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紀錄片《出 路》?

時間 2021-05-06 07:02:40

1樓:乙個點

看完挺難受的。

想起馬克思說的: 解放全人類。

只有共產主義可以解放全人類,而不是片面的「打倒資本主義」。希望人類自由,希望人類沒有階級,希望人類的心靈沒有枷鎖。

底層人為物質艱苦而苦不堪言,

中低層為鴨梨重重的單行道而苦,

中產層為物質不缺後的虛無而苦。

哪怕到了大資本層,也可能在虛無上更加了道雙倍的虛無。

做人沒意思,做人沒勁。

是我在各種「階層」人身上都聽到過了。

怎麼無論有錢沒錢,都搞得那麼苦?

老套真善美已經說太多了。

這裡的關鍵是關於「心靈自由」的。

自由者能衝破一切物質枷鎖,享其奧秘之樂。

我沒有任何想批判的,感懷也般般。

只想說,解放全人類,解放全人類,解放全人類。只有這句話。

要懂這句話的分量和準確。

2樓:

有人鄙視袁晗寒,我很不贊同。

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兩種事情需要人去做:

在客觀環境限制下,盡可能把上級安排的工作做好,就像高考。

突破環境限制,創新,打破邊界,把整個社會的餅做大。

相比而言,第2種事情難度極大,風險也非常高。從風險收益對比而言,袁晗寒這樣的孩子去做肯定比馬百娟、徐佳做要合適的多。

對於袁晗寒,以她的家庭條件,如果研究並利用套路,會比普通家庭孩子優勢太多。

所以她更應該做的是打破邊界,做大餅,而不是搶奪弱勢者的機會。即便沒有成功,也比參加內捲對社會更有益。她開咖啡館和酒吧就為學力比徐佳弱但是有嚮往見識城市生活的孩子提供了工作機會。

3樓:醉臥紅塵望千山

我覺得最殘酷的是,對於絕大部分大山溝裡的孩子來說,即使你努力讀書了,結果可能和現在也沒什麼不同,對於馬百娟這樣的女孩來說,教育水平極其底下,就是念完了九年義務教育,也不一定考得上高中,最終的結果也沒有什麼不同,她這樣的出路或許真的就是一輩輩總結下來的最優解。

4樓:簡簡單單

#看得糟心的一部紀錄片居然翻到了新鮮的影評#

出路無非在你接受的教育,在你有過的經歷,在你能有的視野裡,它既深入骨髓,又刻在臉上

比看7ups 還要膈應,應該是因為裡生活更近

5樓:jeff sun

剛剛看完了這部紀錄片,給我的觸動有,但也沒有多麼深刻,因為看到開頭就能預料到結局,並且這種不平等的存在永遠不可能完全被消除。

三個人的人生就好似一杯水,馬麗娟是乾涸的,她渴望人生中出現一滴甘露能給她一絲希望的苗頭,可惜到最後也認清了,哪怕是一滴也那麼的奢望;袁晗寒則相對來說是另乙個極端,從她出生起水便已經滿了,物質生活滿足的她已經溢位了杯沿,渴望自由的精神世界,渴望生活打破一塵不變而絕對自由;徐佳代表著更廣大的群體,努力的填滿自己的人生,每乙個決定也是為了更好填充自己,生活沒那麼好,所以無論是復讀再復讀,還是畢業直接就業,都充斥著一絲無奈,因為生活必須啊。

三個主人公的別樣人生看了著實有些心酸,但其實也感到些許慶幸。雖然都沒有打破所謂的階級屏障,但我看到了這種改變的可能性。階級固化太難跨越了,但在客觀上絕對公平的高考提供了一種可能行。

在中國,哪怕高考毀譽參半,但仍然絕對是最好的模式。馬麗娟沒有獲得這種機會,但國家當下做的事情就是要減少這種情況的存在。而徐佳的相對成功也正映襯了高考的確是公平的模式。

過了這道坎,機會便應運而生,大學期間努力即便出生貧寒,校招只認實力。而你高考的成績也與就業的砝碼成正比。如果徐佳真的是打工加自學一點點爬,不說他肯定不會成功,但也絕對是地獄難度。

努力不一定會有突破,但不努力連機會都沒有。

6樓:何止電影

這麼真實的中國產片不該被埋沒

7樓:鹿小小乙隻

馬百娟作為井底之蛙,過著吃飽活下去就可以的生活,也可以知足常樂。

徐佳知道有些人一出生就站在了他可能一輩子就達不到的終點,他往前一點就是進步。

袁晗寒也會突然開心又突然不開心,不想待在畫室,慵懶自由卻也迷茫。

8樓:孫仁傑

好比智子封鎖,最大的階級固化是思維的固化,只有近乎異類的偏執才有突破這種封鎖的可能,但也可能敗的很慘。可以肯定的是,異類必定為周遭排斥,就像亂局中第一聲吶喊的革命者,困境中每乙個孤獨創業人,像那個在村野中執拗地畫著星空的瘋子梵谷。

環境在變,適者生存,求生欲和進步欲下,文明的演進突破也唯有靠變異。

9樓:大道

《出路》的問題有三:一是樣本過少,沒有梯度和多樣性;二是沒有階層流動的人生,現代中國仍然可以向上大幅流動;三是拍攝頻率不固定,連續性稍差。

此片仍然整體勾勒出了不同階層的3個人的人生軌跡,讓人唏噓不已,可是反過來一想,如果後來的處境讓馬百娟與袁晗寒對調,這個社會豈不亂套了。所以,相對穩定的階層保證了社會的穩定性,但適當的流動才能讓社會充滿活力。不然,一旦人們認清現實,誰還會再努力呢?

