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傳變,陽明病已有燥象,津液大傷,為何一入太陰反而水濕泛溢蘊鬱?

時間 2021-05-05 11:41:09

1樓:明珠出海

陽明燥金,病則燥現。燥能勝濕,久則溼虧(有人說傷津液)。土性屬溼,溼虧則土虛,土虛不能製水,故而寒水氾濫。水寒則土易溼(此溼非彼溼,些濕為脾陽困敗不能運化所致),至此水濕氾濫。

2樓:

太陰的本性是求燥的,易病溼,水氣侵犯太陰才會有太陰證,但陽明的證是燥熱,是燥熱,哪有水濕的事?

除非陽明的燥熱把水氣逼到太陰去,但是這有多難啊,還有那麼多經可以去,為什麼就一定去太陰,太陰不是出路,是死胡同啊,去太陽不好嗎?正好水氣是從太陽出去的

3樓:

陽明太陰表裡經,然人之陽氣日出三陽,夜走三陰。陽明太陰是陽氣入陰最重要的通路。陽明陽經則經氣下行,入於陰分。

然太陰之上,濕氣主之,中見陽明燥金之氣。意思就是你陽明之陽即便順降入於太陰之地,陽明燥金之氣之於太陰濕氣,也只是少數派。換個角度,陽明之經氣降入太陰經中,就是太極圖陰分中那個陽魚,陽魚才佔整個陰分多少?

這是常態。

關鍵的來了。如果一旦陽明病,陽明陽能過亢,燥金之氣大盛,則陽明內傳太陰,大盛之燥金之氣一入太陰,很可能跟太陰濕氣旗鼓相當。水火相搏,自然是生濕熱之氣。

太陰欲公升,然陰中有陽才能公升,此時陽能過亢,則太陰公升而太過,所以濕氣氾濫,甚而走於周身。這就是濕氣氾濫之因。鬱蒸之因,陽明陽氣過亢,內蒸太陰,這難道還不好理解嗎?

4樓:TMR傳統醫學研究

六經傳變是普遍規律,就好像醫學教科書寫的疾病模式臨床上基本見不到那麼標準的。六經傳變乙個乙個往下傳是最簡單的規律,還有越經傳,還有反向傳,這都是在傷寒論中原文有的。陽明病可以傳到太陰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啊。

陽病久而成陰邪啊,陰陽可以化生。

至於你說的津液傷了,發燒你嘴不幹嗎?當然傷了津液。慢性胃炎反酸,消化不良吐痰等等,不是水濕泛溢蘊鬱嗎?

5樓:

伯羅奔尼撒戰史裡的雅典瘟疫,陽明氣分大熱的白虎湯證之後伴隨是渾身虛脫及大吐大洩,我想應該餘熱尚在胃陰耗竭,水液運化失機,入水則吐,大腸陽脫不能攝水,陰陽兩虛的症狀

非中醫專業,求輕拍

6樓:

【本文僅從陽明傳太陰的角度來論述】

一口鍋,鍋下有柴有火,鍋內有水有肉。

在正常的情況下,火候剛好(陽不亢不衰),柴不妄耗、且添柴的速度與消耗的速度持平(陰足而不濫),水溫適宜(津液敷布正常),肉煮出來滑嫩爽口、很好吃(機體功能正常發揮)。

陽明病,火熱熾盛,鍋下的火很旺,鍋內的水燒乾了大半,肉很燙,而且煮老了,甚至有一部分肉都幹了,沒法兒吃了。

假如此時傳太陰,說明柴不夠了,火漸漸小了,水冷下來,肉也是冷的,甚至有腐爛的趨勢,所以還是沒法兒吃。

陽明病熱傷津液,故有燥象(鍋下火旺,鍋內水少),此時機體功能過度亢進,沒法兒正常工作(肉沒法兒吃了)。

太陰病陽氣不足(鍋下火小),津液代謝產生障礙(鍋內水冷),機體功能也得不到正常發揮(肉還是沒法兒吃)。

所以假如是陽明傳太陰這麼一種情況,那麼津傷和水飲是有可能同時出現的,乙個是津液的絕對不足,乙個是津液的執行敷布障礙,並不矛盾。

7樓:白蒺藜

太陰病一共那麼幾條,並沒有說傷寒幾日傳入太陰的說法。太陰病並非由陽明病傳變而來的。

陽明病有兩種典型的情況,腸腑有積滯,與熱結,就是陽明腑實證,沒有積滯,就是氣分大熱證,都是熱邪比較亢盛導致的。能到陽明病的病人,同時體質比較壯實,陽氣旺盛,邪氣容易從化而導致乙個陽明病。

而太陰病,是乙個陽氣偏不足的病人的情況,寒邪直中太陰,本身陽氣不足,邪氣從太陰寒化。本身的陽氣不足會導致乙個溼的存在,再加上寒邪,進一步寒,進一步產生溼。

關於六經中循經傳的問題?

明郎中 一 不看 傷寒論 原版怕你看不懂?遲早還是要看看。二 胡希恕先生的版本是個人注本,目前爭議很大。三 六經的生化原理和六氣的相互關係,截止到目前,各家眾說紛紜,沒有定論,在我看來沒有一家完全揭開。五 太陽 陽明 少陽 太陰 少陰 厥陰是原版 傷寒論 的順序。六 太陽 少陽 陽明 太陰 厥陰 少...

六經辨證傳變順序為太陽,陽明,少陽,那為什麼說太陽為表,陽明為里,少陽為半表半里?陽明不是在中間嘛?

袁若程 所謂傷寒傳經,是指客氣流轉順序 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的反序,即 太陽 陽明 少陽 太陰 少陰 厥陰。傳經是肯定傳的,至於是否得病,則要視病患的本身六經氣是否有偏勝而定 一輝 這個涉及平人與精津血的關係。精不足,易感太陽少陰。津不足,易感陽明太陰。血不足,易感少陽厥陰。平人精津血平,外感...

為什麼六經傳變在三陽是開合樞,而在三陰是開樞合?

立馬吳山第一峰 我想應該是陽氣的強弱 旺衰 公升降有關吧,注意不是陽氣的多少啊,多了不一定旺,少了也不一定不旺,太陽在表,先受外邪,然後陽明主合,陽氣降 入 所以外邪就順勢進入陽明,少陽主公升,應該是最有生機和活力的,所以最後才受感。入裡後,太陰最弱,沒一點陽氣,所以先感,少陰也主降,陽氣次弱,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