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寶寶學說話?

時間 2021-06-02 11:33:15

1樓:東區兒童中心劉老師

教孩子說話別做這幾件事:

1、刻意糾正寶寶發音錯誤

到1歲半-2歲時,寶寶的詞彙量雖然會明顯增加,但他們還不能說出主謂賓完整的句子,只能像電報一樣,這會讓我們大人聽起來感覺有點亂,但這種亂對寶Bora說是正常現象,也是語言發展的必經之路。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是在遵循孩子語言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慢慢加以引導,用不了多久,孩子說話就能有邏輯性了。千萬不要過於刻意、嚴厲的糾正寶寶的發音錯誤,否則可能會讓寶寶對說話變得反感,甚至是不願意說話。

2、用疊音字教寶寶說話

嬰兒學習說話是從模仿大人發聲開始的,遵循從「單字—單詞—單句—複雜句子」的規律。如果一開始學會了「喝奶奶」「睡覺覺」這樣的「寶寶語」,等到再大一些的時候,就還要用「喝奶」、「睡覺」這樣的標準用詞來替換,無形中延長了寶寶從單詞到句子的過渡期,干擾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因此,從一開始教寶寶說話時,家長最好不要刻意使用「寶寶語」,而應該使用「媽媽語」,即採用緩慢的長音、高音來說話。

3、語言環境太過複雜

如果你家的家庭成員來自不同的地方,那麼請為了孩子統一說普通話,包括老人。如果孩子每天聽到的都是不同的方言,語言這項技能對他來說無疑複雜了好多倍,甚至讓他感到迷茫和困惑,這也會導致寶寶不願意開口說話。

4、家長包辦太過

想要寶寶早些開口說話,離不開家長的示範。但有些家長總在寶寶沒有完全表達出意願時,就滿足了他的需求,這就讓孩子失去了很多主動表達的動機,久而久之,也會影響寶寶語言發育,因此,家長們一定要給寶寶留有表達的空間。

2樓:

現實生活當中有許多這樣媽媽們會比較著急,我家寶寶九個月為什麼還不會說話,有些寶寶6個月就開始說話了,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見過說話最晚的寶寶一歲半才開口。

其實孩子說話的早晚,與他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6個月就會說話的寶寶通常很早就開始胎教,通過外部的語言、聲樂的傳遞,當他聽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輸出了。

我的朋友金寶貝的早教老師們在實際教學中發現,胎教時間更長的小朋友,他的語言能力會有所加強

3樓:迷悟

不要相信成功者的說教,每個小孩都不一樣,看多了會讓你鬱悶。

長篇大論更是毫無用處,比如讓你反省自己,讓你改變說話方式什麼的,都是跳大神的舞蹈,讓你有投入感,實際幫助基本沒有。

乙個詞,就是:等待。

耐性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我倆小孩,大的什麼事情都順理成章毫無難度,讓我覺得什麼都好容易;第二個什麼都慢很多,長牙慢大半年,說話慢快一年,我一般先問自己,急有用嗎?找醫生可以解決嗎?

基本沒有,也沒法解決,所以就盡量不要急。小孩有自己的生長方式,主要靠他們自己,Life finds a way.

4樓:一克棗的親子世界

我自己教孩子的一些經驗,分享給你。這裡還可以看到更多,一克棗的親子世界

寶寶在三歲前越來越喜歡咿咿呀呀說話,也越來越喜歡聽大人講話。

我兒子在聽我們說話的時候,他會很認真地觀察我們的嘴形,有時歪著小腦袋,有時向前探著身子,很專注的樣子。

時間久了,他會說的話越來越多。有一天帶他出門,我們拿著帽子說:給你帶上帽子。孩子摸著腦袋,說了一句:帽帽。

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我們開心地跟著重複:「對,這個是帽帽!」隨之而來的是語調上公升乙個八度,語氣變得誇張,因為我們覺得這是孩子的說話方式,要用同樣的方式和他們對話。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說話方式真的對孩子有幫助嗎?

我在研究蒙特梭利教育的過程中,學習了到乙個很認同的技巧,就是要和孩子用成年人的正常詞彙和正常語氣說話。

對孩子來說,「帽帽」只是不懂發音時說出的詞語,卻不一定是他們真正憧憬的說話方式。他們總有一天需要知道「帽帽」其實是帽子,總有一天需要按照不誇張的語氣講話。

孩子對語言的模仿需要乙個正向迴圈,當他們開始觀察大人的時候,是學習的開始。隨之而來的是模仿,但即使用盡全力也無法模仿大人的發音、詞彙和語氣,就會出現「帽帽」這樣的中間產物。這個時候他們需要的是鼓勵,以及按照正常的說話方式繼續引導,這樣孩子才可以繼續觀察、進一步學習、講話更流利。

而如果父母在引導環節,開始反過來模仿孩子的語氣講話,就相當於停止了正向的刺激,孩子也更難通過模仿學習到流利的語言,因為他們的模仿物件,已經開始按照寶寶的語氣對話了。這對孩子的學習行為製造了潛在的桎梏。