10樓:拾光裡的我們

很扎心。

或許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徐佳,對馬百娟充滿同情與無奈,對袁寒晗充滿羨慕與憧憬。

努力地拼搏著,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成為袁寒晗那樣的孩子。

現實紮起心來,從來都不仁慈。

11樓:

讓我深有感觸。

曾經在非洲某國家教漢語,也是在乙個很偏僻的小地方,雖說是城市,可以稱之為村莊了。

教室很簡陋,經常停電,學生喝的都是井水,教室黑板永遠擦不乾淨,孩子們又野又天真。

這裡想說的是有個女學生,她很聰明,我剛來的時候就發現她漢語已經超級好了,到不需要我們再去多教的階段,她也很積極地去自學。

她愛寫詩,愛樂器,成績在學校裡很好,參加很多活動。這樣的好姑娘,在國內肯定是可以考個好學校 ,甚至是出國留學。至少申請中國的學校她是沒有任何壓力的。

可是就在她高考完的那一年,她說去首都的親戚家呆一段時間。

不到一年,她告訴我,她懷孕了,和乙個中中國人。那是她才19歲,和大多說非洲女孩的宿命一樣。

為什麼這樣乙個優秀姑娘的結局還是如此。

我接觸過另乙個城市法國學校的孩子,問了他們以後想幹什麼,他們說,肯定是去法國上學啊。

我深深感受到了成長環境的重要。

12樓:鏡子先生

三個主人公,生活在三個不同是「世界」。各自為自己心中的出路而努力著,但他們這輩子都不可能有什麼交集。階級的固化把他們牢牢的所在自己的世界裡難以掙脫。

歷史總是重複著這樣的乙個迴圈:洗牌---階級固化---重新洗牌。若干年後「徐佳」帶領著成千上萬的「馬柏娟」衝進袁晗的家趕走她。。。。。。

13樓:ff4415

三個階層,三種環境。

第乙個女孩選擇了認命,隨波逐流。

第三個女孩,始終找不到命運的方向,像隨波的浮萍,在抑鬱的邊緣徘徊。

只有第二個男孩徐佳, 目標明確,自強不息,最終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從單親農村家庭,到大城市立足置業並有了家庭。 這樣的生命歷程,可是戲劇性的多。

為什麼導演不選擇三個女孩,或者三個男孩來做觀察呢。

更進一步,如果徐佳選擇打拼的城市是北京, 那麼他會否遇到乙個袁晗寒這樣的女孩,然後兩人相愛結婚呢?

只是馬百娟這樣的女孩需要人去指導。 對於女孩來說,原生家庭的桎梏看來比男孩要嚴重。

14樓:ROLL

小馬妹妹的命運讓人唏噓,有人跟我說我們已經進入盛世了,不過我覺得這是我們的幻覺,只是中層跟底層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了。小馬妹妹的境遇還不如我在泰國認識的乙個小妹妹,小妹妹跟小馬妹妹家境差不多,可是至少小妹妹在它們那個府讀完了高中,然後自己去曼谷跟同鄉做服務員打工,同時自己讀類似國內開放大學的學歷,去年畢業,她憑藉自己的努力進了一家外府的銀行工作,成了白領

朋友去支教時的小學

這些泰國偏遠地區的孩子,一樣有快樂又無憂無慮的童年,然而國內在偏遠地區,又有多少像小馬一樣的孩子被可悲的命運無情的碾碎

15樓:

今天看了點映,紀錄片有幾幕讓我印象深刻。

小馬購買文具後走在山路上的熱忱笑容;徐佳在各種壓力下的奮進;晗寒沒有人會餓死的世界觀。

小馬最大的願望是去北京讀書,而晗寒在北京輟學,留學海外。可以看出並且承認,社會是不公平的。

但是,努力是改變現狀的唯一出路,徐佳通過努力階層向上,晗寒通過努力考取德國名校。唯有小馬,在家庭的漩渦中越陷越深。

加油吧,或許你的努力只是別人的起跑線,但是你要為你的下一代營造更好的起跑點。

16樓:山海

後續再補

17樓:海氺正藍

紀錄片讓人深思,在中國,階級固化也許會越來越明顯;普通家庭的孩子,如果不讀書,或者只是半途而廢的話,一輩子很可能只徘徊在低階層,讀書對於普通家庭孩子來說,最大的價值是提高了孩子的眼界和格局,這才是決定未來出路的關鍵所在啊!

