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亞里斯多德 實體 的定義?

時間 2021-05-09 16:27:07

1樓:ReHuo 一丁

亞里斯多德的 」實體「概念,伴隨著亞里斯多德研究的深入,對於實體的判斷是乙個變化的過程。

亞里斯多德是一位問題探索型的思考者,他的概念都是圍繞著「問題」而出現的,把握住問題就把握了方向,實體概念是圍繞著 「什麼是存在」 這個問題而衍生出的回答。

亞里斯多德先分析了 「什麼是存在」,他思考的角度不一樣,其他人是在想如何【定義】存在,而他是說明【存在】是個什麼樣子的?他是在描述存在,既分析和研究—存在的性質、屬性。

首先,他排除了存在的偶然屬性,重點研究存在的必然屬性。比如「乙個有素質的人在罵人」,其中的「有素質」和「罵人」都是對於「人」的偶然屬性,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必然「有素質」和「罵人」。

通過分析和研究,亞里斯多德得到「十範疇」,實體、數量、性質、關係、地點、時間、姿勢、所有、被動、主動。這些都是存在的必然屬性和性質,比如:「乙個男人在重慶12點吃著火鍋。。。。

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屬性。

然後,亞里斯多德就分析這些存在的屬性,像數學只研究數量一樣,哲學要研究存在的屬性是最根本的,就是作為乙個中心點,支撐其他屬性的本質屬性。他稱為 「存在的存在」(on he on) ,這個就是實體。

你以為就結束了嗎? 不,才剛剛開始。然後,亞里斯多德圍繞著 「實體」 寫了更多章節,隨著不同的思考角度側重,出現不同的實體。

簡要的說:

從事物的角度出發,個別具體的事物就是實體;

深入分析事物的原因,事物的形式也是實體。

實體論,從具體事物是第一實體,到事物的形式是根本實體,再到純形式的神是最高實體,這可以理解為亞里斯多德關於存在學說的邏輯發展歷程。從個別事物的整體出發,到分析事物存在的內部原因,再將將邏輯分析上公升到最高,這也是亞里斯多德堅持問題探索腳踏實地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程序。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聚焦在巴門尼德確定的「存在」研究物件,融合了以往哲學的各類複雜的研究物件形成了統一,推動了西方哲學的多層次、全方位系統研究,以及追根求源的理性探索和承上啟下的歷史批判考察。

總的來說,「實體」概念是對 「存在」的研究。

2樓:ALEKO

其他人講了很多,我想區別一下,實體和屬性的關係,實體在定義上、認識順序上、時間上都優先。定義上優先指實體是本質,而屬性是特性和偶性。認識順序上優先是先認識實體後認識實體存在的屬性。

時間上優先指實體首先存在,然後才有依賴於實體的屬性。

3樓:鹽選推薦

亞里斯多德雕像

亞里斯多德反對柏拉圖重視的概念化世界,重視實體與現實生活;

亞里斯多德認為神並不是我們去實踐的乙個物件,並不是我們去信仰的物件,而是我們去思考的乙個物件。

——知識延展——

亞里斯多德把廣義的哲學,即一般性的知識,分為三大類:1. 實踐的,2. 創作的,3. 理論的。

理論的知識是一種不為其他實用目的只為知識本身的知識,如數學、自然科學和後來被稱為形上學的第一哲學,亞里斯多德認為理論的知識是最高貴的;

實踐的知識只研究行動本身而不管行動的結果,如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戰略學和修飾學;

創作的知識是關於材料的塑造和製造的知識,這裡所說的材料往往是語言材料,創作只是詞句的製作,即詩學。

亞里斯多德認為分析學或邏輯學是一切科學的工具。他是形式邏輯學的奠基人,他力圖把思維形式和存在聯絡起來,並按照客觀實際來闡明邏輯的範疇。亞里斯多德把他的發現運用到科學理論上來。

作為例證,他選擇了數學學科,特別是幾何學,因為幾何學當時已經從泰勒斯早期想對土地測量的經驗規則,並給予合理說明的試驗階段過渡到後來的具有比較完備的演繹形式的階段。亞里斯多德還曾提出許多數學和物理學的概念,如極限、無窮數、力的合成等。

4樓:華木棉

亞里斯多德關於「實體」的定義,有這麼乙個過程:

實體是感覺世界的事物,稱為第一實體。→形式以及質料與形式結合的事物是根本實體。→最高實體即上帝,它是永恆的,不變的,是唯一不動的第一動者。

5樓:人間失語

是其所是。是作為主詞的那個存在,作為存在的那個存在(on he on)。

注: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在他的一生中有變化,所以關於他的實體的含義也隨之而變化。

6樓:

是所表示的眾多意義中都與乙個中心意義相關,這個意義就是實體。根據繫詞是聯結判斷主詞和謂詞的用法區分實體與屬性,主詞和謂詞分屬兩類邏輯範疇主詞所指範疇是主體謂詞所指範疇是屬性

實體在定義上,認識順序上,時間上都優先,認為個別事物和本質是第一實體,種屬是第二實體。根據形式和質料活動和潛在所佔比例不同,把具體實體分為由下到上的等級把神歸位最高實體。

7樓:張逸如

已經做出修改和補充。

以下是乙個草率的答案,可能會有錯漏之處,望指教。

對於亞氏而言,對實體的研究是其形上學研究的主軸。要理解實體是什麼,先要理解存在問題。

有以下四種存在方式

作為偶性的存在/是比如乙個人是勇敢的,勇敢對人來說不是必然的,而只是隨附於主體的乙個屬性

作為真的存在真在亞氏那裡代表的是判斷與存在的符合,是一種心理狀態,而不直接關乎存在本身

作為潛能與現實的存在,這個比較複雜,關係到質料與形式的關係。質料與形式對亞氏來說不可分(不像柏拉圖),共同構成了存在者,所以說作為潛能與現實的存在關乎存在者的基本結構

