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中,李元吉為何「再三不彀」 ?

時間 2021-05-06 12:53:29

1樓:Gothelf Diors

三人都騎著馬一碰面,太子和齊王倆立刻回馬逃跑,秦王騎馬以一追二(當時秦王已經輸光老本了,倆人沒必要陪乙個不打也快死了的人動手,逃是上策)齊王三次拉弓是回頭帕提亞式向後射,還沒搭箭就快撞樹了就得趕緊回頭看前面控馬,是疾馳中很短時間內發生的,根本不可能是影視劇裡那樣三人臉貼臉站在那杵著、不逃不追不緊不慢的還像殘疾似的站著搭箭都搭不上。

而齊王都拉了三次弓了,秦王才拉一次弓把太子射死。但這不是平原,是在內城裡縱馬瞎跑,齊王放棄搭箭選擇控馬所以沒撞樹枝,然並卵卻被尉遲恭射中落馬。然後秦王光顧著射太子沒控馬自然樹枝糊臉也落馬暈了。

齊王就爬起來但裝備全掉了,膝蓋上尉遲恭射他那枝箭不敢拔,就撿地上秦王的弓勒秦王,見尉遲恭來了尋思等我勒死秦王成為唯一繼承人估計他也敢殺我,就逃跑,然後被尉遲恭再次射中,秦王醒來表示只記得自己剛拉開弓搭上箭,看著太子和齊王還沒決定先射誰就撞樹枝上了,但箭好像朝齊王方向飛出去了。一看齊王屍體噢我竟然練成了盲射之術。尉遲恭表示盲射你大爺那是我射的,你個坑貨不讓你來你非得來還差點坑死全隊下次不帶你玩了。

另:三人都沒有手下留情的可能。事發前是齊王替秦王去出征突厥,但趁這機會把秦王府的所有猛將和軍隊都掌握在手裡,基本秦王是肯定活不到他歸還的那天了。

願意換主的就收了、秦瓊尉遲程咬金那種死忠的打完仗在自己軍中砍了也不難,這麼好的機會不可能再放回去。還把房杜倆直接開除回老家,這種情況其實秦王已經涼了,沒救了。已經不叫從此任人宰割了,是已經被宰割N刀了早都已經宰完了。

2樓:我是萌新

這個我感覺吧,一是緊張,畢竟看起來李世民是勢在必得,二是慌亂,玄武門守將已被李世民收買,李世民帶著心腹將領和親兵已經圍上來了,三是不忍心,畢竟都是親兄弟如何下得去手,而且李元吉不像影視劇裡那樣不學無術,人家弓馬嫻熟得很,玄武門之變前李淵是準備讓他帶兵出征的,足以證明人家實力不比李世民低

3樓:風大 可稍息否

看歷史,要看其中的事實,不要盲目相信評價。歷史評價要有分析的信。

歷史記載的原文是:

李元吉「再三不彀」(由於「再三不彀」和「不彀者三」不是相同意思,所以採用成書年代較早、對原始資料刪減較少的《舊唐書》的說法)。

如果不看評價只看事實,那麼事實就是:

李元吉有多次射殺李世民的機會。

一般認為,李元吉有射殺李世民的機會卻沒把握住的原因是,李元吉三次都沒有搭上箭(「由於三次都沒有拉滿而導致箭不上弦」),進而認為這是由於李元吉慌張。但是,這裡有個基礎性問題:

箭是不是搭在弓上跟是否滿弓無關。

我自己是射箭的。古代有很多注家是沒有射箭經驗的,很容易出現誤讀和誤記。印象中,似乎是高誘這樣的名家,就出現過因為不了解射箭而在解讀古文時出現錯誤的情況。

依據我的射箭經驗,只要是射箭的時候,單純只是拿著弓箭,完全可以把箭卡上弓弦並搭在弓把上,然後乙隻手拿著弓把並同時卡著箭,另乙隻手完全可以解放出來。這個時候是不拉弓的。弓沒有拉滿,根本不會導致箭不上弦,只會導致威力不夠,也可以說是穿不了甲。

實際上,如果完全不考慮弓有沒有拉滿,而直接解釋成「李元吉沒有將箭搭上弓弦」更加合理一些。但是這樣就有乙個問題:「不彀」一詞所代表的拉弓不到位的含義就被完全忽略了。

在這個記載中又沒有別的詞語記載這次射擊情況,丟掉這個意思就失去了這個事情。除非一種可能,就是不彀在當時也有箭沒有上弦的意思。

一般而言,不彀指的是弓沒有拉滿,不是指箭沒有搭上。五代時有記載說,李世民後來講科舉的作用,說「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一般解釋為中了圈套。

