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亞里斯多德當初「聰明」點說 「我不知道大小的鐵球哪個掉落更快,我這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會怎樣

時間 2021-07-07 19:32:58

1樓:郭群

作為那個時代,亞里斯多德之所以當作權威,是他的學說,能很好地解釋直觀的自然現象,包括並不限於運動學理論,相對那個時代來說是很先進的。

以運動學理論來說,他首先提出了運動與靜止相互轉換的關係。靜止的物體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轉換為運動的物體。比如,桌子上乙個靜止不動的物品,當你去推動時,可以在桌子上運動。

這種原因,歸類為外部原因。當物品離開桌面時,失去了推力,該物品還會繼續運動,直到遇到地面,再次轉換成靜止。這種不需要外力的運動,歸類為內因力。

那麼內因力與運動的快慢是什麼關係呢?在那個年代,不知道萬有引力,他只能想到與物質的量有關了。你可能會問,為什麼不試驗一下呢?

那個年代並不具備現在的時間度量的精度,甚至連時分秒的概念都沒形成,也沒有現在的測量手段,提出速度的快慢比較,已經很不容易了,更談不上定量的快多少的問題。就算進入現代的我們,也不具備宇宙巨集觀和原子微觀定量測量手段,只能靠思維智慧型的想象,只能靠我們已經具備的數理邏輯進行推導。

直到1千多年之後,布魯諾笄付出生命,伽利略付出自由的代價,經過了地心說變成日心說的努力,伽利略的思維實驗質凝了亞里斯多德運動學理倫,伽利略的慣性運動的討索,加速運動的定義,迪卡爾形成的座標系概念,基礎數學的發展,望遠鏡的發明,弟谷經年累月的天文資料觀測,克卜勒對觀測資料的分析,得出行星運動三定律等成果後,牛頓才通過數學的方法,形成了力學三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理論計算的結果與實際天文觀測的資料幾乎完全一致,並指導人們發現了新的行星,預言了慧星的運動週期。才推翻亞里斯多德的運動學理論。

所以說真理是人類的。

真理是人類的,謬誤是時代的。謬誤是時代的侷限性造成,不是哪乙個人造成的。牛頓這麼偉大的哲學家,雖然他的理論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但他還是繼承了那個年代形成的的運動與靜止對立統一關係。

給絕對的運動,找了個絕對靜止,定義了以太這個參考係,給絕對速度的形成提供了理論基礎。其實沒有絕對靜止參考係,對他的三定律和萬有引力的適用效力毫無影響。但是牛頓的以太觀,暗示著這個世界本源是靜止的,有了第一推動力,才有了現在的運動狀態,作為宗教信徒,必須要給宇宙的第一推動力的上帝留下存在空間。

所以說謬誤是時代的必然結果。儘管存在謬誤,也否認不了真理這個人類實踐結晶的光芒。

2樓:蘭秋

這是李佳航MVP這類明星,在今天被網路環境罵的怕了之後,每次發言都要照顧到各方,尤其是自己的立場和下場,做多方面綜合考慮之後才會說的話。

不是亞里斯多德該說的。

3樓:茶哥反雞娃

說個笑話吧,其實做學術(包括科研)就是在當時當世能力基礎上,指乙個方向,好比牛頓吧。對當時的科技社會認知有用就不容易了。

當然,有時候指錯了也是有用的。

然後就有瞎指或者乾脆不指的在那陰陽怪氣的挑毛病,這種人放在現代叫鋼筋,放在吃飯上叫「隨便」。

挑毛病的鋼筋,可能說的是對的,但是對於任何時代,都沒有什麼用處,屬於碳排放控制主要物件。

4樓:Ouknew Oug

科學實驗第一步作出假設。

乙個真正科學研究者,在研究中是不怕犯錯的。

順便,看了問題中的想法,我算知道為啥中國發展不出邏輯學了。都在這玩我也不確定的玄學了。

5樓:ader agodin

亞里斯多德沒有因為兩個不同重量的物體哪個先落地哪個後落地而成為教科書上的反面人物,甚至亞里斯多德本身就是萬聖先師,如果亞里斯多德或者希臘三傑都是你這種和稀泥的態度,這個世界可能還處於中世紀那種狀態

6樓:易凡

那他會被丟水裡淹死的。

大哥!亞里斯多德那個時期的科學是正經的宗教好不好!你敢宣布你這個最高祭司連這點兒小事兒都解決不了?

