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學,兩漢經學,宋明理學有什麼相通之處嗎?

時間 2021-06-14 13:18:06

1樓:閒雲老叟

有啊,其實共同之處有很多,最大的共同之處都是孝。

其實讀懂孝,已經能夠讀懂小半儒典,就是這麼簡單。

閒雲老叟:儒家思想的核心

孝是愛己,愛家,愛族,愛國不斷地衍生的愛。

剩下一小半就是仁,而各個時代的儒學不同,主要是對仁的詮釋不一樣。

閒雲老叟:天人合一的可持續性發展

仁就是上對下的可持續發展路線,而仁是有盡頭的,而且是有限制的,那麼就有了乙個更加巨集大的觀念,那就是義。

閒雲老叟:儒家思想的演變-義

讀懂了仁義孝,其實儒學沒有什麼迷惑。

先秦儒學看看,其實是充滿了憋屈,因為有志不得伸,所以很多看起平和,但是卻有些憋屈,甚至有部分強詞奪理,比如孟子章句中,對於禮數的描述。

可是到了兩漢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那時候的擴張性和侵略性非常強大,甚至非常的具有攻擊性,十世之仇猶可報,充滿著大復仇主義。

這樣的經學下,造就了漢以強亡的神話。

宋明理學其實不是一回事,宋時的儒學因為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其實不管是氣質還是心理都是充滿著積極向上的,這個理其實是人間正道,如果用最簡單的話來說,那就是這個理就是真理。

真理不是數學物理公式,而是儒家認為的天然公式,比如三綱五常(那時候並不嚴苛,反倒是充滿著辯證)。

而到了明理時期,已經成為了皇權的工具了,徹徹底底的僵化了,三綱五常達到了嚴苛時期,而到了清理時期,已經成為恐怖的三綱五常了。

那麼這些理是什麼基礎上建立的呢?是從孝建立的,孝是根基,孝是骨架。

而如何對待孝,而不能叫孝吃人,那就是仁義的範疇了。

而這時候就是各個經典的區別了。

總的來說,相同的是孝,不同的是仁義。

2樓:「已登出」

和孔孟荀相比,經學逃脫不出君權神授的政治大義。又博採百家(採一點皮毛),尤其是陰陽五行、天天人感應、讖緯迷信。

宋明道學受佛教影響嚴重。很多概念和思路都建立在佛教影響(一定程度保留佛教本身核心,一定程度上曲解老莊)的基礎上,借鑑或批判。吸收先秦儒學的某些提法進一步形而上化、理性化、甚至宗教化。

表面價值觀很類似,實質上和先秦儒學關係不大。

3樓:龔敏迪

相通之處就是魯迅說的「吃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天不變道亦不變」、「為天地立心」,愛說大話是其特色,德是什麼?有權就有德,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腐敗,總是要弄到不可收拾才又從頭來一遍,「海內虛耗,戶口減半」,百姓像野草一樣,被割了一遍又一遍。

4樓:逍逍逍遙遊

前秦算是定了個型。兩漢從「氣」上顯,其主要表現方式為事功和訓詁(乾嘉對漢的回溯通過訓詁而演變到考據,現在也差不多)。此處有乙個漢宋之爭,爭的是理氣、義利之類,簡單說就是後來清人認為宋明理學太虛玄了不務實,然後回溯至漢唐,但是他們只是在訓詁上工夫足,當然今天很多整理好的古籍都是他們做得,然他們並沒有開出事功。

不過亦有真正實學之人,晚明鉅子如顧炎武、顏元(顏李學派)等。

值得一說的是顏元,他早年學陽明,有模有樣。後來又學朱熹,也是一絲不苟。可是當他按朱子家禮的標準去實踐去守喪,差點致死,由此他開始反宋明理學,特別是程朱。

不過他此前也是做足了理學工夫。

而宋明理學算是儒學的復興,是比漢學還純正的儒學,是真孔孟(此點槓多,不過仔細讀文字會發現確實如此)。宋明理學家直接從儒學義理處著手,有點類似於王弼掃象(魏晉玄學)。因為此時的佛道大行,且都在精微玄妙處著手,儒學想要復興,就得在此方面有所建樹。

而先秦儒學文字中,義理系統是有的,特別是孟子,不需學佛老而糅合。

為什麼宋一定要復興儒學,這是一種共識,因為南北朝到唐以來一直是佛教興盛,是外來文化的發展,一定要復興本來的。

先秦是原始擴荒,漢學還是自然發展而成的儒,到宋明理學則須逆而返溯做一段工夫。再到今日,時經近代的大變,恐怕更難。

5樓:Where Free

無非是為了王權與皇權的進一步辯護罷了

儒家的一切地位都是以維護統治者地位來進行交換得來的,從恢復周禮到漢代獨尊到宋明君君臣臣都是如此

先秦文 獻不分,兩漢經 史不分的說法對嗎

文和獻有人說了,我來說說經和史。經和史都是後來四部分類法出現之後的子類,而四部分類法起於六朝。兩漢時期,是經學大盛的時期,史 的這一觀念尚未形成。司馬遷著 史記 是為了 成一家之言 班固著 漢書 是為了 協於六經 也就是說,他們的本意,都不是著史。中國史學觀念和系統的史料編纂方法真正形成,是在北宋。...

請問 現存先秦兩漢時期古書的最好版本,以及哪些合適輔助閱讀的工具書?

周小欠 見李零 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 修訂本 三聯書店,2008年,第19 41頁。先秦兩漢典籍,據 漢書藝文志 著錄,有一萬多卷 13269卷 現存115種。其中先秦60種,秦1種,漢54種 一 先秦古書 60 一 六藝類 13 甲 經傳類詩經尚書儀禮禮記大戴禮記 盧辯注 周禮周易 包括 易傳 春秋...

劉玄為什麼不是兩漢裡的皇帝

張廷濤 我們現在的對於兩漢的認識是東漢人及後來的三中國人兩晉等史學家總結出來的,後人受前人影響。東漢人在編寫歷史的時候,當然把光武帝劉秀當成東漢的開國之君,所以更始帝不會歸入東漢 如果把它放在西漢的話,他之前稱帝的王莽佑不好處理。王莽篡漢,不在漢朝帝王譜系之內,更始在王莽之後,如果放入西漢,那麼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