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語和漢語文字非常接近但是發音卻是天壤之別?

時間 2021-05-08 18:11:23

1樓:qjyydfzr

要知道能發明出一套文字系統是何等的難啊~在古代相對封閉的環境下,能接觸到的優勢文明很有限,學習並融合衍生出來的文化系統,就會產生路徑依賴。

2樓:

我日語老師說漢字是沿海的發言地區傳過去的。。。。 讀音比較靠沿海那邊的口音,那個時候還沒有普通話,大家說的都不一樣→_→

3樓:eurek a

日語和中文是不同的語言。

日語借用了漢字的書寫系統。

讀音不同是因為首先本來就是不同語言,發音系統不同。其次,中文內部也有不同發音。國家推廣普通話就是要統一發音,可見中文也有不同發音。

4樓:香香小姐

文字產生之前有了發音和對話,後來借用了唐朝的漢字但發音保持大多數,部分借用了臨海城市的發音。醬紫。~ o(* ̄▽ ̄*)ブ

5樓:

中日連祖先都不同好嗎…怎麼可能語言還是從中文發展的。而且中文是單音節的,日語並不是。比如「早」這個字我們就讀乙個音,然而日語是兩個音節「asa」。

樓上很多人都回答了早期借用漢字的情況,我就說說近現代時(就是明治維新開始)我們很多詞彙什麼革命啊民主啊科學啊經濟啊這些,是日本先把西方理論用漢字翻譯出來,然後我們國家也因為要學習西方的緣故拿來用的,那時候一大批學者留日,把這些詞彙帶了回來。所以意思上兩國詞彙表達的都乙個意思,只是讀音不同。

就放到現在來說,因為網路的發達,很多中國的流行詞會受日本流行詞影響,反之亦然。比如「萌」這個字從日本的流行詞「萌え」那裡發展過來的。

6樓:

日本的文字,衹是借用你漢字的部分偏旁部首,而且進行了改造。就是使用漢字,他們也是進行了改造。日語的文字字元,我們稱呼他們是假名。

假借之名。發音不同。因為他是日本語。

--此話如同廢話。漢字,在日語的發展和創造過程有很重要的作用。發音不同,就是他們的特點和特徵。

深入學習日語,還是不錯滴。感謝提問。我的回答很錯亂。抱歉。

7樓:劉芒二爸

其實,繁體字中日韓大多都看得懂,至於讀音,日中差異並不比中國南北差異更大,你乙個東北人或者浙江人聽粵語或者客家話比聽日語好不了多少

8樓:SyunKi

日本人唐代來學漢字,發音自然是唐代的官話,唐代的官話和現在的國語差異都那麼大,日語更不用說了吧,就像閩南語雖然是漢語,但那是中古時期的漢語了,和現在的普通話完全不同。

9樓:漠上煙

先說說現存人類的起源,在十萬年前到五萬年前整個地球被冰雪覆蓋,也就是說人類,幾乎滅絕,至於中國考古發現的「北京人」「駐馬店人」等跟我們沒半毛錢關係,根本不是我們的祖先。當然,有乙個聖地—東非大裂谷,少量人類在那裡存活下來,他們在那過了幾萬年,五萬年前,天候轉暖,他們就跑了出來,他們各個部族就是現在各種膚色人種,我們是黃種人,棕色人種善於航海,有一支沿亞洲大陸東南沿岸走,經過了台灣到達日本,這一支又分出一小支隨著我們黃種人從印象進入中國,到達四川的阿壩州(即今天九寨溝的白馬藏人,政治上列為藏族,但他們不承認,有很多習俗與藏族不同),所以白馬藏人、台灣原著民、日本人(紐西蘭人也是)是同乙個祖先的,至今他們都有傳統的一樣的圖案。而且會發現他們的口音很相近(特別是紐西蘭,要知道,日本是沒有征服過紐西蘭和四川白馬藏族的),說到底是同乙個祖先說同樣的話,由於空間和時間的距離以及環境不同導致各有改變和發展。

中日不同祖,日本只是借了中國的文字,用了祖宗的發音。

10樓:開水沸沸

鄙人不才,這題應該是我唯一能回答一些的,本人初初初學日語,懂的日語屈指可數x3,但是!!我浙江台州的方言,葡萄,和日語的葡萄,讀音完全一樣!都讀日語拼音—budo>

11樓:

來來來,題主跟我想象一下,假設一千多年前中國旁邊有個國家說的是英語(沒有黑英語的意思,只是做個假設好舉例子),沒錯,就是「說」英語,他們沒有文字。所以下面的前提是也沒有拉丁字母。

終於有一天他們接觸到了中國(或者我們發現了這個國家)。為了交流,更為了學習比他們先進的中國文化,他們覺得沒有文字不行,於是打算學著中國造一種文字出來,現成的漢字就很好。

比如他們說「i feel sad」,i這個發音就用我這個字表達吧,feel 用感字,sad 用悲字。於是他們表達我很傷心寫出來就是我感悲,但是讀起來還是 i feel sad。

後來發現所有字都用漢字寫起來太累了,而且有的詞不好找漢字,比如 hello,那就用一些筆畫簡單的字,或者直接用偏旁部首之類的表示一些讀音吧。比如ヘ代表he,ロ代表lo,ヘロ就代表hello這個詞吧。

這時候好多句子寫起來就簡單多了,比如i feel sad=i'm sad,寫成我'ム悲。嗯,這時候乙個不懂這個語言的中中國人也能「讀懂」這句話吧,但是發現讀音還是跟漢語有很大差別。

