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飲食習慣是否能用倆字概括,如穆斯林的「清真」類似?

時間 2021-11-04 09:01:53

1樓:

儒家,都是吃貨。

至於君子遠離庖廚,一樓望文生義了。

前後文如下:

曰:「臣聞之胡齕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

』對曰:『將以釁鐘。』王曰: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

『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

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孟軻這裡強調是」不忍之心人皆有之「。而不是因為覺得做飯麻煩或者下賤而不做。當然這也可以作為這貨不去做飯了理由。

我覺得如果儒家指的是論語裡面孔子所說的言論而非後世演繹出來的學問的話。

衣食住行都是很講究的了,而且也講究生活情調,有一次孔子說,春天去河裡洗個澡,然後回來的路上唱唱歌我就很開心了。顏淵死了,孔子很難受,其父請孔子賣了了車給顏淵做個好點的槨(包在棺外面的),孔子說我是大夫的後人,不能徒步,所以這事兒還是免了。等等,不一足。

2樓:

曰:「君子遠庖廚。」——《孟子》

(可見他們不喜歡自己做飯

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噎而謁,魚餒而肉敗,不食。

色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

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論語》

(可見,他們這也不吃,那也不吃,顏色不好看不吃,沒好好地烹飪過也不吃,甚至殺的時候不按正確的方法殺的話,也不吃。另外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OS:沒有冒犯的意思,但是讓人忍不住有種「子一定是餓死的……」的想法= =

用兩個字概括他們的飲食習慣——懶、挑。

好吧就這一點上來看,我果然深受儒家思想影響……

如何評價這種飲食習慣?講講你自己的飲食習慣?

認真的想了想這個問題,細思恐極 我每個飲食習慣的改變都源於當時交往的男朋友。我的初戀特別愛做飯,第一次做的芹菜炒牛肉,那是我第一次吃芹菜,以前從來不吃,至今我都很愛吃芹菜 後來一位吃火鍋必點金針菇 我以前都不知道火鍋還有金針菇?結果當然是後來自己也必點 後來乙個火鍋愛吃豆皮,我嘗過也是發現新大陸了!...

如何養成好的飲食習慣?

樓上幾位大咖寫得很細緻。我就根據自己心得補充幾點 1 所謂 好 的飲食習慣在細節方面因人而異。不同年齡 老幼中青 職業 腦力 體力 不同班制 的人群對飲食營養要求不同,不同個體的體質也相差很大,需要根據自身情況調整。2 調整習慣要循序漸進,突然做出大的改變,不論是身體還是精神方面可能都很難接受。一點...

法國的飲食習慣是什麼?

這個題不是很回答,因為法國也是各地都有不同的習慣。比如南方相比較北方能吃辣。分享給題主三篇文章,一篇是關於法國早餐,一篇是法國十大美食,一篇是法國的 黑暗料理 從各種角度簡單看一下吧。正宗的法國早餐是什麼?French Touch Visa A2閱讀練習 法國舌尖上的十大頂級美食,來一飽眼福解解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