法正見,徹底明白眼前的一切「如夢幻泡影」這是聞所成慧,用「如夢觀」去看待眼前的一切這是思所成慧,最後用「如夢觀」在定中思維凡夫所知一切法空就是修所成慧。修所成慧達到一定力量,就證空性,就是初地菩薩了,就跟眼前的夢幻泡影徹底拜拜了。

5樓:靜靜

時照老師:怎麼能做到無所住呢?就存在三心了。

第一、制心。就是強制讓自己(的心)別動,或者強制讓自己去「觀」。這個強制就讓自己的大腦不胡思亂想了,就專注一念了。

當我能強制自己專注,不被其它念所轉的時候,比如說你們在那邊唱歌啊,跳舞啊,講故事,演小品啊,我就專注地跟你聊天,什麼我都不在意,是不是我專注的能力就提高了?我不被吸引的定力也就增加了?好,那我就不斷地有干擾來了,我不動,有干擾來了,我不動,這是我強制讓自己不動。

雖然強制讓自己不動,方便講是頭上安頭,但剛開始必須要這樣做,因為你沒有辦法讓自己不頭上安頭。強制到一定程度,你就可以不被外界所轉了。

第二、止心。我想停止在哪兒就停在哪兒,想放在那兒就放在那兒,想放在這兒就放在這兒,想不動就不動了,不用強制了。就是你能自然而然地做到止心一處了。

第三、置心。這個置就是你置於什麼地方,你就是什麼地方了。

所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做這三心的功夫。

6樓:德遵普賢

佛來到世間講經說法,目的就是為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看破放下世間一切假的虛妄的,把妄想執著用錯的心修正過來,破除無明,回歸自性,空有兩邊都不住,無住生心,受持大乘,借假修真,利益眾生,大修功德,化解災難,離苦得樂,永出輪迴,走上圓滿成佛的菩提大道,這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真實功夫!信佛學佛人一定要明白,佛教是中道,《金剛經》中所說的空裡面有禪機,有妙有,要做到隨緣會用,走上中道,才能得到真實利益。

真正圓滿的金剛般若。(住真實慧有聲書系列第八十九篇)

7樓:綿綿若存諾諾久長

知足。榮期三樂

《列子·天瑞》記載,孔子遊泰山時,在路上遇見榮啟期,衣不蔽體,但邊彈琴邊唱歌,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

孔子問他:「先生所以樂,何也?」

榮啟期回答:「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

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己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

」孔子連連點頭稱是。又不無惋惜地說:「以先生高才,倘逢盛世,定可騰達,如今空懷瑾瑜,不得施展,仍然不免遺憾。」

誰知榮啟期卻不以為然地說:「古往今來,讀書人多如過江之鯽,而能飛黃騰達者才有幾人?貧窮是讀書人的常態,而死亡則是所有人的歸宿,我既能處於讀書人的常態,又可以安心等待人最終的歸宿,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孔子聽了說:「善乎!能自寬者也。」這就是「知足者常樂」的典故。知足常樂成為人們處世哲學的一種態度。

8樓:洞微燭幽君

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不住過去,未來。

活在當下,不為已發生的事煩惱(於事無補),不為未發生的事煩惱(還沒發生煩惱個Dio)

用英語,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也不要為將要打翻的牛奶哭泣立足當下,抓住每乙個次第瞬間

以上是世間法層次

以出世間法來論,

世界即幻,入深定,滅盡六識。沒啥好留戀的。反正都是一場夢。無夢亦無夢者。歲歲平安。

9樓:無相之相

「無所住」,以我理解也可以稱作:不去追求種種境界。

例如:在黑暗中,心本明朗,能見黑暗(也可不去關注),但生妄想,恐怖畏懼,追尋光明;

例如:在無事時,心本明朗,清淨安樂(也可不去關注),但生妄想,百般無聊,造作生事;

例如:吵鬧聲中,心本明朗,音聲可見(也可不去關注),但生妄想,心煩意燥,尋求清淨;

眾生有種種執著,追尋著種種境界,或名或利,種種事物不過都是如夢如幻,不是真實的,但唯有自心是安樂地,是真實地,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生其心,是啥意思啊?我怎麼才能做到生無所住心?

九幽鬼使 不說黃家父子在路,且言幹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閒坐碧遊床,正運元神,忽心血來潮。看官但凡神仙,煩惱 嗔痴 愛慾三事永忘。其心如石,再不動搖 心血來潮者,心中忽動耳。真人袖裡一掐,早知此事 呀!黃家父子有厄,貧道理當救之。這段話應該就是 無所住而生其心 吧!重點是 煩惱 嗔痴 愛慾三事永忘 你...

怎麼才能做到早睡?

可樂加冰 1.睡前兩個小時,遠離電子產品。做到這一點,就可以很大程度保證不熬夜。很多時候,我們熬夜就是因為我們刷著各種電子裝置,沉迷於其中,而拖延了睡眠的時間。而一旦在睡前看了讓人興奮的內容,更加會讓自己即使決定睡覺,也遲遲無法入睡。科學研究顯示,電子產品螢幕發出的藍光影響我們的睡眠。所以要在睡前2...

怎麼才能做到高效閱讀?

思妍 現在這個時代,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有很多,需要什麼我們在網上一搜就能知道,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書?我個人很認同楊絳的觀點 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為乙個有溫度 懂情趣 會思考的人。書雖然不能幫你解決所有問題,卻能給你乙個更好更全面的看待問題的視角。讀得越多,見識越多,人越會對自己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