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項羽取得最高威望後只自封楚霸王而不稱帝,是否是想恢復秦以前的列國分封秩序?

時間 2021-05-06 16:03:45

1樓:熱愛生活的貓

秦朝末年,胡亥昏庸,趙高弄權,甚至搞出了「指鹿為馬」的荒唐之事。是以,此時的秦朝境內早已民怨沸騰,起義是早晚的事情。

最終,以陳勝吳廣起義為開端,各地郡縣紛紛響應,企圖推翻秦朝的統治。

隨著起義的不斷進行,項羽帶領楚軍在鉅鹿擊敗秦軍主力,章邯也隨之投降,標誌著秦朝大勢已去,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隨後,項羽等人攻破咸陽,殺死秦王子嬰,秦朝滅亡。

秦朝滅亡以後,項羽作為反秦起義軍中最強大的勢力,卻沒有選擇稱帝,取而代之的則是分封十八路諸侯。

此時的項羽難道不知道,分封制已經成為了過去式,諸侯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嗎?如果知道,他為何還要分封諸侯呢?

項羽此時的局面其實和武王伐紂時候的局面頗為相似。

武王伐紂,各地諸侯紛紛響應,一起推翻了商朝的統治,隨之而來的則是周武王施行的分封制。

周武王難道不知道權力集中嗎?

我想,只要是人都會想大,但是做不到。來響應周武王伐紂的,都是各地的部落首領,他們的勢力也許沒有周武王大,但是勝在數量多啊。

周武王單挑其中乙個,沒有壓力,有壓力的是他一旦單挑乙個,那麼乙個就會變成一群,隨之而來的就是周武王單挑一群,這就打不過了。

因此,周武王唯一能做的,就是當個諸侯盟主,並且盡可能的將好地方分給自己的宗室。

這和項羽做的事情其實是一樣的。

一方面,項羽分封之時,對六國原有的勢力地盤進行分割,阻止他們壯大自己的勢力;另一方面,他則將好地方分給自己人,比如秦朝的關中之地,項羽就分給了那幾個只能依靠自己的秦朝降將。

項羽想稱帝,這是毋庸置疑的。

一般人認為,項羽沒有稱帝的想法,無非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乙個原因是項羽沒有將秦朝的關中之地作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反而想衣錦還鄉,回到楚地;第二個原因是項羽在鴻門宴上放過了劉邦,想稱帝的人不會幹這種事情。

先說第乙個原因。項羽不僅滅了秦朝,還坑殺了二十萬秦軍,秦人對他的仇恨可想而知。如果項羽選擇了秦國故地作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就要分出相當一部分兵力維持國內穩定,這對他接下來的軍事行動是不利的。

楚國就好多了,項羽在這裡不僅有威望還有根基。

再來說第二個原因。項羽不殺劉邦,眾人都認為是婦人之仁,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項羽是深思熟慮過的。

當時的起義軍中,除去項羽之外,劉邦算得上數一數二的起義軍了。其兵力和項羽無法比,但是也有十萬大軍,最重要的是,劉邦是楚懷王帳下的。

大家還記得項羽分封諸侯以後做了什麼?他派人把義帝楚懷王殺了。

如果項羽接連把劉邦和義帝都殺了,那麼這個分封也不用進行了,再打一架吧。因此,劉邦和義帝,項羽只能殺乙個,短時間內應該是如此。

而義帝作為項羽名義上的頂頭上司,自然更為重要。因此,項羽選擇了殺義帝。至於劉邦,打發到巴蜀之地就行了,不足為慮,至少就當時來說,劉邦並沒有展現出什麼過人的天賦。

到此為止,一切天衣無縫,就連齊地的叛亂,也是如此。畢竟,項羽就是想找個藉口,將眾多諸侯一一消滅罷了。

只是,他永遠也想不到,劉邦會如此迅速地還定三秦。

2樓:

這事情很簡單。

項羽沒時間撐地。

灞上分封大會後,各王歸國。項羽揹著(也許沒揹著)楚王心,自封西楚伯王,霸王等等。

不撐地的主要原因,就是天下共主楚王心還活著喃,雖然楚王心的尊稱可能有時間線上的矛盾。但是滅秦之後,肯定是義帝了。

已經有個皇帝了,項羽怎麼撐地? 剛辦完喜事就要辦喪事嗎?然後項羽就把義帝心趕到湖南去了。史記正文載,項羽讓英布等人嫩死了義帝。

而秦楚漢年表裡,這個過程記載的更清楚一些。項羽嫩死義帝都好幾個月之後的事情了。此時的劉邦已經打垮了二秦,包圍了章邯。這是兩個月之前的事情了。

所以,先前有人佔著位置,沒機會撐地。之後,都天下大亂了,再撐地又有什麼用喃?

3樓:

其實劉邦一開始做的也是和項羽同樣的事情,只不過區別在於劉邦後來通過剿除異姓王的鬥爭,才最終實現了家天下。而項羽的分封本質上也是削弱異姓諸侯的手段。區別在於在楚漢戰爭的過程中,劉邦拿下了關中和齊地這兩個重要的基本盤(所以要把韓信從齊王改封楚王),最終才實現漢一家獨大的目標。

4樓:「已登出」

項羽勢力有限,

換個角度想下,

常凱申跟項羽差不多。

分封有可能只是緩兵之計,連年大戰,

這時候如果堅持稱帝要別人臣服,估摸著就是圍毆項羽吧,就算不圍毆,也出工不出力。

或許是知道自己沒時間再打一次統一之戰。

項羽怎麼想的,還真沒人知道。

5樓:鍾配命

是的。儘管項羽在年齡上相較於劉邦是年輕的,但是他的政治觀念是老於劉邦的。項羽一心要恢復的是那個自武王伐紂後流傳下來的春秋戰國時代列國分封制度,而劉邦則想要延續秦始皇帝建立的大一統帝國制度。