不過彀中一般指射程以內,就算是比喻,也應該是控制之內。所以直白地說,這句英雄入彀的意思就是「天下英雄盡在掌握」,其實不是圈套的意思。後來還用入彀、彀中來比喻合格達標。

回到舊唐書原文,這裡再三不彀,字面意思應該指的是再三沒有滿弓。沒有滿弓或者是指他射的箭沒有殺傷力沒有傷到李世民,或者是他上了箭但都放棄。無論怎麼樣,都不應該認為是沒有上箭。

這樣一來,這個事就變得很奇怪。上了箭但沒有發射,這跟拉不拉滿其實關係不大。一般來說,拉開一點也可以發射,就是會影響射程威力。

當然,對於具有實戰經驗的人來說,一般都是拉滿射箭,不滿不射。所以嚴格按照字面記載來說,就是李元吉多次對著李世民拉開弓但是都沒有滿弓射擊。那麼這樣說的話,當時的情況似乎是兩種:

一、李元吉面對李世民有多次機會可以射擊但放棄了。

二、李元吉多次射擊,但是因為弓沒有拉滿,箭的威力不夠,沒有成功穿甲。

這兩種情況引發的解讀是不同的。前者意味著李元吉心慈手軟、放過了李世民,後者意味著李元吉倉促射擊、確實緊張了。目前來說,這兩種可能是無法確認哪一種的,因為記載得太含糊了。

4樓:Aragorn

...是當時再三不彀還是被記載再三不彀?後者可能性更大吧

玄武門這事辦的太出格,後來總得想辦法粉飾一下,比如...你看,給你機會你把握不住啊...「再三不彀」,說明這都是命運安排..太宗才是真命天子,受上天庇佑。

5樓:禁與千尋

據說是這樣子的。

首先呢,李淵那會,一般人進入皇宮是不可以帶隨從的,需要自己從玄武門過。

然後呢,當時是李淵因為某事正在斥責李世民,結果李世民突然爆料後宮有染,李淵戴綠帽了,李淵當時就氣昏了,但是又不能聽信李世民一面之詞,於是就讓建成元吉早上過來對峙。

這原本是李世民的緩兵之計,結果突然發現自己無意中創造了天大的機會。

於是建成元吉在清晨趕去皇宮的時候,在玄武門之外看到了李世民。因為李世民是預先知道他們要來了,雖然不能帶兵進入皇宮,但是卻收買了玄武門守衛,同時自己帶著家將躲在小樹林中。

等到元吉和建成來到的時候突然殺出。建成元吉必然是震驚、慌亂的。

而建成和元吉終究不如世民久經沙場,突然看到自己身陷險境,怎麼能不慌呢?畢竟箭術也要看的,當時已經到了生死關頭,只要第一箭射不中後面更加慌張。後面世民也差點被馬踩死。

當元吉看到世民的那一刻就必然明白這是生死之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當時的情況這是,世民有備而來,建成元吉幾乎就沒有什麼幫手了。這種絕境不是打獵戰場可以比較的。很多電視劇集裡,將士上了戰場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平時被人刀架脖子上就跟著反叛了。

而元吉之所以三箭都沒中,據說當時元吉面對的方向正好是太陽公升起的方向,而當時太陽也剛剛正好公升起。這在平時沒啥,但是在那時候太陽既影響元吉建成的視覺,又給人一種世民聖光普照的錯覺。

如果換做是世民,估計也差不多,如果不是玄武門,建成元吉進宮後,世民的謊言必然被錯破,這證明世民也是病急亂投醫,一點也不高明。只是關鍵時刻反敗為勝。

也因為世民為了確保成功帶了幾乎所有的人去了玄武門外,所以後面建成的手下圍攻秦王府差點秦王府一鍋端。

6樓:荻 生

緊張啊!甚至心理可能已經崩潰了,這一次是手足相殘狹路相逢要取對方性命,那是一起長大的手足至親啊!說血濃於水也好,說骨肉連心也好,到這一刻真要你死我活了,是人都要尿啊!

