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評價宋明理學?

時間 2021-06-09 21:53:38

1樓:吳金銘

在哲學中不存在正確評價這種事,西方哲學家基本都是認為除了自己,他人都是傻子,即使有正確的地方也只是和自己一致的地方正確。

要從理學來說,理學就是探索萬物根本道理的,哪有不正確的地方?如果有,只能說是指責的人違背了道理。

近代指責理學主要集中在「存天理滅人欲」,認為阻礙人性發展了。這句實際上就是說分析看待事務要從理上認識,不能參雜自己的慾望。凡事搞科學研究的科學家理論家實際上都是遵從朱熹此言。

帶著慾望去研究,肯定只是自己偏見和錯誤的結論。一群不懂科學的俗人才會反對「存天理滅人欲」。

正確的評價理學,就要不帶偏見,不要被情緒慾望所帶動,就會發現理學就是追求真理的正確方法。

2樓:DaRenXin

宋明理學,朱子應該是代表。朱子不用多說吧,故事會一大堆,如岳飛一般被選擇了。

理學,窮理正心修己治人。

儒學的大學序曾雲,熹之不敏……

儒學的中庸序曾雲,熹自蚤歲且嘗讀而竊疑之……

要說朱子提儒學心法兩本,功不可沒,作為儒學後世君子的起點,應該不會不理解吧。

話說顧炎武目睹亡國之疼,也就是朝代更替的,餓殍滿街,燒殺搶掠,所以提出亡國與亡天下之說,提出經世致用的境界。

梁啟超曾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爾等對理學不應該攻擊,尤其理學的境界。

理學是窮理正心,也就是天下之人之物之事的正心。

中庸右第二十二章曾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能贊天地之化育,能贊天地之化育,則能與天地參矣。

如果儒學中的大學,朱子不重視,不去臨終批註,可想,儒學一直以家國社稷存亡為情懷。

無論是范文正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來說。

儒學至矣。

如中庸序云,堯之一言,至矣,盡矣。

至於後世君子能走多遠,算他們本身的造化。

也就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儒學正統十級德位至平天下的一刻,應該是儒學最高巔峰。

但是最高巔峰無非也是所謂的理學,心學,鄭學,關學……甚者船山一派而已。

儒學如果不是為了最後平天下,是沒有必要參乎人世的。也就是為何是儒學呢?

因為只有儒學才有這種能耐。其它都是扯淡與假把式跳樑小丑。

附上大學經典。原話如下:

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

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闢則為天下戮矣!

如果儒學看不遠,所以儒學不得用。而儒學如果真的為了保子孫黎民去,在下相信朱子臨終批註是那句話,大學序的,原話如下:

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出於其間,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使之治而教之,以複其性。

儒學正統,保留其解釋權。

3樓:雷之鼓

宋明理學最被人詬病的是「存天理,滅人欲」,「天不變,道亦不變」等話語。其實操作起來就壞事,還被朱元璋用來做統治思想。先講第一句,是修身明道用的。

古代修養推崇反求諸己,不是要把它推己及人的。道,流變不息,生死不已,變化運動是道的乙個表現特徵,以其變而不變,天之德,自強不息,所以「天不變,道亦不變」。

宋明理學,為什麼宣揚「主靜」?

柚子甜呀甜 主靜 是由周敦頤在 太極圖說 中提出的,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 特別的是,濂溪先生自注到 主靜 無慾故靜 此處的 欲 是私慾而非正常的慾望。比如,談乙個女朋友是正常慾望,而同時談好幾個女朋友就是私慾,是不正當的,應該摒棄。所以,儒家是認同人性中正常和必需的慾望 即食色性也 但也需要節制...

宋明理學為什麼會世俗化?

已登出 任何一門學問,在往世俗普及的時候,都會有世俗化的面相,宋明理學不例外,但宋明理學本身沒有過多的世俗化,只是有世俗的面相。天理所說的,不是我們世俗意義上的,類似於果報的東西,良知所說的,也遠不僅是道德認知而已。天理是無聲無臭,於穆不已,而又涵攝萬物森然條理的本體。其意義最高,最本源,故稱天,理...

宋明理學入門,求各位推薦書籍。?

哲學考研UP君 1 陳來 宋明理學 陳來先生的 宋明理學 應該是公認的了解宋明理學的經典入門書之一了。採取的是教材式寫法,提綱契領地介紹了宋明兩代二十多位理學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要點,觀點羅列很清晰,非常適合作為了解宋明理學的入門書來閱讀。內容介紹的很全,但缺點是不夠深入,不過作為入門科普書來說,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