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中 司馬懿大敗諸葛亮,俘斬萬計 一事,是否屬實?

時間 2021-05-06 04:26:10

1樓:jamesme

「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晉書》

「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於街亭。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三國志張郃傳》

很搞笑,諸葛亮居然犯了馬謖的低階錯誤?

「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大敗於街亭。眾盡星散,惟平所領千人,鳴鼓自持,魏將張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三國志王平傳》

「九年,亮圍祁山,平別守南圍。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三國志王平傳》

王平表示,上次給馬謖講道理聽不進去,這次丞相也這麼幹,咱還是閉嘴吧……

張郃表示,我**怎麼老遇到這個王平,啃不動

2樓:看這一世繁華

晉書嚴重誇大,損失應有其事。

為什麼說記載誇大,因為蜀軍不可能承受這種程度的損失,姜維段谷被「馘首千計」,就朝野怨憤,譙周堂而皇之的寫《仇國論》。諸葛亮要是被俘斬萬計,蜀國別說三年後北伐,怕是直接可以投降了。

為什麼說損失是很可能發生過的呢,因為蜀軍最後是糧盡退軍,不管原因是李嚴籌措糧草不利,還是天氣太差運輸困難,總之蜀軍是乏糧退兵,狀態並不好。而從張頜追擊蜀軍身死可以看出魏軍追擊的部隊應該是不少的,這種情況下蜀軍不可能一點損失都沒有。

那麼就有乙個問題,為什麼不同史書在這次北伐的戰果上存在一定的矛盾?我認為是因為這次北伐的勝負情況相對複雜造成的。從戰略上看,蜀軍最終退兵,魏軍防守成功,應該是魏軍取勝;但是從戰術上看,蜀軍前期優勢,後期退兵中雖然受損但也殺死了「自諸葛亮皆憚之」的張頜,去一心腹大患,似乎是蜀軍取勝;但是從雙方國力來說,同樣的損失對魏國可能無傷大雅,對蜀國卻是切膚之痛,所以魏國也是有自吹自擂的資本的。

所以傾向於蜀國的史書會著重記載蜀國的勝仗和戰果,而傾向於魏國的史書則反之,雙方各自避而不談自己的敗績,顯得互相矛盾。

3樓:關祈月

《三國志明帝紀》: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馬宣王率諸軍拒之。詔宣王:

「但堅壁拒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志,退無與戰,久停則糧盡,虜略無所獲,則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勞,全勝之道也。」

——這是第五伐時曹魏的既定策略。

我們再來看看晉書中司馬懿上次是怎麼打的:

「亮慮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後芟麥。吾得二日兼行足矣。」於是卷甲晨夜赴之。

亮望塵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

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

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

——明明是奔襲、追擊、攻擊、追擊,大獲全勝,全程碾壓眼都不帶眨的。這事總不至於瞞著曹睿吧,末了三年後偏要否定這一套成功經驗,還非要堅壁據守待其走而追之,excuse me???曹睿你憋著想幹啥呢?

4樓:大地的擁抱

首先。司馬懿大敗諸葛亮是沒問題的。

諸葛亮是攻方,司馬懿是守防。由於攻擊和防守的角度不同,因此對於勝利的定義也不同。

其次,既然勝利的定義不同,那麼司馬懿大敗諸葛亮也就沒有任何問題。在三國時期魏國任何將領領兵對陣諸葛亮來說只要不讓諸葛亮突入到關中平原就是成功。

雙方攻守形態不一,諸葛亮伐魏唯一目的就是讓蜀漢進入關中平原,魏國無論是誰只要能擋住蜀漢不進入關中平原就是成功。外圍只是緩衝區。

因此任何一次伐魏沒有進入關中平原就是諸葛亮的軍事大敗。這沒問題。

至於殺傷萬級,這個不單單是司馬懿要吃功勞。手下將官也需要斬首的。

由於諸葛亮是攻勢因此在占領區募集一些輔兵也沒任何問題。斬首三千蜀地戰兵輔兵加幾千當地輔兵以及協助蜀漢的農民大戶。或輔兵。其想加過萬很正常。

這裡不要被數字蒙蔽了。尤其是古代戰爭數字。好比衛青霍去病。如果你把這兩貨的戰績想加。你會發現。匈奴一游牧民族。其吃肉能力是現代生產管理肉食的百倍。

5樓:嘀嗒也秋風

這斬俘萬計就連晉書和魏軍自己都不信,你看看這個前後矛盾:

時軍師杜襲、督軍薛悌皆言,明年麥熟,亮必為寇,隴右無穀,宜及冬豫運。帝曰:「亮再出祁山,一攻陳倉,挫衄而反。

縱其後出,不復攻城,當求野戰,必在隴東,不在西也。亮每以糧少為恨,歸必積穀,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動矣。」

前腳剛剛斬俘萬計緊接著後面軍師和督軍就擔心明年諸葛亮再打過來,這像是打勝仗的樣子嗎?然後司馬懿還說蜀漢缺糧草還有什麼攻城不克,就是不說自己已經重創了蜀漢,還說什麼當求野戰,搞笑嗎?人家剛剛被你重創人家還明年上趕著跟你野戰?

再看看晉書最後怎麼評價司馬懿在西邊打仗的成果:

既而擁眾西舉,與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無鬥志,遺其巾幗,方發憤心。杖節當門,雄圖頓屈,請戰千里,詐欲示威。

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敵,夷險之路,勞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見。而返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良將之道,失在斯乎!

說好的打勝仗呢?

