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皇帝喜歡重用外戚,而不是宗親,外戚難道比宗親好嗎

時間 2021-05-08 08:35:11

1樓:閩商縱橫-琛哥

主要原因在於舅舅或者外公等屬於是外戚,而皇帝叔叔是皇族成員,屬於是藩王。一般來說皇帝的叔叔屬於是本家人,對於家產擁有一定的繼承權,而外戚是沒有的。所以皇帝自然要防備自己的本家,免得他犯上作亂威脅自己或者搶自己兒子的皇位。

因此相對來說皇帝自然放心外戚這樣的外人,因為外戚不屬於本家,相對來說外戚沒有本家奪家產那麼方便,所以自然更受皇帝重用。 而且還有乙個重要原因在於,雖然自古以來不乏忠君愛國的大臣,但往往很多大臣忠於的是皇室,而不是具體到皇帝個人。因此藩王篡位時,大部分大臣認為反正都是皇族成員坐天下,沒必要反對的。

2樓:

外戚,是乙個中國歷史上非常被貶義的詞語,他和太監一樣,在大資料的統計比例上看,是乙個幾乎就沒出過什麼靠譜人物的群體,要麼吃喝嫖賭,要麼禍國殃民,史書中大段的人渣描寫都是貢獻於這兩個種群中。

不過倒也不能完全怪這兩個圈子,因為他們的得勢本來就沒有什麼實力背書,具有著巨大的偶然性。

要麼就是因為家裡飛出個鳳凰然後一家的雞也跟著上天了,要麼就是挨了一刀後機緣巧合或者處心積慮後成為了皇上身邊的人。

而且這兩股勢力,其實是競爭關係的。

因為在皇權,官僚勢力之外,往往還要有另乙個勢力做平衡,皇帝們有時乙個人琢磨不過這幫鬼精鬼精的官僚們,所以需要在要緊地方派上自己人,比如說自己的舅爺們,或者自己的下人們。

舅爺跟下人們,分享的都是皇帝的權利。

權力的大餅就這麼多,不是你多佔就是我多吃,外戚和太監也經常開幹,首次交鋒點,在東漢中期。

此之前,外戚是政治力量中的大角色,後來因為文官制度的越來越成熟以及皇權對於皇后這一支政治勢力不斷規範與打壓,六根不全的太監們才逐漸登上歷史舞台。

3樓:章然

從大多數現代普通男人的角度而言,老婆說話都比兄弟管用。要是誰家兄弟的話語權比老婆還高,要被罵扶弟魔、扶家族魔的。就是在古代,只要老婆生了兒子,哪怕是小妾幫著留了個後,兄弟照樣得靠邊,當然兄弟特別特別能耐的除外。

真喜歡用外戚的古代皇帝要麼是特別寵幸老婆,要麼是老婆家特別能耐。換了兄弟,哪個皇帝會寵幸兄弟呢?兄弟能滿足他那方面需要麼?要是兄弟太有本事,篡位風險還大大滴。

不過也有不是真愛外戚的皇帝,比如北魏宣武帝。他重用高國舅,就是想做一件事,制衡諸王。不過等他駕崩,胡太妃馬上聯合元氏宗親和於氏家族一起把國舅做了,國舅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宣武帝真的寵信國舅嗎?肯定不是,是的話不會不給他留後路。國舅實際上處於乙個「鷹犬」的位置,為啥能坐上這個位置,因為他好控制呀。

宣武帝的玩法其實很對,但前提是,他得長命百歲。在位期間,成功把內廷、外廷、禁軍完全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這麼玩的優點顯而易見,但弱點也顯而易見,就是國家運轉太依賴君主的個人能力。無人分權也意味著無人幫忙,一旦繼位者的權術水平不夠,那這個國家就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全體失控了。

繼位者胡太后其實很能幹,但毀在昏字上。太后養幾個男寵在現代人看來當然沒有什麼,在當代人看來,光這一件事也不算太大的問題——馮太后也有男寵,可她留下千古的美名。一位網友對她的評價是「床上是女人,床下還是女人」,我覺得很貼切。

她對乙個臣子重用與否,過多地取決於感性因素。她重用元懌,因為她喜歡他;她重用劉騰,因為他在她最困難的時候幫了自己;她重用元叉,因為他是她妹夫。以她的用人標準,運氣好就會被賢臣匡佐,運氣不好就會被小人拿捏。

元叉都把她害成那樣了,妹妹一求,她還是心軟了,還是看在這是她妹夫的份上,追封這追封那,給足了他禮遇。這足以證明胡太后是個性情中人——對於朋友、愛人而言,這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優點(她為了給宣武帝生兒子,寧可賠上自己的性命),但是對於一國之君而言,這卻是致命的弱點。

說些題外話:其實只憑元叉本人,並不能對胡太后造成任何威脅。所以後來,當孝明帝和胡太后站在一邊對付他的時候,他就慌了。

但元叉之前為啥敢進宮殺元懌、對付太后?因為孝明帝受到他和劉騰的矇騙,點了頭。這件事符合孝明帝的利益,所以元叉能做(孝明帝一開始也並不知道他想謀害太后,還以為只是要太后還政而已)。

但到了後來,元叉把魏國搞得烏煙瘴氣,實在讓孝明帝無法容忍,孝明帝就轉回了太后那邊。沒了皇帝的元叉,什麼也不是。再說說奚康生。

從史書記載來看,他是乙個不折不扣的忠臣。那為什麼他會幫著劉元二人對付太后?難道他看不出來這兩人是什麼貨色嗎?

