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只有「應試教育」是傳統教育?素質教育 精英教育就不是?

時間 2021-09-09 17:04:16

1樓:江湖人稱莫一真

看著這三種考試,卻都不是我想要的。在我眼裡,他們都是「傳統教育」。因為不管是做機器、工藝品還是決策者,沒有乙個目標是基於「個人內心」的選擇或有考慮「個人天性」,只是根據階層的設定罷了。

放眼望去,我更理解了「烏合之眾」的意思,大部分的人一定是很贊同這樣的看法,於是開始看自己應該去選擇哪種教育。

我一直說自己是推廣「新教育」,忽然發現應該這個「新」,不要是破除舊的,而是要從「心」出發,去做符合個人天性的教育。

它與「傳統教育」最大的區別,在於他沒有對未來的標準設定。

我們學習知識,但不必一定是應試教育設定好的科目;我們培養能力,但不需要「五育均衡」;我們甚至需要「決策力」,但上的不是為了改變世界……知識、能力、決策力都只是在跟隨自己天性的需要而去獲得。

只是到了現實 ,我們又被焦慮蒙上了雙眼,統一的標準,在底層是知識,到中層是能力,到頂層成了決策力。我們卻以為,這是教育的進步和提公升!!

然而如果沒有成王的心,做「王」是不是也是一種痛苦?

顯然已經有西方的教育學者,開始思考這檔的問題。如曾任耶魯大學教授威廉·德雷謝維奇,在他的著作《優秀的綿羊》裡指出美國精英教育系統是「乙個強迫你選擇學習還是成功的系統」

符合天性的教育,就是要我們去覺察孩子的天性是什麼,並能以寬廣的胸懷接納他的特質,提供一切符合他特質發展的環境,從而讓他成為他自己,在他感興趣的領域成為王者。就如丁俊暉對撞球的熱愛,他不需要很高的知識,甚至一些社交能力,他只沉醉於他的世界;賈伯斯,他的思想成就了蘋果,他在很多人眼裡的獨斷專行,是成就他一生的關鍵品質……他們的成功只是天性所好的附加之物,他們也並不是「傳統教育」的任何乙個產物。

符合天性的教育,最關鍵的不是學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這恰如《美國教育三個階層三種模式》中所說的,素質教育和頂層教育的關鍵因素。

然而不同的是,家庭教育並不一定非要依賴於家庭地位與財富,而是依賴於父母對孩子有多少尊重、信任和放手。所以每一位父母,可以通過提公升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去幫助孩子。這種幫助不是要給他提供超出個人能力範圍之外的學校教育,而是給到他鼓勵和支援,讓他跟隨內心的聲音,堅定的向前邁進——生命的目的是找到人生至愛和使命,而非他人眼中的成功。

無論哪個階層的人都可以培養出乙個幸福的人。幸福的人雖不一定是傳統意義上的「成功」,而我卻認為,那是作為人最大的「成功」。

所以符合天性的教育同樣不會特屬於某乙個階層,也不該是特別的教育,它甚至可以存在於應試教育之中。如那個被我稱為「媽霸」的好友,她的孩子就在公立學校,接受傳統教育。但她允許孩子甚至私下支援孩子做乙個「有個性但讓老師頭疼的學生」,不是因為她沒條件給孩子選擇更好的教育,她甚至覺得逃脫不了「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但她內心知道到底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需要得到什麼樣的支援。

如果這樣的教育,不能存在於學校之中,那麼就一定要在家庭之中。當然也有這樣的學校教育,比如英國的夏山、美國的瑟谷以及類似更多的嘗試,越來越多

如何評價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

朱爾旦 乙個家長,一直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糾結,那就是典型的耍無賴。學校的本質本身就是應試教育。無論外衣批得如何華麗,都改不了應試教育的魂魄。素質是什麼,不是簡單的品德,身體這些拿得上檯面說的東西。作為乙個社會人,素質就是那些能在社會上生存的技能,心理和素養,是乙個綜合性的要求 而這些都是家庭要...

如何看待素質與應試教育?

致遠臻學MBA 中國就沒有完全的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絕對是二者結合的體制下成長起來的。現在的孩子有幾個壓力不大的寫作業寫到十一二點的大有人在,還要報各種補課班,成績稍微有浮動家長心急火燎的報輔導班。現在的學生琴棋書畫不說樣樣精通也是會一樣的,家長就像填鴨一樣的生怕孩子落到人後,在重視分數的同時也要有...

你支援素質教育,還是支援應試教育?

呆我 素質教育港台叫博雅教育 西方叫Liberal Arts Education。又可譯為通識教育 文科教育 人文教育 通才教育。所以答案一目了然 向陽 光支援素質教育沒用啊,青少年要身心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應試教育只是考察孩子智商這一部分,至於素質那部分就是交給家庭去培養了。 21世之光 一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