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到底是諸葛亮贏了還是司馬懿贏了?

時間 2021-05-06 06:45:44

1樓:末日黑天使

奇怪的問題,先接受了這個養寇自重的邏輯設定。司馬懿到嘴的肉不敢吃,何來贏一說?諸葛亮危機之下,逼得你不敢殺我,這不叫贏還輸了不成?

養寇自重論並沒有改變勝負,只是又洗了一波司馬懿而已。哎呀,至少我不是中計,只是權衡利弊一下而已嘛。

2樓:九首歌

司馬懿退兵後:卻說司馬懿分兵而進。此時蜀兵盡回漢中去了,懿引一軍復到西城,因問遺下居民及山僻隱者,皆言孔明止有二千五百軍在城中,又無武將,只有幾個文官,別無埋伏。

武功山小民告曰:「關興、張苞,只各有三千軍,轉山吶喊,鼓譟驚追,又無別軍,並不敢廝殺。」懿悔之不及,仰天嘆曰:

「吾不如孔明也!」

如果是養寇自重這司馬懿還真是個戲精

3樓:華格納

首先明確一點,這個問題問的是針對空城計到底誰贏了,不是問這兩人人生事業誰贏了,所以以司馬懿笑到最後為理由完全是答非所問。

既然問的是空城計,那麼誰輸誰贏就只能去看這次事件誰的目的達到了。那麼很明顯是諸葛亮達到了,他只需要退卻敵軍然後從容轉進,宣王當時可是要生擒村夫。最後宣王目的沒達成跑了還中伏被敲了幾悶棍,村夫安然撤退。

僅空城計這一戰而言諸葛亮勝無可爭議。

當然你要是擴大到第一次北伐的話那可能就是司馬懿贏了,因為這就要考慮這次的大戰役目的了。但既然問的只是空城計,那就只需要去看西城之戰了。

極端點的例子,二戰德軍在基輔大勝,戰果毋庸置疑,但你要因為二戰德軍敗了就說蘇軍在韜光養晦,只怕犧牲的近百萬西路軍晚上要找你算賬吧。

4樓:小牧真船

這個無限的因果關係除了橫向,也可以用於縱向。

就是比方說:A→B,B→C,C→D……X→Y,Y→Z。那麼可以說Z是A的果嗎?

當然不是。

這是乙個多個因果關係串聯起來的組合而已。A→B→C才可以算是因果。也就是說同處於乙個邏輯片段內的事才算因果。

那麼說回司馬懿和諸葛亮。

空城計是司馬懿被嚇走的因,司馬懿沒拿下街亭是空城計的果。

誅殺曹爽是司馬懿架空魏室的因,如果再往上算也充其量只能算到曹爽作死伐蜀,打了敗仗還專擅朝權,自己挖坑埋自己。這時候諸葛亮已經死了很多年啦。

5樓:飛霞精靈

網文陰謀論橫行的年頭,總要有人覺得換個想法就高人一等。我宣王英明神武怎麼可能讓村夫彈個琴就給退了?這不科學!

一定是我宣王老謀深算,養寇自重,故意放走村夫,為了20年之後奪權上位做好的準備!

空城計是「養寇自重」這個說法,可以算是流毒甚廣了。網文陰謀論傳了也有些年頭。

而這個養寇自重,不管走史實線,還是走演義線,都說不通。

走史實線,首先裴松之已經認為郭衝的條亮五事不可靠了。空城計應該沒發生過。

我們假定退一萬步,空城計真的發生了;那麼養寇自重說就有如下幾個問題:

1,第一次北伐期間,宣王事實上並沒有參與。那中空城計的人可能不是宣王。

2,我們假定宣王真的隔空從宛城穿越去前線了,那個時候他的位置是驃騎將軍、都荊豫軍事,尚且只是一方戰區司令長官的地步,急需立功站穩腳跟的時代,犯得著怕被功高震主了麼。他這事要麼力求無過逼退蜀軍,要麼盡力抓到諸葛亮立下戰功給自己鋪平公升遷之路。

3,第五次北伐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蜀軍退卻,曹魏大勝。回頭宣王非但沒有功高震主被一刀砍了,反倒加封太尉,成為曹魏政權中流砥柱,隔年平定遼東,地位更高,曹睿臨終前親自託孤,讓曹芳抱著宣王的脖子親近,把國家大業交給宣王。

4,如果他怕功高震主而養寇自重,為什麼對叛將孟達和公孫淵反倒迅速擊破毫不留情?叛將孟達只盤踞上庸姑且可以理解。公孫淵在遼東割據稱王時期,我們的宣王可是直接屠滅襄平,十五歲以上男子全部屠盡,還把人頭築成了京觀嘞。

由此可見,宣王非但沒有功高震主,反倒是曹睿嫌宣王立功不夠多不夠高一樣,拼了命地給他機會委以重任,一路把他提拔到國家棟樑的地步。何況曹睿多年也是長期英明睿智的君主,當朝在位,司馬懿怎麼早早就算到他死得比曹丕還年輕,自己就有機會活到70歲、弄死蠢貨曹爽、耗死曹魏奪權?——這個「養寇自重」的陰謀論再深一層,怕是還得有個「司馬懿毒死正當壯年的曹睿、然後給曹爽下了白痴藥」的附帶陰謀論,才能成立。