從他後來對太后的保護來看,他肯定不想謀害太后,顯然,他和孝明帝一樣都是受到矇騙,以為劉元二人的目的只是逼太后「捲簾歸政」而已。在他那兒,對皇帝的忠貞要大於對太后的忠貞,所以在外界對太后風評不太好的時候,他無條件服從皇帝的意志。不管那時他怎麼看待劉元二人,至少他覺得,這兩人起碼都是向著皇帝的。

而他接下來幫助太后,也是因為孝明帝想救母親,想殺劉元。所以,他是乙個堅定的「皇帝黨」。

綜上,北魏滅亡有乙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君主集權過度。

許多皇帝愛用外戚,只是因為外戚一般較好控制(曹操、王莽那樣的除外)。如果哪個皇帝從一開始就一味倚仗宗親或是外戚中的任何一方,而不扶植其他力量加以制衡,結局都不會好。過不了太久,問題就會集中爆發了。

宗親、外戚,不過是個名字罷了,任何一方坐大都要玩脫,重點是平衡。如果皇帝能把各方力量都平衡的很好,就可以說他是成功的。但皇帝越是把制衡術玩的完美,越要注意,務必培養乙個靠譜點的繼承人啊。。

4樓:海東侯孔方

外戚換個現代點的說法就是皇帝的外公、舅舅、表哥、小舅子等。

而宗親呢,近點的是兄弟侄子,遠點的是堂兄弟。似乎看起來沒啥大差別。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拿漢少帝舉例,對於劉辯來說,是舅舅何進跟他親,還是不知道哪來的遠房親戚劉備跟他親?

換了你是劉辯,你是重用何進還是重用劉備?

至於重用和皇帝關係近點的宗親,不妨看看西晉八王之亂。

賈后掌權,頂多把不是己出的太子搞死,皇帝還是惠帝,將來的太子還是惠帝的兒子。

等到趙王倫上位(趙王倫是惠帝叔祖),惠帝就變了太上皇。且不說二人這奇葩的關係,如果趙王倫的帝位坐穩了,惠帝能不能安安穩穩活到自然死亡呢?

所以說,重用外戚具有情感基礎,而提防宗親則有現實需要。明白這一點,這個問題就不難回答了。

5樓:namm kang

因為同是位極人臣宗親還可以考慮一下君臨天下而外戚只能考慮如何一直位極人臣

古代所說的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不是一句隨便的話而是真的如果沒有法理依據的人做了皇帝會有許多有一些實力的地方軍閥大家族造反甚至連邊境少數民族都會跑來清君側(武則天時期有少數民族打匡復廬陵王的旗號)

搶皇位這個行動對外戚的風險值和對宗親的風險值乙個天上乙個地下我是皇帝老兒我也用外戚

6樓:山茶花

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這句話對皇帝來說也一樣!

你乙個皇帝,孤家寡人乙個,你想穩固統治,你需與搞清楚誰是你的盟友!

大臣?你確定?壓根不是利益共同體!

皇族?你確定?有共同利益,但是又有隱藏不可調和的矛盾。

還是外戚和宦官好啊!

無根之萍,權力是皇帝權力的延伸。

當然也有例外…………

7樓:伶月劍

重用外戚的主要王朝也就是兩漢,在中國古代王朝威脅皇權的物件中,外戚是第乙個被解決的。

之後的王朝,執政的男性外戚往往首先是權臣(譬如楊堅、長孫無忌,甚至曹操也把女兒嫁給了漢獻帝——總不能說他「被重用」是因為「外戚」身份?),外戚的身份是順帶的;

後世還有一種情況則是太后執政,可能會任用自己的娘家親屬——但後世的這些太后們往往比自己的親屬更強勢也更精明強幹(譬如馮太后,武則天),在權力格局中處於絕對主導地位,因此這種情況更接近於太后攝政,而非外戚專權

