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日語和漢語寫法不同的漢字中,有的是字元不同,有的只是字型不同?

時間 2021-06-01 16:29:26

1樓:王贇 Maigo

簡單點說,是個歷史遺留問題。

Unicode在設計的時候,對同乙個漢字的相近的不同字形,採取了這麼兩條原則:

同乙個漢字的相近的不同字形,給予相同的編碼;

但為了保持與已有編碼方案的相容性,若某漢字的不同字形在已有的某編碼方案中有不同的編碼,則Unicode也分開。

所以就造成了「戶戸戶」分開,但兩個「直」合併的亂象。

2樓:Linkzero Tsang

相同的漢字,在不同地區(中國大陸 / 港澳台 / 日本 / 南韓)有不同的寫法。這些寫法是漢字在各地傳播、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甚至還有寫錯了卻流傳下來、成為乙個異體字的情況。這也是思源黑體這款 Pan-CJK 字型為何要分多個版本的原因——即使是相同的 Unicode 碼位,按照各地區的規範,漢字的外觀也可能不同。

Unicode 是出現的比較晚的乙個計算機字元標準。在此前,各漢字區都有自己的相應標準。在這些標準中,有可能會將寫法不同的漢字歸於不同碼位(如上文提到的「德」和「徳」),也有可能合併(比如「直」)。

前者可能是考慮到這兩個字作為異體字都有使用,於是為了相容而保留;而後者的情況,則是因為在日本並沒有使用「直」這個寫法。Unicode 在吸收各地區標準的時候,自然會以保證相容性為考慮。

現在的網頁開發者,如有可能應當盡量指定網頁的語言,甚至細化到標籤。這樣,如果瀏覽器中為不同語言設定了對應的預設字型,就會呼叫該字型顯示,避免寫法不匹配。而像是前文提到的思源黑體,在 Adobe InDesign 中,是可以通過字型本身的 'locl' 特性,根據文字框設定的語言而選擇適當寫法的字元的。

雖然現在 Pan-CJK 字型就沒多少個,但在設計中盡量考慮到這些因素還是合適的。

比較並分析日語和漢語,為什麼日語攜帶的資訊效率沒有漢語高?

十八千壇女兒紅 因為日語語音不夠豐富。五十音其實也就44個發音,加上各種濁化 長音 撥音 拗音 和拗音也就二三百個音節,說難聽點,夠幹啥的?作為對比,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語音系統經過大幅簡化依然有一千二百多個音節,漢語的各種方言加起來有幾千個音節,古漢語有近4000個音階。世界上更存在一些有上萬個音節的...

為什麼韓語的固有詞詞幹沒有漢字寫法,而日語的固有詞卻有?

Nicholas 因為日語沒有語尾且沒那麼多不規則音變 現在僅僅只有2個動詞是不規則的 基本上都是詞幹基本不會變化。而韓語動詞有太多不規則音變和語尾。就以為例 如果訓讀成去 的話 過去時就無法體現母音的合併,只能標記為去,實際上的寫法是。而定語詞尾就更難辦了 無法用合適的文本來標記用去顯然不合適。那...

窟窿和孔是古漢語裡乙個詞的兩個不同寫法嗎?是的話是否還有別的例子?

神晶 也許應該說,還不能確定。從原始漢藏語源 g ku中看不出 l 或 r 的痕跡 STEDT p.703 705 上古漢語構擬似乎無法確定 孔 到底是乙個簡單的 ko 還是有復子音。當然後起乙個 r 產生 窟窿 的可能性還是較大的 畢竟讀音確實很像 另外 角落 應該不是從 角 衍生的,而是本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