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既然不是唯心,為什麼還說「萬物唯心造」?

時間 2021-06-03 22:45:52

1樓:喑鴉

這個萬物,指的是萬物的相,即相由心生的意思。

這是乙個過於簡鍊而損失資訊的例子,還有我思故我在和存在即合理還有這個回答也看看。

2樓:長青

萬物唯心的那個「心」,是大家的「心」,世俗諦指阿賴耶識,勝義諦指都有的真心。這個「心」不由我們個人的意識轉變,當然不唯心。

究竟層面說,不管哪個心,都是不可得的,別太執著於理論。

3樓:君子風

佛教是客觀唯心主義思想,跟主觀唯心不同,凡是信仰,都列入客觀唯心的範疇;所以破法相,破的是人主觀的臆想,追求的是客觀精神存在,精神高於一切;唯物主義就是以客觀的物質為第一要素,物質第一,精神第二;

4樓:

佛法講六種心。

我忘了是哪六種。

此心彼心都不是你理解的心。

還有會員推薦的這都是啥…

彷彿看到了我的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摩擦……

5樓:梵夫

佛教將一切的真理分為三個層面:

一是本質。本質無心也無物,即空。

二是執行。本質在執行上,呈現出能覺和所覺的二元特徵。這個就是造諸法的心。或者說第八識。

三是現象。現象是能覺和所覺的具體化。能覺就是我們所理解的心,意識,情感等,或者說第七識和六識,而所覺就是物。

佛教認為,現象的一切都不過是能覺和所覺的對立矛盾,並無實體。所以無論是意識還是物質,沒有一刻是停止生滅的。

6樓:張磊

唯物只不過是執著於相,唯心只不過是執著於名。

所謂萬物不過是心中造出的種種之名。

直到自己能看到諸相非相,能意識到萬物非萬物,是名萬物。就是佛教了。

7樓:「已登出」

我個人覺得這是目前咱們的教育對佛學以及王陽明心學錯誤的理解。

一切唯心造,萬物唯心造,我覺得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是,不是我們的心,意識造就了客觀物質,

不是說,你心裡一想,然後創造出了乙個桌子椅子,

這特麼是扯淡。

佛陀的意思是,桌子依舊是桌子,只不過每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會對這個桌子「住相」,就是說這個桌子是高階的桌子,還是醜陋的桌子,是好的桌子還是壞的桌子,

這些都是「相」,因為每個人的家境,出身,受教育程度,經歷都不同,所以也就造就了每個人看待事物不同的角度,所謂一千個哈姆雷特那個意思,這些都是需要破的。

我們相信我們自己所認為的,我們一直認為我們自己就是對的,這就是住相,執著於自己的概念和定義,

桌子還是那個桌子,貧窮的人看了覺得這桌子真好,能用來學習吃飯,富人看了覺得這個桌子真一般,我家裡還有更高階的,藝術家看了覺得這個桌子設計真特麼醜,哲學家看了思考桌子是什麼,

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自己的高矮胖瘦的評價,

而且每個人腦子裡都剎不住車的喋喋不休的評價,

評價萬物一切,

這個事好的,壞的,高階的,卑微的,神聖的,惡劣的,等等,

這些都是不同的人自己有不同的答案,

桌子是桌子,是客觀事實,

但是人的主觀能動性,一直是在造就桌子這個客觀物的,

乙個人如果經歷過創傷,並且桌子給他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那麼他眼中的桌子就是怪獸,

所以,佛學一切唯心造,造的是相。我執,也是破的我這個相,而不是把自己弄死這個生命體。

花開花落,是一種現象,但是我們人類會把自我的好噁,投射到這個現象上,

就會覺得花落真是悲哀啊,美好的事物掉落了。

而實際從花的角度會覺得你丫傻x吧,自己從這裡YY我,

花開花落不是好也不是壞,也不是不好不壞,

因為你一旦評價它,評價本身就是種價值觀,

你一旦評價,就進去了某種價值評判的體系,你就會基於你自己的角度,經驗去評判,

所以佛說,不可說,一說就是錯。

因為沒辦法說,一說,就落入某種價值評判體系了,

你告訴我,花是一種現象,好壞對錯難道不是基於人的角度,相對出現的?

這不叫,一切唯心造?

造的是投射和移情,

你覺得給狗燙髮染個毛,狗會很開心,實際是你是把自己的人類的文明投射到了狗身上,

狗知道什麼叫好看不好看麼?狗知道燙髮這個玩意很時尚嗎?狗會覺得這個毛染的很非主流或者精神小伙嗎?

