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學的是什麼?

時間 2021-06-01 01:54:59

1樓:

學智慧型,智慧型不是智力或者聰明,智慧型在禪宗裡面是乙個非常高的層次,達到了就可以明心見性,實證空性,遠離煩惱,遠離貪嗔痴,得大自在,自由出入世

2樓:rosemary

每個人的根性都不同,都走在不同的路上。

沒有一條路是直的,畢竟受業的影響,每個人的福德和慧德都有不具足的地方。

但只要心正,所有的彎路都是佛道的累積。

有八種正: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這裡的正,更多是中正的意思。就是以不偏不倚的態度去了解佛法,不偏不倚的態度去做人做事和修行。只有與佛教相關的資訊都可以了解,然後根據自己的興趣深入一門,很快自己就能有判斷力和智慧型,轉彎為直。

王陽明說過一句話:順應自己的本性,順從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絕不是要別處再求乙個凌駕於人心萬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好好生活,好好做人,聽到自己內心善的聲音,聽從自己內心的良知召喚,也就夠了。

不要去向外求,一切本自具足。放下失落,放下渴望。明白了——你是你所尋。

3樓:「已登出」

就算不想超脫輪迴

那也要做個好人

讓自己好過一點

讓世界多一點愛

不要那麼早滅亡

對於想要好好學的

不反對羅漢乙個人離開輪迴

鼓勵菩薩帶著人一起走

希望有佛常住普度眾生

這就是佛家的思想

4樓:護法居士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言。

吾今後夜當般涅槃。汝等。今者最後見我。最後受化。最後合會。汝等。從今更不見我。我亦不復見於汝等。

汝諸比丘。止莫憂悲。一切所愛稱意之物皆當離散

諸比丘。生法有法有為法。差別法覺知法。因緣所生敗壞之法。若不滅者。無有是處

諸比丘。假使久住會當去矣。

諸比丘。凡有生者無不有死。一切諸行無有常定究竟不變

諸比丘。生死是苦涅槃是樂。汝若欲令未得者得。未達者達。未證者證。當勤求之。

諸比丘。勤修方便慎莫放逸。諸佛世尊以不放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余一切助道善法。

是故汝等當受我化

5樓:煅煜

主要學習、修習的是三十七道品。

至於念阿彌陀佛是北傳的觀點,原始佛教和上座部佛教沒有,也不念阿彌陀佛。

在流行上座部佛教的國家和地區修習止觀的比較多,也有學問僧,專門做佛學上的研究,不論居士還是出家人持戒是必須的,那是美德的訓練方式方法。

三十七道品可以參考雷迪西亞多的《阿羅漢的足跡》。

佛教徒最終能悟出什麼是非佛教徒所不能悟出的?

戒色養生念佛護佛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但行善事,莫問前程。心經全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

佛教徒的邏輯謬誤?

我一向不解決別人複製貼上的草包佛學問答,既然都提問了,不然這樣好了,去我的首頁 菠蘿樹 搜尋我的回答,然後提出質疑。盡我所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約法三章。一。一問一答,不跑題,使用四種模式回答。單一形式的解說 分析形式的解說 反問形式的解說 不解說。二。我答對了,你得說對。你認為我答錯了,請給出正...

上座部佛教徒如何看待大乘佛教徒如實知見輪迴這件事?反之又如何呢?

普波居士 這就如同上學。我們上小學時懂得了2 1 1,看到中學生的1 2的題,認為他們有問題。等上了中學才知道了1 2 1。小學畢業生和中學畢業乃至大學畢業是絕對不一樣的,這個一定要知道。小乘就相當於小學生 大乘相當於大學生,但也是從小學公升上來的。小乘的涅槃是有餘涅槃,大乘是無餘涅槃。這是本質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