後來,交流了幾十幾百年,發現中國好多東西他們沒有,比如王侯將相。那怎麼辦,這些他們也想用呢→_→那就完全借過去啊,包括寫法和讀音。所以有時候看他們讀一些字跟我們漢族還是挺像的,只不過因為有些發音他們有困難,或者方言,朝代更替「官話」的改變,聽起來有些出入。

這樣一來,這個國家的語言算是成體系了,有表音的符號,有表意的漢字,漢字筆畫多的詞就不用了。

扯的有點偏了(/ω\)

總之日語大概也是這麼來的,假名啊漢字什麼的,「看得懂但是讀音不一樣」的原因。

題主還可以腦洞大一些接著想下去,比如日本自己造的漢字什麼的我就不多說了

12樓:慕淵

日本最早接觸中國文化應該是在魏潮那時候是邪馬台的女王卑彌呼去的被封為(倭) 後來兩國之間不斷來往中國的文化和擁有獨門專技的被帶到日本日本最早的《萬葉集》漢詩集《懐風藻》 也是深受中國儒家影響編纂出來的,然後那些貴族之類的就受其影響思想也有所公升級後來漢字就完全的日本化了。(當然中間還有不少偉大日本人的推崇像聖德太子之類的)

13樓:

漢字沒傳入日本之前,他們有獨特的語言沒有文字。漢字是表義文字傳入日本後,原來他們和語叫"yama"的東西就寫成"山"了,漢字也給他們帶去了乙個漢音"san"。所以現在的日語漢字發音有接近漢語的也有風馬牛不相及的,例如Fuji san富士山,Yama Ha 山葉

14樓:郭政

這是日語在知乎上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大家都知道日語是由漢語發展而來的

這裡真心不是大家都知道,而是很多人都誤以為。日語和漢語完全是兩種語言,說日語是由漢語發展而來就和說唐刀是日本刀的祖先一樣純屬無稽之談。

所以日文在書寫上和漢語有很多相似之處,甚至完全沒學過日語的人也能猜出一些詞的意思來

日語借鑑的是古漢語的書寫系統,也就是說日本人並沒有重新造輪子搞出一套自己的文字(比如南韓人),而是照搬表達同等意思的漢字。比如「空」這個字在漢語有天空的意思,日語就把它拿來表達同樣的意思。

可是日文的發音卻完全不像漢語,沒學過的人乙個字也聽不懂

日語當初在將漢字吸納入自身書寫系統之前已經發展出自身的發音體系,比如用sora這個讀音來表示天空,所以日本人需要的只是把「空」這個漢字作為sora的書寫,而不是連發音一並用漢語裡的讀音kong替換掉。

事實上,日語裡的漢字往往有兩種甚至更多的發音。因為漢字在日語裡有兩種讀法,一種是日語自身的發音,叫做訓讀,另一種則是借鑑古漢語的發音,叫做音讀。之前所說的「空」的例子,它的sora的發音就是訓讀。

訓讀多見於單字表意的情況,比如用「空」表達天空的時候發音基本都是sora。而音讀多見於漢字複合詞,例如「空気」這個詞在日語裡的發音是kuuki,這裡「空」的發音就借用了漢語本身的發音。不過因為借鑑的是古漢語,又經過了發音日本化,聽不懂是正常的。

15樓:

語言和文字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沒有文字的語言也多了去了……你心情好了也可以用羅馬字寫日語,或者萬一將來漢字改革用西里爾字母做記錄也未嘗不可……比如越南語歷史上就用過漢字、喃字、國語字做文字……所以用相同的符號(況且還不完全相同)記錄文字並不能說明兩種語言是一樣或者近似的,就好像兩本不同的書都是漢語寫成的,你能說他們的內容一樣麼?

16樓:王贇 Maigo

日語和漢語本來就是不同的語言!

日語從漢語借用了漢字,但有一部分漢字用於書寫固有詞彙(所謂「訓讀」),發音自然跟漢字沒有關係。

而真正從漢語中借入的詞彙(所謂「音讀」),由於漢語和日語的發音千百年來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聽起來也不像了。

比較並分析日語和漢語,為什麼日語攜帶的資訊效率沒有漢語高?

十八千壇女兒紅 因為日語語音不夠豐富。五十音其實也就44個發音,加上各種濁化 長音 撥音 拗音 和拗音也就二三百個音節,說難聽點,夠幹啥的?作為對比,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語音系統經過大幅簡化依然有一千二百多個音節,漢語的各種方言加起來有幾千個音節,古漢語有近4000個音階。世界上更存在一些有上萬個音節的...

為什麼在日語和漢語寫法不同的漢字中,有的是字元不同,有的只是字型不同?

王贇 Maigo 簡單點說,是個歷史遺留問題。Unicode在設計的時候,對同乙個漢字的相近的不同字形,採取了這麼兩條原則 同乙個漢字的相近的不同字形,給予相同的編碼 但為了保持與已有編碼方案的相容性,若某漢字的不同字形在已有的某編碼方案中有不同的編碼,則Unicode也分開。所以就造成了 戶戸戶 ...

為什麼我打漢語都還用英文本母拼的?

阡虞 首先,應該肯定你的疑問,其次,因為這樣更好打字,且漢語還是由拼音組成的,如果採用漢語打字法,漢字那麼多不知道要怎麼操作了,如果用手寫個人覺得不僅更麻煩而且有些地區還在用繁體字。包括其它很多因素,目前用英文打字是最便捷的,也是歷史的產物,如果你想用漢字打字,最好革新輸入法。一定程度上這也是最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