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三國時期人們名字為什麼都是乙個字?

時間 2021-05-31 21:47:28

1樓:敷陽子

先拽一句: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狗頭)

準確的說,應該是東漢三國時期,王莽改制之前的西漢,三字名還是很多的,隨手拿幾個比如周亞夫,董仲舒,桑弘羊,霍去病,都是三字位列將相的。

王莽改制——也有答主提到——按公羊傳的「譏二名」硬性要求起單字名。後來新朝雖然覆滅,但這個習慣得以保留,演化成了多字名屬於賤名的觀念。

縱觀東漢三國,世家大族都是站在主要舞台上的人,是歷史記錄的主要角色。以貴族自命的世家子弟自然不會起兩字的賤名。但反觀底層的百姓,可能就沒有這麼多規矩,所以我們看黃巾軍的馬元義,張曼成就都是上層社會不齒的三字名。

但底層百姓登上歷史舞台的機會實在太少了,所以我們看史書,主要以兩字名居多。

注:輸入法極度難用,所有錯別字,但不限於錯別字,包括歷史知識的錯誤紕漏,如果有的話,還請諸位大神不吝賜教。

2樓:楊弘楓

三國那時候,人的名字分為:姓+名+字。

姓是家族傳承,

名是父母賜予,多為乙個字,

字是自己後取,多為兩個字。

這種方式標記乙個人,基本上不太會重名。應該是一種自然而然形成的

3樓:

瀉藥。一般認為源於王莽。

陳垣《史諱舉例》中提到:

自王莽禁二字為名後,單名成俗者二三百年。其時帝王既無二名,自無所謂偏諱。宋齊而後,二名漸眾。

南齊太祖名蕭道成,《南齊書薛淵傳》雲:「本名道淵,避太祖偏諱改。」是二名偏諱,南齊已然。

當然,這種說法似乎也沒有很明確的證據。

《萬曆野獲編》就說了:

後漢人無復名,向以為王莽禁之,然而無據。況有馬日磾諸人,則仍復名也。自魏晉後,漸不復然。至五胡盜中原,胡名遂有三四字者。

為什麼清初時期人們的名字都是努爾哈赤 多爾袞 阿巴亥這種的,而後來就變成了玄燁 胤禛這樣漢化的名字?

清末,傳統滿洲人名字的名人也一大把啊,鑲黃旗的依克唐阿 頭品頂戴 鎮守盛京等處將軍,管理兵刑兩部,兼管奉天府尹事務,任兵部尚書 都察院右都御史等官職,有 東北三省海外天子 之稱 佟佳斡啜 這不叫名字奇怪。清初大部分滿人的名字都是用滿語命名的,對於滿語母語者而言,這些詞的意思沒什麼問題,有些甚至很平常...

三國時期蜀漢為什麼不設史官?

何威憲 其實記得以前就在知乎上看到過姬軒亦和酋長兩位大神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章,待會去翻翻。我個人覺得,可以肯定的是,蜀漢絕對是有史官的。黃粱兄的回答裡也提到了 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後主傳 黃氣見自秭歸十餘里中。先主傳 後十四年夏,還成都,成都望氣者雲都邑無宰相位,故冬復北屯漢壽。費禕傳 還有...

為什麼三國兩晉時期經常出現夷三族的事情?

風標路瑪 夷三族的同義詞是殺全家。具體三族是啥前面朋友都回答過了。夷三族的目的是為了斬草除根,從整體上消滅。三國兩晉時期中國的宗族異常發達,聚族而居的情況很多,這使得親族關係密切,且夷三族在執行上難度不大。宋元以後中國進入了大家庭時期,親族關係兩極分化,出現了近的親遠的疏的情況,且聚族而居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