在春秋戰國諸侯分封制度業已延續八百餘年的當時,分封制度早已深入人心,在山東六國看來,秦始皇手創的大一統帝國制度是異端,天下本就該是諸侯並立,子弟分封的。即使是政治上傾向於秦始皇大一統制度的劉邦,其政治觀念也無法完全與當時盛行的諸侯分封制度脫節,他在建立漢帝國的基礎上,在部分地方保留了分封制度,比如韓信王楚,彭越王梁,劉恆王代,如意王趙,劉肥王齊等等。更不用說自小成長在戰國貴族家庭的項羽了。

所以才會有項王裂土封王,才會有那個寧可做自封的西楚霸「王」,也不做第二個秦始「皇帝」的項王。

by the way,拋開對後世統一大業的考慮來說,春秋戰國時代也是我最喜歡的中國歷史階段,熱血,真摯,重信然諾,墨法儒道,百家爭鳴,自信開放,沒有奴性,沒有(他媽的該死的)言論管控,沒有精緻的利己主義(楊朱是一種小眾學說,本質是當時學術開放的乙個表現),人們保持著華夏民族最原始,最可貴的本真面貌,老子出關,尾生抱柱,季札掛劍,豫讓報仇,聶政刺韓,荊軻刺秦,魯仲連,田光,藺相如這些輕命重信的人物層出不窮,整個華夏民族的精神都是蓬勃向上的。那是最好的時代的。

6樓:星辰

他想不分,可是做得到嗎?你真以為他有四十萬人?連戰後的劉邦都做不到。一句話,項羽滅了幾個國?零!齊楚燕韓趙魏漢都在,怎麼稱帝?

7樓:笑傲江湖

首先項羽已經實行了分封制度 ,項羽得天下後分封其中就有後來滅了他的劉邦 。然後郡縣制或者說帝制取代分封是歷史必然,(西晉實行過分封制結果就是八王之亂天下大亂)。項羽可能確實是軍事上的天才,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確實不是乙個傑出的政治家,於他而言大秦是仇敵我要滅了他,然後我得了天下當然是回到我們楚國的制度啊,秦嘛一無是處

8樓:仗義屠狗客

現實的歷史是,即使是劉邦贏了,他也不得不分封了一堆異姓王。

即使最後劉邦把異姓王都搞死了,他也不得不分封一堆同姓王。

即使最後劉邦分封的都是同姓王,七王之亂依然發生了。

漢朝恢復到秦朝的時代,起碼是漢武帝推恩令施行之後的事情了。

項羽贏得內戰勝利之後,無非還是面臨一樣的問題。

馬上搞全面分封,西部不同意。

馬上搞全面郡縣,東部不同意。

中部的地方,應該是鼠首兩端,會成為兩種傾向的拉鋸線。

我們所處的歷史位面是,西部復刻了幾十年前秦並六國的勝利,然後對東部地區進行了妥協。並且這種妥協總體上沒有擴大,在近百年之後終於被消融掉了。

如果我們確定,大一統全面郡縣的中國,就是戰國之後,由秦確定的中國歷史整體走向的話,那麼,項羽贏得內戰之後:

①實行分封

②分封與郡縣進行對抗

③項羽自己壓制住了郡縣

④項羽的後人要麼順應郡縣要麼被郡縣淹沒

9樓:何奪吾景略

最近正好在看唐長孺先生的《講義三種》,我個人不敢發表什麼觀點,老老實實做大自然的搬運工,將唐先生的話搬過來。原文如下:

「至於項羽,由於出身於楚國貴族,對秦國只有憤恨憎惡,因此就一切加以破壞,他在政治制度上,便只有牢牢的守著在當時業已落後的楚制。他的政治理想,只是列國並立而自己當乙個霸主。」寫的過程中想到何茲全先生寫過一本《秦漢史略》,裡面也有提及到此內容,截圖如下:

搬運完畢,就這樣。O(∩_∩)O!

如果其它條件不變,項羽當初願意回江東,那麼他能夠戰勝劉邦嗎?

景大狗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屬於文人浪漫化的一廂情願。事實是霸王已經打到彈盡糧絕,四面楚歌 了,最後一點子弟兵也被老劉全殲,這時候江東父老恐怕連夜繡紅旗都來不及 也別提楚人的身份,誰還不是個楚人啊,劉邦當時難道不是楚懷王欽定的先入關中的首席愛將嗎?項羽根本沒有逃掉的機會,所有知道他身份的人都會像...

如何看待《項羽本紀》中所書寫的項羽形象

兵臨城下 史記 項羽本紀 裡面的項羽的缺點非常明顯。項羽在戰場果斷敢戰,戰場嗅覺靈敏,所以經常能以弱勝強。但是項羽的性格暴躁 易怒,史記裡面動不動就是項王怒,項王大怒。殘暴,被人諷刺沐猴而冠,直接把人烹了。感情用事。這些缺點大部分普通人都有,所以覺得很真實的乙個人。但是這種性格做領導並不合適,哪怕業...

項羽傻嗎?

Sentiment 他的缺點基本都只是相對於劉邦。但是相比其他人,毫無缺點可尋。劉邦給下屬,6分好處,項羽給5分,你說他小氣。但是相比那些只給下屬4分3分的領導呢?劉邦當場賞賜,項羽考慮幾天再賞賜,相比之下,劉邦果斷,項羽慎重。那相比那些考慮半年都沒賞賜的領導呢?楚漢四雄 劉邦 項羽 田榮 熊心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