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康德所說的驅使人前行的唯一原因乃是痛苦,痛苦高於快樂?它是不是乙個偽命題?

時間 2021-05-29 23:34:43

1樓:王昱洲

看到很多回答說康德沒說過這個話的。這裡我就做乙個純粹的考據黨。

如果用搜尋引擎搜尋這句話,首先出現的結果是尼采的《權力意志》:

698. 康德說:「對維利伯爵的這些話(《論快樂和痛苦》2023年),我可以肯定地說:驅使人前行的唯一原則乃是痛苦,痛苦高於快樂。快樂不是肯定的精神狀態」。

——尼采《權力意志》張念東 / 凌素心譯

對應的英文版為:

698. Kant says: " These lines of Count Verri s ([Discorso] sull'indole del piacere e del dolore; 1781) I confirm with absolute certainty:

II solo principle motore dell uomo e il dolore. II dolore precede ogni piacere. II piacere non e un essere positivo.

[On the Nature of Pleasure and Pain. " The only motive force of man is pain. Pain precedes every pleasure.

Pleasure is not a positive thing."]

——Nietzsche F (2017) The will to power. Penguin, Cambridge

查詢可知,這裡的維利伯爵指的是Pietro Verri。而這句話的原文則是出自Pietro Verri的《Discorso sull'indole del piacere e del dolore》。康德僅僅是表達了對這句話的認可。

但是,到這裡問題還沒有解決。我們只知道了尼采說過康德說了這句話。但是康德是否真的這樣說過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康德的原著中找出答案。

通過搜尋康德以及Pietro Verri可知,康德曾在《實用人類學》中提及到這個名字:

逐漸消失的痛苦產生不了強烈的快樂效果(如漸漸痊癒的疾病或慢慢掙回一筆喪失的資本),因為這過程覺察不到——維利伯爵的這一原理我是充分信服並贊同的。

——康德《實用人類學》鄧曉芒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英文版為:

Pains that subside slowly (like the gradual recovery from an illness or the slow reacquisition of lost capital) do not result in lively enjoyment, because The feeling of pleasure and displeasure the transition is imperceptible. - I subscribe with full conviction to these tenets of Count Veri.

——Kant, Anthropology From a Pragmatic Point of View [1798, trans. and ed. R.

B. Loude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這個和尼采所說的好像不太一樣啊。難道說尼采擅自改編了康德所說的話?其實,只要稍微在往前看幾段,我們就能看到康德說過類似的話:

可以看出,我加粗的這三段話的內容正好對應了尼采所說的康德引用的內容。但是,這幾段話究竟是如尼采所說的康德轉述的Pietro Verri的觀點,還是康德自己的觀點呢?

另外,根據尼采所說,康德引用的是《Discorso sull'indole del piacere e del dolore》。然而《實用人類學》英譯本(R. B.

Louden譯)中的腳注則認為康德的這裡引用的是《Meditazione sulla felicita》的德文譯本《Gedanken uber die Natur des Vergnugens》。這兩本書的作者均為Pietro Verri。那麼,康德所提及的觀點究竟出自哪一本書呢?

腳注原文:

Intended is Count Pietro Verri (not Veri) ( 1728--1799), author of Meditazione sulla felicita (Milan,1763), translated into German by the Gottingen philosopher professor Christoph Meiners under the title Gedanken uber die Natur des Vergnugens (Leipzig, 1777). The sayings paraphrased by Kant are located on pp. 34-37 of the German translation (Brandt).

亦或者,尼采所提到的康德說的話根本不是出自《實用人類學》,而是康德其他的著作?

還有一點,尼采提到《Discorso sull'indole del piacere e del dolore》的出版日期是2023年,而《Discorso sull'indole del piacere e del dolore》的實際出版日期則為2023年,《Meditazione sulla felicita》為2023年,德譯本《Gedanken uber die Natur des Vergnugens》出版日期為2023年。這其中的差別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由於《Meditazione sulla felicita》和《Discorso sull'indole del piacere e del dolore》皆沒有中譯本或者英譯本,而我又看不懂義大利文或者德文。考據到這一步已經是我的能力極限了。這些問題的答案也只能交給更專業的人士來解答了。

最後,至於如何理解這段話,我想康德在《實用人類學》中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當然,這需要假設這段話確實是出自《實用人類學》)

2樓:世界第一哲學家

你說的會不會是叔本華?康德哪有這麼悲觀。至於是不是乙個偽命題,我覺得不是。

按照叔本華的觀點,痛苦確實是令人遺憾的積極的。越是痛苦人們就越要擺脫它,所以會行動的極為迅速。不信閣下可以試試,絕對有效率到讓你懷疑人生。

而快樂其實就是痛苦的結束而已,壓根沒有意義。

和痛苦並立的應該是幸福才對。人生猶如乙個不停歇的鐘擺,永遠在幸福與痛苦之間來回擺動。

詳細可以讀讀《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人生的智慧型》什麼的。

至於康德我是沒聽說過他還有這齣。

如何理解 Eric Schmidt 所說的,Google 迄今最大的敵人仍然是微軟而並不是 Facebook?

馬斯托 Chrome OS vsWindowsGoogle 的願景是一套基礎服務,一套充滿介面的基礎服務 就像 Windows 系統 而不僅僅是乙個服務 就像 facebook 是社交類服務 那時,Google 將重新定義 OS 當然,前提是機子必須在網路開放的地帶才能使用 Vic 認為檔案系統是上...

如何理解康德哲學中的物自體?

Alice Li 是老子所說的道 是黑格爾踏入的先驗 是特斯拉求助數字渴望獲得的啟迪 是伊隆馬斯克說的構建出表象世界的背後力量 是平庸的人只能借助書本渴望探知,可書本被平庸的頭腦劃為了知識失去的背後所指 是尚不能完全認識於是人類創造各類學科究極千年的探求而殊途同歸渴望求得的圖紙 是表象世界的神,於是...

如何理解佛教所說的 貪嗔痴 ?

宋成軍 人們總是想辦法克服貪嗔痴,但從沒想過,克服這些東西後,人們就幸福了?就能吃飽穿暖,整天無憂無慮了?人們也沒有想過,如果沒有貪嗔痴,這個世界將會怎樣。 m310 貪就是貪愛,因有觸受而生貪愛。這種貪包含了一切的慾望。而我們平時說的 你太貪心了 指的是過度的慾望。嗔指的是怨恨 憤怒的情緒。對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