狗有沒有接受過你們文化的暈染,只會是人拿動物當傻x,動物拿人類當傻x看的視角大概率。

還有乙個層次,是一切唯心造,

就是這個境界屬於很高的了,類似於物自體,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恰恰是我們自身的感官侷限了我們認識這個真正的世界,

我們這個世界,是相對於我們的意識,思維,感官而出現的,是相對的,

就好像薛丁格的貓,觀察者本身也是參與其中的。這個層面是意識和我們眼前這個物質世界的關係。

8樓:

你看,知乎裡的佛教回答幾乎什麼都講不清楚。

萬物唯心造,就是說你對萬物的認識都只是你的心對萬物的認知而已。它在這裡一沒有否定實物存在,二更主要的是指對主觀的認知,比如好壞善惡。

它的目的就是幫你認識因果和緣起,因為看清主觀情緒的起因,才能消除分別心。

本一,不二。

9樓:Garvey

你不要看到都有「唯心」兩個字就以為是同乙個意思。

唯心主義的唯心,是「意識產生物質」的意思,這是一種對世界本源的解釋。也就是常說的「神蹟」「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神說要有陸地,於是就有了陸地」——光、陸地等物質,是從神的意識產生的——這是西方唯心主義的含義。

萬法唯心造的唯心,是「諸般意識都由感受造就」,是「自以為是」的意思——人把自己感知到的意識,當做真實世界,並且追逐這些自以為是真實的東西,從而產生各種奇葩見解(邪見),於是指導自己做各種奇葩事(業),承受各種奇葩後果。

這裡的法,指的是主觀感受,而不是客觀物質——不是說你的想法可以像變魔法一樣變出個東西來(這是唯心主義對世界本源的理解),而是說你的所有想法(這才是這句話所指的法)都是你的心(感知器官的總稱)一廂情願編織的。

可以看出,這裡的法,更接近唯心主義的心;而這裡的心,則是感官覺知的意思。

這句話,是鳩摩羅什時代對經典的翻譯,借用的是道家詞彙的「心」,是為了方便剛剛接觸佛法的漢人接受——這種翻譯被稱為「隔譯」「舊譯」,雖然在大眾中流傳,但是在佛學界已經逐漸不再使用了,因為太容易讓人望文生義。

玄奘法師的翻譯被稱為「新譯」,把舊譯中經常出現的具有籠統含義的「心」,翻譯為「識」,「識」在漢語的本意是「軍隊所用的旗語」的意思,也就是「轉換、傳達、翻譯」的意思,這個含義,與佛學中的概念最接近。

所以誕生了「唯識宗」,而不是「唯心宗」。

10樓:南無阿彌陀佛

世人對佛教有個很大的誤解就是:把世俗認為的「心」等同於佛法裡說的「心」。其實後者可以有很多種含義,比如有一種含義分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又叫阿陀那識,清淨後又叫庵摩羅識),包含宇宙萬事萬物,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中的「心」、「一切唯心造」中的「心」的含義;而世俗認為的「心」只不過是這種含有八/九識的「心」中的第六種——意識、也就是世俗認為的精神。

然後很多人就誤以為佛法是世俗認為的唯「心」(此處的「心」指前者——意識也就是精神)的(繼而產生種種偏見性的對佛法的誹謗),現在又有人認為是世俗認為的唯物的,但其實這些觀點都是偏見。

11樓:平象法師

唯心,唯物都是為了當下人的身心服務的。佛法服務於人,人又是服務於社會。

全然投入,忘我工作,踏實做人,整體真實,這即是唯心亦是唯物,又超越唯心與唯物。

理論不是目的,理論是指導方向,落在實處才有出路,行動是成功的保障。

12樓:離即離非

此處心不是人類的那個心臟的心,其異名是空、佛性、如來、真如、如來藏、阿賴耶識,為方便不同的人理解,而說不同的名字。

此處造也不是工廠製造那個概念,而是像瞪著虛空久了,看見空華一樣,萬物空所化,隨業而發現。

既然萬物都是偶然的結果,為什麼萬物存在規律?

h7wW 開篇宣告,我乃民x,下文三無產品,小白勿深究,大神求指點 1觀察尺度,小尺度上的偶然是大尺度的必然,以演化論中生命誕生舉例 藉此以衍生獨斷論形式的假設 如觀察尺度無限,則不存在偶然 2規律 預言 此事此時未發生,過去發生是什麼結果 也許不完全以此為依據 故此事未來會如何 人以刀戳穿狗頭 狗...

佛教認為萬物皆空,既然什麼都是沒有自性的,是空的。那我們生存並為之努力的意義是什麼?

孫綿綿 這個小漫畫或許能解答一部分。另外,佛門中所謂的空,其實並非什麼都沒有。宇宙是有很多物質組成的,有一些是我們人類可以接觸到的物質,有一些是我們無法感受的。心經裡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裡的空與色,我是這樣理解的。所謂色,是我們用五蘊感知到的這個世界,即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我們通過自己身體的器官...

佛教緣起性空既然講萬物沒有自性,那從這個角度講,是怎麼看待人的呢?

梅子 我信佛,但沒學過佛經,無法正確見解。心之所見,但望指正。我的理解是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的,不會乙個面目從始至終。物質也是不生不滅,總是從一種狀態流轉到另一種狀態。所以哪一種才是它的唯一本性?它的唯一性就是佛性啊,就是空性,就是這個不生不滅,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本性啊。但這並不否認每乙個狀態的真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