或許元吉心理還有一剎那會有種---二哥不會真殺我等等那種自我安慰的錯覺。

這樣看來李世民心理素質更強一點,殺起兄弟來,在心理層面上他贏了,他下得了狠手,一箭射殺了大哥李建成。

李元吉輸在,他可能比李世民更有人性--人性是溫情的,人性也是懦弱的

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尉遲敬德將七十騎繼至,左右射元吉墜馬。

世民馬逸入林下,為木枝所絓,墜不能起。元吉遽至,奪弓將扼之,敬德躍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殺之。

當然,其實李世民也慌得一逼,甚至於在射殺親哥後,一度可能陷入大腦空白、精神錯亂的情況,否則,他乙個屍山血海裡走出來的戰將,竟然「逸馬入林下,為木枝所絓,墜不能起。」落馬不能自己爬起來,可能是因為穿了鎧甲的緣故,但是之前的「逸馬入林下,為木枝所絓」,連馬都控制不住,就恕不能解了,只能說當時已經被殺死親人的行為把自己都刺激得神志不清了。

終究,他們都是人啊。

7樓:黑兔

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李世民一樣,能對自己親兄弟下手的。這反倒說明了李建成李元吉可能根本沒有殺李世民的心思,可等到李世民真的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就絕望了,也狠下心了。

8樓:南風寺山

我不同意什麼緊張一說。

李世民的性格一向是要麼隱忍,要做就做絕,他打仗也是這樣。

他不會只殺兄弟而不控制皇帝,等著皇帝來裁決他,所以他派尉遲恭渾身沾滿李元吉的鮮血並持劍走到了李淵的面前。

他更不會把自己的性命寄託於李元吉射不了箭射不中他,開什麼玩笑呢,所有人的身家性命都在這,李世民會做這種把性命寄託於天的事嗎?要是他第乙個射死李建成,接著李元吉正常發揮射死他,那還搞屁啊,就算李世民肯,尉遲恭長孫無忌房杜幾人也不可能同意。

而且李元吉入宮,背弓箭幹什麼,一般不都拿把劍裝飾一下嘛。

不管這段是編的以說明李世民的不忍,還是說事先在弓箭上做了手腳,反正我是不會相信李世民會寄託於李元吉緊張開不了弓,打死我也不信李二會做這種沒把握的事。

9樓:Brant

很簡單,自己親二哥突然帶群猛士衝出來把大哥射死了,還要殺自己。血親互殺,心理衝擊太大,一般人看到早就癱在地上了,也就是李元吉久經戰陣,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想到還擊射自己哥哥的事兒。就是射又有幾個人真能下的去手呢,自古帝王皆冷血。

10樓:毗沙門殿下

最大可能就是編寫史書的時候對故事情節進行了加工。

李世民一夥蓄謀已久準備得很充分,他們個個都武裝到牙齒,秦王穿的盔甲一般弓箭是射不透的。而太子齊王進入皇宮時毫無防備幾乎手無寸鐵,只是李元吉習慣常年配弓箭。所以李元吉雖然手快先射三箭也只能起到干擾對方的作用,主要還是為了掩護太子和自己逃脫。

李世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置太子齊王於死地,這是政變成功的關鍵,所以除了尉遲恭等家將還有七十多人的騎隊跟著一起追殺。

但是太子被射殺之後,局面一度失控,李世民竟然慌不擇路撞到樹上摔下馬來,很可能是被憤怒的李元吉追殺,故而他一摔在地上李元吉立刻就衝上來要勒死他。如果是李元吉在前面逃命很可能顧不上看後面的情況早跑了,畢竟那時候他只要逃出去李世民就死定了,因為齊王當時兵權在手,為太子復仇在朝野也有相當的號召力。

玄武門之變時,為何神射手李元吉三次都沒有射中李世民?

李世民的武力值一直被人給忽略了,李元霸的原型可能是李世民,李元霸突出的是武力值而李世民突出的是戰功,事實上李世民的武力值應該也是隋唐第一梯隊的,七進七出這種事情李世民也做的也不少,一般人想要射中他也挺難的。我個人的看法是李世民帶兵就像隋唐時期的項羽,就算是這樣的武力都被他其他方面的能力給掩蓋了。 李...

如何從不同角度解讀玄武門之變?

宅鬥種田文角度 被年長父兄當工具人壓迫 被父親妾室欺負的扶貧專業戶男主,終於痛定思痛,乾掉極品親戚,拿回了屬於自己的一切。大快人心 天線包包包包 解讀歷史,可以有不同的角度。1 從 公平至上 的角度看 李淵 李世民父子聯合創立了大唐,李世民的功績比李淵還要大得多,李建成則貢獻不大。所以,按照貢獻來講...

玄武門之變中長孫皇后有何作為?

犀牛耕田 個人覺得作用很大,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替代。事變之前,李世民在外面攻城略地,不斷地攫取功勞的同時,過高的功績也讓李淵封無可封,所有人都看得出秦王這是功高蓋主了,偏偏李世民性子還挺烈,老是得罪些小人,這一來各種讒言就飄進李淵耳朵了,他自然就懷疑李世民的忠誠。更別說長安城裡還有太子等人添油加醋,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