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扭力轉速區間的最小值是否等同於渦輪介入的轉速?

時間 2021-05-12 14:16:08

1樓:

我一般說渦輪 「起壓」。因為我車有個渦輪壓力表,平時沒事偶爾看看。一般情況下,這貨根本不動!哪怕是時速 120……

那什麼時候會 「起壓」 呢?二擋時速 20,猛踩一腳油門飆到 60,哈,渦輪壓力來了!五擋時速 80,猛地深踩油門加速到 100,渦輪表會動那麼一下……

總之對我的車來說,讓渦輪起壓的條件就是:大腳深踩油門。

2樓:

葉輪當然一直轉,只要發動機在動就有廢氣產生,就會驅動渦輪保持乙個最低的轉速(應該叫渦輪的怠速?)

渦輪「介入」本身這個概念就是錯的,已經有很多任務程師闢謠了。非要解釋的話我理解為「渦輪起(正)壓點」,在這個轉速以前渦輪轉速過低無法產生正壓。

當發動機轉速繼續提公升,廢氣增加,渦輪產生的壓力也逐漸增大,超過那個起壓點後渦輪可以提供超過大氣壓的進氣。

注意這裡說的是可以增壓,具體有沒有在增壓還要看你油門踩多深。油門代表了你的動力需求,如果你需要的動力不需要增壓,換句話說你節氣門都沒全開,根本不需要強制進氣就可以滿足,那這時進氣道還是負壓,渦輪多進的那部分空氣被放掉,不會進入汽缸。

所以我覺得你那個「機械增壓器是連線在曲軸上,從發動機工作就開始增壓 」也有待商榷……

舉個具體的例子,某機油迪1.8T發動機起壓點大概在1800轉左右,如果你1000轉就地板油,節氣門全開,增壓表顯示壓力0(大氣壓)。這就好像你拿乙個5V小風扇吹003,吹不起來,因為壓力還不夠。

隨著轉速攀公升,到了1800轉左右,渦輪有足夠的轉速吹得動空氣了,壓力才會從0開始增加。不知道這是不是你想要的「介入」?

以上是地板油(或者大腳油門)的例子,如果你只是輕點油門,ECU掐指一算,嗯你只是去買個菜而已,節氣門給你留條縫就好。就算你忘記換擋一直開到5000轉,進氣道也還是負壓,渦輪這時候轉得很快,但是就好像給你個關不掉的壓縮機和杜蕾斯,你接好了管子又不想吹了,那就在管子上開個口把空氣放掉,進不到氣球裡面一樣。

最大扭矩其實是人為設定的乙個點。進多少空氣就噴多少油,就出多少力,所以只要你心有多大,扭矩就有多大。但是最後還要看你錢包夠不夠大。

為了保護發動機不能給他太多壓力,我們就設定乙個增壓值,比如0.4bar,多出來的部分放掉,所以你會看到最大扭矩是乙個平台。

既然那個「介入」的說法本身就有問題,如果題目換成起壓點的話,我覺得答案應該不是,起壓點比最大壓力肯定要早……

3樓:

不是,介入點不是最大扭矩點,打個比方,坐過R35的都知道,R35 1500轉就能到達最大壓力,一踩油門就增壓,但是最大扭矩3000多轉才到來,渦輪介入點可以理解為負壓變正壓的最低介入轉速

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最大扭矩輸出為什麼會在乙個轉速範圍內保持恆定?

九尾道人 洩壓閥,說明渦輪本身提供壓縮的壓力高出引擎一些。就像是水箱邊上有個防止溢流的管一樣,防止壓力冒頂,在閾值範圍之上的過盈增壓都會洩出去。防止缸體過勞。此時最大扭矩其實並不是引擎的理論最大扭矩,而是被各種感測器壓制住了。就有種平頂山的感覺,其實這台引擎可以壓榨更多的扭矩和功率。最著名的就是本田...

渦輪增壓發動機相對自然吸氣發動機既不能節能 減排也不明顯,為什麼要發展渦輪增壓汽車?利弊如何?

Niklas 小排量渦輪增壓汽油機的應用可以提高發動機的負荷率,增大節氣門開度,這樣有利於減小節氣門的節流損失,降低發動機的比油耗,也就意味著輸出相同的功率驅動相同的車輛行駛時比大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省油。同時增壓發動機在有增壓壓力的條件下換氣時的幫浦氣損失比自然吸氣發動機小,也會提高發動機的效率。...

自然吸氣發動機和渦輪增壓發動機在技術上有什麼優缺點?發動機發展方向是什麼?渦輪增壓發動機技術是否成熟?

自然吸氣加速線性平穩,渦輪增壓需要排氣達到一定量開始介入,然後輸出馬力突然增大。渦輪增壓優點是使得發動機的空氣壓縮量變大,燃油燃燒更完全,輸出馬力更大,更省油。渦輪增壓的缺點是,發動機會過熱,受到發動機材質的限制。渦輪本身也因為高溫高速,也受渦輪材質限制,壽命不長。而且由於燃燒溫度更高,尾氣中的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