8樓:各論各的

古代皇帝並不是都喜歡重用外戚,他們只是喜歡重用與自己親近的人。像太監、寵臣,乙個也沒被落下。

而重用外戚的皇帝,也都是重用自己母家的親戚,妻家的親戚。很少見會有皇帝重用自己祖母、曾祖母家的親戚。可見,外戚只是皇帝親信中的一種。

他們一身榮辱,皆繫於皇帝一念之間,是皇帝牢牢守住皇權的天然同盟。

凡是榮華富貴不依靠皇帝的人,皇帝只會利用,不會信賴。比如有家族做後盾的世家大臣,比如有皇族身份罩著的宗室貴冑。

歸根結底皇帝信不信誰,不在於血緣關係近不近、對方人品好不好,只在於他的地位是否依賴皇帝。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明朝那麼多奸臣、大太監,罪行天下皆知,還活得那麼滋潤。

9樓:橙汁的汁

宗親比外戚在皇權上更具正統性和合法性。

簡單來說:你也姓劉,我也姓劉。你才剛會吃奶,憑啥當皇帝?我也是太祖子孫,我還是你二大爺,我來當更好。

10樓:大石

中國遺產繼承的制度決定的

父系繼承秩序:

1、父傳子,子傳孫;無子孫可傳,則傳於弟,弟死,傳侄。。

2、先嫡後庶,先長後幼。。

3、大宗絕嗣,小宗入繼。。

所以宗室,是有繼承權的。。。

李二殺兄奪位,只會有人說他不仁不義,沒人能否認他李二也是唐;

朱老四起兵,燒了南京故宮,登上皇位,有人為建文死節,但沒人否認朱老四不是明。。

停屍不顧,束甲相攻,為的是遺產,有遺產繼承權的人才有資格相攻。。

11樓:

皇帝不會讓大臣打成一片的,各方勢力不能擰成一股繩。他只會讓大臣們打成一片,打得越火熱越好,以制衡台階下和手裡的局面。臣子不打君何以坐天下?

誰能打起來?現成的兩股勢力,當然再多一條兩條支線也無所謂。

皇帝坐在寶座上捏著鬍子笑眯眯的看著大臣們扯頭花。起來乙個瓢摁下去,樂此不彼。

12樓:b不得大師

自古以來,外戚干政,改朝換代的只有兩例,王莽和楊堅,其中王莽還失敗了,天下重回劉姓人手中。

宗室取而代之的,從西周到清末,可就數不清了,幾乎每個朝代都有。

13樓:tucw

外戚是沒有皇位繼承權的,而宗親是有皇位繼承權的

宗親權利過大,威望過大,會對自己的皇位產生威脅

外戚是依附於皇帝自己的,皇位發生變化後,外戚將不再是外戚了

14樓:南哥有話講

舉乙個簡單的例子,經過了一番鬥爭後,你繼承了澳門賭王何鴻燊的家業。為了經營好家業,你需要重用一批人,你是用大伯二伯或者是他們兒子女兒(堂哥堂姐)還是大姨二姨或者是他們兒子女兒(表哥表姐),還是用親姐親弟呢?

相比來說,你會重用與繼承人沒關係的人。原因很簡單,宗親是經過一定時間積累和實力膨脹後,會威脅到你的位置,說不定哪天你就人間蒸發了。外戚其實也不該重用,越是沒血緣關係,他們的膽子應該更大。

最實用的方法是擁有管理團隊和運營發展的精英人才,你把他們用活了就足夠啦,精英人才就為了生活富裕,他們或許有取代你的心,但是他們對比後會發現把你的家業做好了,他的生活已經足夠滿意知足了,而你的親戚們則大多數不會這麼想,他們會認為家業本該是我的。

為什麼古代皇帝更喜歡去修建防禦而不是去強大軍隊??

宅狼 維持一直隨時可以調動的常備軍在古代成本很高的,靠防禦工事就可以把軍隊規模縮小,甚至可以降低標準變成軍屯縮減開支。防禦工事投入雖然高但是用的久啊,長城多少年了雖然塌了不少但是基礎還在,修修補補還照樣能用。另外乙個就是有人提到的控制問題了,長期遠在邊疆的一直龐大軍隊絕對比敵人還讓皇帝睡不著。 D版...

古代皇帝為什麼不立自己有才能到兒子當皇帝

因為才能因為才能這個事情,不能量化,也沒有事實標準,難不成皇子們也要組織一次儲君考試,第一名當太子,第二命第三名封親王?況且國家發展的不同階段,對皇帝的才能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建國初期,四方未定的時候,肯定需要有雄才大略,有軍事才能的皇帝。而四海生平的時候,需要有善於治理國家,搞經濟建設的皇帝。王朝...

古代皇帝為什麼反感太子結黨?

林林 因為皇帝心中所有人都應該忠於他,忠誠其他人即便這個人是他定下的繼承人,都會讓他感到威脅,乙個代表現在,乙個代表未來,忠於未來的人自然希望現在快快過去,還沒退休但即將退休的人,可以參照下之前的大統領,他會害怕繼承人會不會在慫恿下想提前上任,會害怕繼承人身邊的人為了更快得到更高的地位讓他被迫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