7樓:wanghonyu

那他就吸不了粉了。。。。。古希臘直到海德格爾之前的「學者」,有乙個大問題是,你必須能說些駭世驚俗的話才能被覺得是個學者。所以他如果說這種簡單明確的話,會被當笨賊的。

順便,海德格爾之後歐洲文科學者不說駭世驚俗的話了,而是說一些除了他自己之外誰也讀不懂而且讀不完(幾萬萬字!)的話。

8樓:

補充乙個很麻煩的角度,亞里斯多德本人對待這一問題的理論到底是怎麼樣的,其實並不容易還原。哪怕我們去翻《物理學》的原文,也未必能夠找到「正確」的答案。以下引述三本不同科學史的闡述,大家會發現這些作者的論述都彎彎繞繞、含含糊糊。

這並不是因為「為尊者諱」,而是因為真不知道。事實上,如果是研究形上學或者政治哲學的人肯定會同意,我們確有可能搞不清亞里斯多德對於某個特定問題答案。但是在物理學領域,大家習慣於更加清晰準確的文字,而低估了還原乙個古希臘人的思想所面臨的困難。

關於亞里斯多德的的落體理論,我之前還寫過乙個答案,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理論是怎麼存在了一千多年的? - 知乎 (zhihu.com)就不重複了。

9樓:高雄

「一加一等於幾?通常情況下,一加一等於二,但我也不排除他等於三的可能。」

你看我這樣算謙遜嗎?

謙遜和含糊其辭模稜兩可是兩回事,在科學上尤其如此。

10樓:鄭莊公

這個不能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因為大小兩個鐵球的實驗很容易做,沒有斜塔,站在一顆樹上也能做吧。沒有鐵球,用兩塊石頭也能做吧。

這麼簡單的實驗都不做,就說我不知道兩個鐵球哪個下落快,我這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是裝AC之間也。

那麼當時真正不能知道的是什麼呢?

亞里斯多德是乙個喜歡觀察思考的人,但是思考不嚴謹。在日常生活中,他發現,石子比雞毛下落快,樹枝比樹葉下落快,雨滴比雪花下落快,那麼這是因為什麼呢?他開始了思考。

他發現石子比雞毛重,樹枝比樹葉重,雨滴比雪花重,於是他就以為他找到了原因,下落快是因為重,物體越重下落越快。由此他總結出來乙個普遍結論——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快。這叫歸納推理,由諸多特殊現象歸納總結出來一般結論。

由這個一般結論,我們就可以推理出來特殊現象。因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快,而大石頭比小石頭重,所以大石頭應該比小石頭下落快。這是演繹推理,從一般規律推導出來特殊情況。

要驗證這個推理,就要做實驗。假設亞里斯多德爬到樹上把大小兩個石頭同時丟下,發現兩個石頭同時落地。這個實驗結果就證明上面的一般結論不正確。

那麼重的物體到底比輕的物體下落快嗎?不知道。只能說有時候下落快,有時候不快。

這個時候,如果亞里斯多德說我不知道重的物體和輕的物體哪個下落快,才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可惜啊,亞里斯多德沒進行第二步的演繹推理,也就沒做第二步的簡單實驗,他只進行了第一步的簡單歸納就以為獲得真理了,讓謬種流傳幾千年。而且幾千年中出現的好幾億人,也沒有乙個人做這個簡單的實驗去驗證一下這個結論,都輕易相信了權威,並且深信不疑,誰反對就跟誰急。

不過不要嘲笑古人,這種情況今天也有,將來還會有。大多數人都是被母機操控的無盤電腦。

11樓:愛吃西紅柿

好奇幾個問題:

1、亞里斯多德什麼時候成反派人物的?你安排的?

2、亞里斯多德什麼時候說哪個球更快的?

3、知道什麼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嗎?你知道孔子為什麼說這句話嗎?

給你翻一下,什麼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意思就是,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別……

12樓:文德奎

用現在觀點看,亞里斯多德確實可笑,但從科學程序看,屬於偉大進步,因為他兩千多年前就開始研究力了,結論雖然錯誤,但方向對,指出研究方向,樹立了批判的靶子,通過批判、研究這個觀點,就能得出正確結論。

13樓:羥基氧

更新: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說亞里斯多德沒說過,亞里斯多德真的說過啊!