6樓:王成

那好辦,咱們推理一下。

史料A:司馬懿大敗蜀軍,斬俘上萬史料B:張郃大敗而歸,中箭身死。

史料B1:張郃消極怠工,不努力追諸葛亮由於A、B史料均正確,所以得出結論:

張郃是諸葛亮的部下。

如此一來,就都說通了。

7樓:滄海雲夢生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請問題主是如何得出諸葛亮四伐之前是一年一伐的?

①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

②冬,復出散關

③七年春,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

④九年春二月,亮復出軍圍祁山

⑤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馬運。

一伐和二伐之間隔了大約7到11個月,

二伐和三伐之間隔了大約1到5個月。

三伐和四伐之間隔了大約23到25個月。

四伐和五伐之間隔了恰好三年。

至於四伐和五伐為什麼隔這麼長時間,《三國志·後主傳》已經記載的很清楚了。

九年春二月,亮復出軍圍祁山,始以木牛運。魏司馬懿、張合救祁山。夏六月,亮糧盡退軍,合追至青封,與亮交戰,被箭死。秋八月,都護李嚴廢徙梓潼郡。

十年,亮休士勸農於黃沙,作流馬木牛畢,教兵講武。

十一年冬,亮使諸軍運公尺,集於斜谷口,治斜谷邸閣。是歲,南夷劉胄反,將軍馬忠破平之。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

題幹根本沒有回答的必要,懷疑的動機就是錯的。

題主你問問題卻先預設立場,又不肯多讀書,實在貽笑大方~

自十月不雨,至於十月。

司馬懿使費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眾悉出,西救祁山。張郃欲分兵駐雍、郿,懿曰:「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

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遂進。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於上邽。

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懿遇於上邽之東。懿斂軍依險,兵不得交,亮引還。懿等尋亮後至於鹵城。

張郃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不在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

今亮孤軍食少,亦行去矣。」懿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

賈詡、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

諸將鹹請戰。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漢人獲甲著三千,懿還保營。

六月,亮以糧盡退軍,司馬懿遣張郃追之。郃進至木門,與亮戰,蜀人乘高佈伏,弓弩亂髮,飛矢中郃右膝而卒。

《資治通鑑·魏紀四》司馬光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㈠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㈡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

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㈢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

㈣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㈤

㈠漢晉春秋曰:亮圍祁山,招鮮卑軻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應亮。於是魏大司馬曹真有疾,司馬宣王自荊州入朝,魏明帝曰:

「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乃使西屯長安,督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眾悉出,西救祁山。

郃欲分兵駐雍、郿,宣王曰:「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遂進。

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於上邽。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宣王遇於上邽之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亮引而還。宣王尋亮至於鹵城。

張郃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

今亮縣軍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

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諸將鹹請戰。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三國志·諸葛亮傳》

8樓:小蝦漢斯

別說蜀漢了,曹休在石亭被陸遜斬俘萬計,魏國就元氣大傷。此後魏國幾十年未大規模伐吳,西線則「關中空虛」,此後數年連續被諸葛亮擊破費曜、郭淮軍,斬將軍王雙,奪武都、陰平2郡。多次僅僅是應對諸葛亮北伐就要出動中軍,魏國顯然已陷入低潮(所以我把諸葛亮北伐不成功根本原因,歸結為陸遜才能傲人侵略性卻不強,其實還是有幾次機會的)。

表面數字只是萬餘,就造成這樣大影響,貌似很多人不解,這是因為「斬獲萬餘」算的只是純減員的人數,即陣亡和被俘。軍破而被斬俘萬計,意味著還有數量更多的人負傷、殘廢、逃散等。而石亭之戰,10萬魏軍軍資器械幾乎被吳軍全部繳獲,逃散的肯定不少,撤回去的幾萬人,可能一時間也基本沒有戰鬥力了。

所以《漢晉春秋》中說魏國被迫調動關中部隊東下填補防線空缺,諸葛亮欲趁「關中虛弱」之機進取中原,並之後北伐連續取勝。

綜合上述兩段,斬俘萬計基本上等於乙個兵團被廢,傷筋動骨是國家級的,肯定算大敗了,結果戰後一無任何漢軍將領因戰敗被諸葛亮處分,二無諸葛亮上書請罪自貶,三無蜀漢國力因此虛弱的任何記載,3年之後(也就是五丈原之年),諸葛亮反而」悉大眾由斜谷出「,你說呢?

諸葛亮和司馬懿哪個厲害

連宵 已修改我之前說司馬懿長期不被重用大概是出於對歷史的了解不夠吧 哎呀 只看曹操晚年重用司馬懿就妄下定論了,這我確實有錯,不過還是想確認一下,司馬懿早年出仕時是否真的受到曹操的懷疑,那個鷹視狼顧論和三馬同槽我果然還是得再研究一下 以下原答案,刪了司馬懿長期不被重用的言論 聳肩 兩個人厲害的技能點可...

司馬懿是真的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嗎?

王若冰 按照三國演義的話,當然是中了啊。司馬懿多疑謹慎,又因為司馬懿和諸葛亮兩個人互相了解,正所謂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最了解自己的永遠是敵人。諸葛亮一生用兵謹慎,司馬懿因為了解諸葛亮謹慎的性格,覺得諸葛亮應該不會冒險,所以聰明反被聰明誤,讓諸葛亮逃過一劫。反正我覺得,諸葛亮雖然是政治人才,但是軍事...

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比較厲害?

拾萬 這個問題我覺得經歷了武侯歷次北伐的魏明帝曹叡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來看看他怎麼做的 秋七月丙子,以亮退走,封爵增位各有差。乙酉,皇子殷生,大赦。三國志 魏書 明帝紀 這段記載的是太和五年即公元231年,武侯的倒數第二次北伐 熟悉歷史的都知道這次北伐初掌關中的冢虎被村夫錘的有多慘 後,曹叡大犒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