18樓:Tyebezi

看過了,但是並沒有多大觸動,講的確實是事實,那又如何呢?你還不是得為了家人努力負重前行?你想跳出這個階層?

還不是得好好讀書?出國留學不看gpa?學費不貴?

可能我看的時候年齡比較大了,已經畢業2年了。紀錄片本身有一定的片面,並不是說不是事實。

人會長大三次。

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

第二次是在發現即使再怎麼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

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

最後,共勉。

19樓:

扎心。馬姑娘的悲劇不在於出生在乙個貧困家庭,而在於生在了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思想老舊的家庭。

小時候,因為父母工作緣故,經常接觸社會底層人家,有城市底層,也有農村底層。

接觸一戶張姓人家(姓啥我已忘了,隨便取的),男主人腿有殘疾,女主人精神上有點問題。這家是村里最窮的人家。

村裡人都勸男主人不要浪費送女兒讀書了,男主人不幹。

村裡人勸男主人把女兒嫁了好得些彩禮錢,男主不幹。

張家,在這個村里是異類。村裡人嘲笑張家,笑張家為了乙個賠錢貨弄得連家徒四壁。

但是,後來這些人的嘲笑聲戛然而止,他們看到大學畢業後的張女回來,回來接父母去享福,那氣派的樣子。

他們看見平日裡不苟言笑的村幹部鄉幹部,在張女面前賠著笑臉,恭恭敬敬請張女上座,傾聽著張女說的每一句話。

20樓:晴朗的乙個周五

成都的點映,差點成為石室專場。

其實我個人覺得,這只是三個孩子成長的6年而已,這也許還不算他們的出路,因為人生還有很多選擇和意外。而他們在拍攝完,無非都還是十多歲或者二十出頭的年齡。

如果要談出路,我們也許會去思考哪樣的出路算好,哪樣算壞。在英雄主義的渲染下,有錢成為了乙個標準,那麼袁的出路就是最好的,可是,出路的評判標準真的只用錢財來衡量嗎?袁作為乙個藝術家,她顯然有自己的痛苦,比如在片中一閃而過的雙向情感障礙,比如自己就是覺得無聊,沒事兒幹,這樣的痛苦與徐佳生活的壓力相比,看似會高階一些,可能實質確實是相同的。

我還未滿18,還沒有經歷過什麼。看到徐的高考,就像看到了我父親的高考,而看到袁的迷茫,有時就像看到了自己的迷茫,只不過現在的我,是沒有勇氣和條件去追求所想的東西的。現在的我覺得,出路的好壞,只能是冷暖自知吧,也許,還要相對於我們本身的出生而言。

在看馬百娟的片段時,內心五味雜陳,甚至不道德的感覺油然而生。我不捨去評判她什麼,我總覺得是我這樣的觀眾消費著她的世界觀與家庭環境,既然看不到外面更大的世界,那就永遠都不要看到了吧,對於她這樣的個體,也許會是很好的選擇。

想起過去回老家,或者我口中所稱「父親的家鄉」。每次長大後再回去,總會特別慶幸父親從那樣乙個鄉村走了出來,在我一樣的年紀為了考學付出了全部努力。如今的他做著乙份維護社會公正公義雖並不高收入的工作,我覺得安心,我也欽佩他逃脫出一輩子呆在山村裡的命運的勇氣。

如何看待鄭瓊的紀錄片《出 路》?

remix7 今天去看了拍的真好。導演介入的不多沒有旁白就是在向你講乙個故事那樣。馬百娟沒有選擇探尋人生意義的機會最後也只能嫁給表哥繁衍後代子子孫孫也這樣重複下去 徐佳選擇了隨波逐流但他其實是做了很大努力的換言之我覺得他已經做的很多了只是家庭限制了他的選擇 而袁晗寒是我覺得跟城裡孩子最相符的境況她一...

如何評價紀錄片《鏡子》?

Juan 紀錄片一開始的旁白便令人印象深刻,孩子都是鏡子,他照射出的是父母的性格和家庭的狀況。一開始也會有懷疑,這類的學校在父母的支援下強制剝奪那些孩子的人身自由是否和楊永信是乙個類別,不過結果還好,至少在那些去那裡面的孩子的口中這個學校還是挺好的,強制只是為了改變那些孩子平時所屬的那個狀態,擺脫那...

如何評價紀錄片《統治》?

還沒看過,不過根據題主和其他答者說的,又搜了一下簡介,還是有點感想的。按照很多人的邏輯,養殖場裡的動物是場主的私有財產,所以場主不需要考慮人道之類的問題。這種邏輯一丁點兒都不新鮮,因為人類社會就是這樣一路發展來的。狩獵採集時代,人類摒棄 萬物皆有靈 的過時信仰,把自己凌駕於萬物之上,對其他動物肆意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