最後是作為存在的存在,是使某物成為某物的存在自身。而作為存在的存在,就是實體。也就是說,實體是存在的本質。

作為存在的存在排除了偶性,而是偶性所依賴的存在本身。在範疇篇中,亞氏作出以下的區分

不能謂述乙個主詞的存在。

可以謂述乙個主詞的存在。

在乙個主體之中的存在。

不處於乙個主體之中的存在。

只有作為邏輯主詞,因而是個體的事物因為不能謂述他物而具有邏輯上的優先性。我們說這個人是人而不能反過來說,我們只能用更普遍的種屬來謂述乙個個體而不是相反。

當我們說到白色,我們必然指的是某物是白色的,也就是說白色這一屬性不可能脫離主體而存在。顯然不存在這個高,這個一公尺,而只能是某個主體具有這樣的屬性。這樣,我們證明了主體顯然是首要的存在。

綜上所述,只有同時作為個體和主體的存在才是嚴格意義上的實體。

之前提到,形式,質料對個體存在者而言不可分,亞氏進一步力辯實體只能是其形式,而非質料或者兩者的合成物。這裡亞氏給出的證明比較複雜。

首先,理論上我們可以作這樣的謂述,這「個」質料是乙個人,這樣,質料由於比「乙個人」還要根本,成為主體的本質。但是,這樣做導致主體這一概念失去規定性,變得模糊不清。因為這個人被還原成質料,而質料作為質料是潛能性的。

構成木頭的質料在不同情況下實現為樹木,舟,家具。後者因為具有固定的形式而得到規定,但質料本身不具有任何規定,甚至我們都不能說『這乙個』質料。如果質料成為本質,我們甚至根本無法描述這個主體是什麼,所以這一觀點是自消解的。

對於本質是合成物這一觀點的拒斥則更直接的諸訴作為個體和主體的實體。只有當我們承認形式作為本質,其規定自身的這一特徵才可以貫徹前面說明的實體作為「什麼」和「這乙個」的事實。

所以,個體事物的本質不能是其物理構成,而形式在亞里斯多德的系統裡不是空洞的。繼承柏拉圖的募仿論(語文不好),亞氏認為事物是有界限的,事物必須有其終點/目的,而不能是不受規定的無限,而原因和目的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個體事物不再歸屬於其形相。

個體事物的本質就是其形式。現實性取代了空洞的形相成為朝向自身,必然回歸自身的存在。

亞氏對實體的規定大致有 :

同一性,我今天和乙個女人結婚,但我仍然是我。實體儘管發生變化,其形式/本質不會改變。

持存性,或者說超時間的永恆在場,注意這與個體的生滅不矛盾,比如被造物(船)的本質永遠存在,儘管個體的被造物會毀壞。

亞氏對實體的研究我們已經試圖澄清了一部分,實體是其關心的存在型別,自然至關重要,但有一點還沒說,終極主體是一般的實體,但亞里斯多德真正在形上學中要研究的實體是神,或者說是存在的最終原因/本原。存在的原因不同於普遍者,它反倒是通過對作為個體的實體(們)作為根本的存在這一事實進行澄清後才昭然若揭的。神與一般實體不同,神不具有質料和形式,神是一切存在者的目的/本性按照各自等級最終共同回溯到的第一目的/原因。

神不是先具有普遍性,而是作為一切個體的共同原因才獲得了普遍性因而不屬於普遍存在者。作為所謂不動的動者,神不是在世界之外,神就是這個運動的宇宙擁有的永恆秩序本身。用海德格爾的話說,世界是乙個互相關涉的意義整體。

而亞氏的體系中宇宙與實體,變化與持存,生成與存在並不矛盾,而是共同構成了和諧,符合秩序而運動的歐多克索斯「天球體系」。

8樓:醒者

亞里斯多德的「實體」也就是現實中個別、具體、特殊的可感事物,不同於他老師柏拉圖把超現實,超感官的一般形式「理念」作為世界的的本體

這樣理解亞里斯多德的實體對嗎?

亞里斯多德的 實體 範疇,這個詞的希臘語是 實體 是 希臘語 是 的第一人稱直陳現在時 的陰性分詞ousa,變成名詞,它的詞義和to on相當,只是不同性。亞里斯多德在 範疇篇 中將 確定為十個範疇的第乙個首要的範疇。說它是其他一切屬性 即其他九個範疇 的載體 hypokeimenon 希臘字hyp...

如何理解亞里斯多德的第一實體和第二實體?

休渢 第一實體 既不述說乙個主體,也不依存於乙個主體。第二實體 述說或不述說乙個主體,但也不依存於乙個主體。例如 這條馬是馬。前者是第一實體,這條馬只能被訴說,就算調換位置為 馬是這條馬 這條馬依舊被述說,而後者是第二實體,因為 馬 作為屬種概念可以被述說也可以述說其它,例如 馬是動物。如有錯誤,望...

怎樣理解亞里斯多德的目的論

蔡時中 人類的行為,或多或少都是有目的性的。但物質 非生物 的運動卻沒有。唯物主義哲學理論的乙個核心想法就是將客觀和主觀分開來。客觀 萬有引力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光折射的目的是什麼?是因為需求麼?還是本來就是那樣子的?如果這個世界的存在,是基於需求和目的而存在的,那麼精緻的乙個世界,必然引導出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