所謂空城計時期,宣王怕功高震主而養寇自重,盡是胡扯而已。

如果按三國演義的故事來,那就別鬧了。演義裡有解:宣王多疑更甚於他人,利用這種心態反將一軍而已。

演義裡孔明那也是個滿腦子都是主意的主。前面楊督也提過,上方谷宣王差點沒把自己玩進去。養寇自重到差點把自己玩死,也忒心大了。

老三國電視劇集有一解:諸葛亮反覆想不出方案急得團團亂,一怒之下把羽扇摔在琴上,突然想出了個急智。城樓上看著諸葛亮彈琴,司馬懿讚嘆完覺得有問題,猶豫準備要退兵。

彈琴彈到一半,諸葛亮自己已經汗如雨下強行撐著,琴弦忽斷了,兩邊都嚇壞了,司馬懿趕緊退兵。要戲劇性衝突,要合理性解釋,都有了。

拿著陰謀論去解讀歷史(還是解讀個很可能不存在的事情),看低歷史人物,有時候只能讓人覺得太小家子氣。宣王雖然多年算個歷史演義裡的雙重反派,但彼時仍不失為一時英傑,拿著這種心思揣測,怕是228年的宣王要笑到醒過來。他那會他都50歲了,能不能熬死諸葛亮都兩說呢。

6樓:其雨其雨

按照演義,可以說是誰也沒贏,雙輸局。

武侯用人失察,馬參軍街亭大敗,一伐至此終成泡影,無論正史還是演義,最好的一次局面就這樣丟了,可惜可恨。

末了宣王來了一出闖空門,逼得武侯鋌而走險現場展示了一把才藝,才有了這齣空城計。

城樓上武侯固然僥倖,城外司馬也委實可惜,如果看出要害或者不那麼生性多疑過頭,那便真真是連人帶車活捉了諸葛村夫了。

可惜跟他大老闆太祖武皇帝一樣敗於多疑,關鍵一手每每被多謀近妖的神棍孔明大人抓了痛腳。

三軍主帥,大漢丞相被逼到這份上了,能叫贏嗎?

司馬老賊優勢盡握,飛龍騎臉,生生嚇退,能叫贏嗎?

至於養寇。。。

演義裡面宣王輸給武侯多少次_(:з」∠)_輸得都快當褲子了。。。

這要是在養寇,就不是自重了。

倒有一點終於想起我司馬家累世漢臣,決定響應武侯,裡應外合提早剿滅我大魏,興復漢室的意思233

7樓:W.Dai

有這麼乙個腦洞:諸葛亮的真實身份是漢獻帝,認識漢獻帝的人不多,司馬懿算乙個,那日諸葛亮彈了一首宮中的曲子,司馬懿一聽,怎麼這麼熟悉?再定睛一看,這不是皇上嘛!得嘞,我還是撤吧。

8樓:魚看不見的海

題主,你是真不知道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我亮看到我懿在魏國混的不好,提軍向魏國討說法,我懿自然感念我丞相的這份恩情。但是空城計那次,兩軍細作通報訊息遲緩了一步,本不該見面的地點見了面,不該出現的人出了現,能不演一場戲瞞過眾將嗎?

我懿和我亮倆人相愛多年你知道嗎?懿受亮攻你懂嗎?最後的最後,不知道你仔細看三國了沒有,我亮最後看到我懿披紅掛綵卻依舊不見他的時候,憂慮而故,什麼上方谷大火被滅?

全是我亮算好的好嗎,天要下雨我亮能不知道?那只不過是我懿亮見面所用的障眼法你造嗎?

而你竟然來問我空城計誰受益大?

我只能回覆你,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啊。

看劇認真看啊。

9樓:何雲龍

題主,你難道不知道養寇自重和被嚇退是矛盾的麼?

養寇自重指的是,司馬宣王看出了村夫擺的空城計,知道自己衝進去就能生擒村夫,但他為了防止滅了村夫後曹魏鳥盡弓藏,故意選擇被嚇退。

被嚇退指的是司馬宣王沒看出村夫擺的空城計,真的以為村夫設了伏兵,所以跑了。

你告訴我題目裡這兩個結果是怎麼同時存在的?

相信厚黑學,相信虎嘯龍吟的編劇洗白可以理解,但是起碼把邏輯理順了再來知乎提問吧?

空城計到底是不是諸葛亮的?

哲逸 不是,其原形是郭衝的 條亮五事 裴松之在注三國志時全部引用,並一一加以反駁。其實其他人也用過類似的計謀,如趙雲的漢水空營計,文聘的空城退孫權等。 非衣二公子 是不是亮叔的別人已經說過了,我想說說另一回事 原著 三國演義 裡空城計之後諸葛亮說司馬懿知道我生平謹慎,懼有伏兵。我看到這後面的就不看了...

司馬懿是真的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嗎?

王若冰 按照三國演義的話,當然是中了啊。司馬懿多疑謹慎,又因為司馬懿和諸葛亮兩個人互相了解,正所謂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最了解自己的永遠是敵人。諸葛亮一生用兵謹慎,司馬懿因為了解諸葛亮謹慎的性格,覺得諸葛亮應該不會冒險,所以聰明反被聰明誤,讓諸葛亮逃過一劫。反正我覺得,諸葛亮雖然是政治人才,但是軍事...

司馬懿是看破了空城計,故意放跑諸葛亮,還是真中了空城計?

galt青蛙足球 這裡提供兩種說法。一 司馬懿太過愚蠢。他明明是大魏忠臣,不會養虎為患。空城計只不過是司馬懿中計了而已。如果司馬懿大軍圍攻小小西城,就是有伏兵,也不足為懼。而司馬懿選擇退兵,是在愚蠢。二 司馬懿過於聰明。他知道,如果諸葛亮死了,那麼大魏就再也不需要他了。兔死狗烹,大魏必定會把他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