學習語言的正向迴圈

但事實上孩子的認知裡,這五件東西是不一樣的,樣子不同、外形不同甚至大小也不同,如果給他們同樣的名字「小車」,其實會引起他們的困惑。

相反如果告訴他們每輛車的學名,不僅幫助他們增強認知,還可以逐漸強化詞彙量,一舉兩得。而這件事情,越早做越好。

通過我自己的實踐和總結,使用正常語氣和詞彙,還有更深一層的價值:孩子會很快發現自己並不是被「特殊對待」。他們生活在和父母一樣的環境裡,父母怎樣和家人朋友對話,就怎樣和他們對話。

這樣的相處方式,會讓孩子更容易了解到自己是大千社會的一分子,而不是小皇帝、小公主,可以幫助他們形成更成熟的自我認知。孩子具備這樣的特質,在我們周圍愈演愈烈的「寵娃至上」的文化裡,或許具有獨特的意義和優勢。

5樓:120斤的人

1大人要多說

2給孩子讀繪本

3孩子會說話了,你就得少說。引導他多說,正確的表達4孩子用錯詞,直接告訴她正確用法,不需要糾結他說錯的那個詞,只要說出正確的就行了

5相信孩子有個體差異,別太急太糾結這些

我孩子是個話嘮,誰來救救我,有時聊天還挺有意思,他會一直拉著我說話,我好想睡覺啊

6樓:Tammy

我說的是對小寶寶哈

第一:2-3個月開始就教他a O e i u u 等單韻母,乙個個慢慢教,讓寶寶會發音

第二:先教寶寶說簡單的詞語,如,指著媽媽告訴他,媽媽,盡量讓寶寶看到你的嘴唇動作,寶寶跟著模仿

第三:有一定積累後,擴充孩子詞彙如帶孩子去看超市的蔬果,讓他摸,看,說。理解感受言語的意義

我的寶寶基本上這麼教的,目前語言發育還不錯。

7樓:流蘇如畫

對於孩子的語言認知學習,崇尚蒙氏教育的孫瑞雪在《愛與自由》一書中提到,「不要說一句廢話。凡說的都不是廢話,凡是廢話一概不說。」這正是蒙台梭利「三段式」教育方法的概括。

具體說來,教孩子,尤其是嬰幼兒,不要長篇大論,而要言簡意賅。簡單、客觀、正確是三大要點。命名、辨識、發音是三個階段。

比如教孩子三角形這一概念:

階段一:「三角形」(簡單直接,不必多說其他概念)階段二:「哪個是三角形?

」(加強記憶實物與名稱之間的關係)階段三:「這是什麼?」(事物的確認與強化)對此我還是比較贊同的。

有時太多其他的修飾詞反而會擾亂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在學習新概念時抓不住重點,把他們沒有掌握的概念同其他事物隔離開。大部分的時間,我在教我家娃認識新事物的時候都是直接說名稱。舉個例子,平日裡給她吃葡萄時,我會直接拿著擺在她眼前,反覆念「葡-萄~葡-萄」。

剛開始的時候,小傢伙並沒有回應,但隨著她月齡的增長,漸漸的她便認識並且樂於重複「葡萄」這個詞了。大部分事物我都是這麼教的,但真的就有乙個反面例子:我在教她「書」這個事物的時候,用了「一本書」這個詞,結果沒想到,自此以後,小傢伙拿到書就說「一本」。

很顯然,我贅述了過多,小傢伙混淆了重點。

8樓:文媽Ellie

1、耐心重複說話內容。

2、和寶寶說話時,注視寶寶的眼睛。

3、說話聲音清晰,音調應柔和。

4、用標準話。

5、提些寶寶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寶寶說出正確答案。

6、帶寶寶多接觸外界,引導寶寶說出事物的名稱。

7、多表揚寶寶,鼓勵寶寶用語言說出自己的需要。

9樓:夏雲

大人和他說話時降低語速,引導寶寶把話說完整。如果第一遍回答沒有說清楚大人應吐字清晰緩慢的重複一遍讓他模仿,如果他成功了要及時表揚增加孩子自信。

怎麼幫寶寶學說話?

多跟孩子說話,多給孩子讀繪本 講故事,教孩子唱童謠 唱兒歌,語言的輸入量夠的話,孩子說話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在1周半左右,但不是說因為這個到孩子1歲半才開始幫助他學說話。孩子學說話需要乙個過程。在1歲半之前,需要大量的累積,包括聽和看。所以在孩子出生後,父母就可以有意識的經常和孩子說...

教寶寶學說話是先教普通話好還是先教方言好?

快樂粑粑 其實學習外語不如先學習方言,學習方言有助於孩子以後學習外語打下基礎,方言和普通話同屬於乙個語系,孩子能更容易掌握,而且,由於環境的影響,相比學習外語來說,0 3歲的孩子往往對方言更感興趣。西外學習方言能夠促進孩子認知的發展,某研究得出 能同時流暢的說方言和普通話的孩子更聰明,他們在認知能力...

兒童是怎麼學說話的?

虎皮紗 在嬰兒開口說話之前,他已經有了一段時間的語言積累,有一段時間屬於不會說但能大概聽懂的狀態。當他有意識地叫媽媽的時候,媽媽這個發音已經和這個具體的人對應上了。至於用你 我這些代詞,則是需要他成長到能產生自我意識,認識到自己和世界的分離的時候。對於還沒達到這個狀態的幼兒,說話是不用代詞的,而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