亞里斯多德雖然沒有說過重的鐵球下落更快,但是他說過重物下落更快啊!(其實重的鐵球下落更快是伽利略說的,他講述完亞里斯多德的理論後開始舉了兩個鐵球的例子,進而想反駁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物理學》4.8.216a.15-6的原話是「(速度的比)與物體量的比有關

但是亞里斯多德從另乙個角度推論說,因為真空中沒有阻力,所以真空中所有的重物下落速度相同——但是,他認為這有悖上面這條常識,所以最終得出真空不存在!

實際上亞里斯多德《物理學》4.8.215a20-2前面還同樣地推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因此事物或靜止不動,或,如果沒有某一更有力的事物妨礙的話,它必然無限地運動下去」,可惜的是,這個結論仍然被他否定了,因為常識是「原來在運動著的事物會在某一地方停下來」,從而他論證說真空不存在!

以下是原回答,錯誤很多,慎看:

其實亞里斯多德說因為真空中沒有阻力,所以真空中所有的重物下落速度相同,但是他接著否定說這是不可能的,最終得出結論說真空不存在……

亞里斯多德《物理學》4.8.216a11-21

諸位可能會發現譯文中並沒有提到「重量」,而是有個莫名其妙的詞「動勢」。但是其實這個詞 οπ 的含義之一就是「重量」,不過一些學者考察了亞里斯多德在別處的用法,認為亞里斯多德筆下 οπ 的含義是「downward tendency」而不是「weight」[1]。但是伽利略在《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中就是把這個詞理解成重量的,伽利略筆下的人物先簡述了亞里斯多德在《物理學》中的觀點和論證,然後提出了著名的「輕物綁在重物上」的反駁:

Galileo Galilei, Dialogues Concerning Two New Science (New York,1954), pp. 61-3.

接下來做一些不負責任的猜測

亞里斯多德可能是注意到了在一些液體中自然下落的相同形狀的物體的最大速度和重量成正比,和液體的某種性質成反比:

亞里斯多德《物理學》4.8.215a24-b12

然後就推廣得到在所有情況下重物都下落更快……然而他並沒有考慮開始的加速階段,也沒有考慮真空中不存在勻速階段,最後得出的結論就非常的離譜……

另外我覺得亞里斯多德《物理學》這一段的論證口吻並沒有體現出什麼謙虛的地方。

最後吐槽一下,這個回答下竟然沒有乙個人把亞里斯多德的原文找來看(

發布於 2021-05-29

14樓:Einarr

這不叫回答問題,這叫轉移話題。問題是大小鐵球怎麼快,不是面對自己不知道的問題應不應該勇於承認。

亞里斯多德要真這麼說那他和熱衷於各種詭辯術的「智者學派」也沒什麼區別了……(換句話說怕不是連「反派人物」的待遇都沒了)

如何理解亞里斯多德 實體 的定義?

ReHuo 一丁 亞里斯多德的 實體 概念,伴隨著亞里斯多德研究的深入,對於實體的判斷是乙個變化的過程。亞里斯多德是一位問題探索型的思考者,他的概念都是圍繞著 問題 而出現的,把握住問題就把握了方向,實體概念是圍繞著 什麼是存在 這個問題而衍生出的回答。亞里斯多德先分析了 什麼是存在 他思考的角度不...

如何總結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

交流電 亞里斯多德的英文名 Aristotle 前384一前322 你可以自己算一下,他活了幾個年頭 他的背景 古希臘哲學家 博學者 柏拉圖的學生,西方哲學三大扛把子之一。他都搞哪些領域?答曰 道德 美學 邏輯學 科學 政治和玄學。他的作品包括已知最早的形式邏輯研究。19世紀晚期,這些觀點被吸納入現...

怎樣理解亞里斯多德的目的論

蔡時中 人類的行為,或多或少都是有目的性的。但物質 非生物 的運動卻沒有。唯物主義哲學理論的乙個核心想法就是將客觀和主觀分開來。客觀 萬有引力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光折射的目的是什麼?是因為需求麼?還是本來就是那樣子的?如果這個世界的存在,是基於需求和目的而存在的,那麼精緻的乙個世界,必然引導出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