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大學 中的 止於至善?

時間 2021-05-07 04:55:40

1樓:求漁

魚止於水,鳥止於林,人止於至善

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從根源上是不需要理解的至善就是人的天性,本應渾然天成

那為何要作《大學》這本書?答案是人違背了天性,這本書的目的是提醒我們去恢復它。

2樓:舶尋bruce

個人見解,止於至善的理解,從機器學習優化的角度,止於就是演算法收斂,至善就是全域性最優的意思,傳遞一下正能量,換句話說就是,不管人生或者讀博的路上有多少個鞍點,區域性極值(坎坷,舒適區),只要梯度方向(人生方向)正確合理的,並且堅持住,最後人生會盡量收斂到到全域性最優(止於至善)。

3樓:張易傑

這個問題問的特別好。何為至善?老子曰:上善若水。水的特點就是至柔至順。這在易經即坤卦。坤卦的特點就是柔順。

何為止於至善?艮,止也。止於至善,即《易經》的謙卦。

謙卦,六爻皆吉,當止則止。故曰:謙。

六爻皆吉與老子道德經說的: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故無憂,有異曲同工之妙。

謙卦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可謂至善。

4樓:

人生短暫,誰都有百年之後。有人說:有人生死輕如鴻毛,有人生死重如泰山。

為何輕?因為不向善、不向上,為何重,因為,向善、向上。我堅信,至善,是世界的本源,是推動因緣創生世界的第一念原動力。

趨向至善,回歸至善,是宇宙的最高真理,是世界的本質,是人類生存的最大價值,是人類生活的最大意義。

至善被隱沒的人間,

是黑暗的世界。

光明的世界,

就是至善在人間得到彰顯。

本性禪師

5樓:小小薩摩醬

止,可以理解為停止於,也可以理解為達到。至善,最好的最善的,往往不是在度上最為強烈的,而是最恰到好處的,這和中庸的「和」思想是相通的。在儒家道義中,無論是修身齊家,還是治國平天下,要做到「內聖外王」就要達到止於至善的境界,做到最恰到好處。

然而現實中,做到事事止於至善是很困難的,所以大學在強調三綱(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的同時,更強調修行,即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6樓:墨小二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不僅要自明明德,還要推廣給別人,使別人也能更新自己,改正自己。而止於至善,則是對真理的終極追求,這種較真,倒是跟普通大眾的「差不多就行」、「難得糊塗」的處世哲理截然對立,也跟心理學常講的「你改變不了任何人」背道而馳,我以為,乙個勤學好思、懂得更新自己的人,是可以被改變的,而乙個愚鈍的、不求上進的活物,當然不可能改變。

《大學》開篇就講出「止於至善」,說明追求終極真理應當是一切修為的前提。

7樓:

一、見仁見智是自然而然、勢所必然、理所當然。

相對主觀有客觀,

相對唯心有唯物,

相對微觀有巨集觀,

相對已知有未知,

相對相對有絕對,

相對太極有無極;

相對有不斷創造,絕對有不斷侷限;

相對問題會不斷化解,絕對問題會不斷產生。

二、心跳呼吸、冷熱苦甜、吃喝拉撒、恐喜悲怒、思想行為、生死病康、胖瘦美醜、男女老少、壽夭殘健、愚智拙巧、成敗禍福、公私正偏、是非順逆、明暗虛實、親疏利害、治亂分合、連斷彼此、強弱滅生、增減有無、新舊來去等。

三、無極太極解說宇宙自然

空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陰陽:相互消長,此起彼伏;

動靜:陰陽動靜,緩速顯隱。

四、宇宙自然是道

道宇宙自然合和無極太極:

1.一化二:陰、陽,

2.二化三:陰、太中陰陽和合、陽;

3.陰化二:陰中陽、陰中陰,

4.陰化三:陰中陽、陰中陰陽和合、陰中陰;

5.陽化二:陽中陰、陽中陽,

6.陽化三:陽中陰、陽中陰陽和合、陽中陽;

7.合和為一。

人知行自然合和太極無極:

陰中陰陽和合,合情合理:慈、靜、行、退、柔、舍、文、信、曲等;

太中陰陽和合,合理就好;

陽中陰陽和合,合法合理:嚴、動、止、進、剛、取、武、疑、直等。

五、太極道無極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局內常迷局外清,只因心在此局中;

化去所有及身心,一無所有身山明;

太極有無無極無,易行無有有無通。

六、無極道太極

道是宇宙自然;

一切文化、學術、宗教等,為人體悟道而解說道;

無極零,無無有;太極一,有無有;

無極通同道合和太極。

七、道若有其他的一切世界,都必然符合太極無極;

無極合和道同通太極;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周而復始、無終無始。

八、宇宙自然自存在

空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陰陽:模擬物事,矛盾統一;

動靜:善惡吉凶,緩速顯隱。

宇宙自存在,空間存在的過程是時間;

自然自存在,陰陽存在的過程是動靜;

自然宇宙矛盾統一。

九、道自存在

相生是相生亦會相剋,

相剋是相剋亦會相生;

道不會僵化,自有變化,

變不會失序,自有規律;

無終無始,生生不息。

十、八卦易經1.先後天八卦南是幹離,互相重疊是同人大有,同人綜大有,錯師比。

2.北互相重疊是師比,師綜比,錯同人大有。

3.東互相重疊是噬嗑豐,噬嗑豐綜賁旅,錯井渙,井渙綜困節。

4.各排列得出:

先天: 後天:

北:師、比北:比、師

南:同人、大有南:大有、同人

西:節、渙、旅、豐西:困、井、賁、噬嗑

東:噬嗑、賁、井、困東:豐、旅、渙、節

東北:小過、中孚東北:頤、大過

東南:大過、頤東南:中孚、小過

西南:觀、臨、大壯、遁西南:公升、萃、無妄、大蓄西北:大蓄、無妄、萃、公升西北:遁、大壯、臨、觀5.南北不變,東西、東北東南、西南西北互換。

6.按上面方法將乙個八卦轉180度同另乙個排列,得出另外24卦,餘十六卦如圖。

8樓:

一、事理當然之極

先看「事理」二字,《大學章句》中,我們可以在「止於至善」前後看到朱子對於「事理」的兩條相關闡述。其一在朱子釋「明德」時,朱子認為「明德者,人之所以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本句之中,朱子直接點明「理」這樣的乙個東西,是要去「應萬事」的。

其二在朱子釋「致知在格物」時,朱子說「物,猶「事」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因此,這個「事理」是通過「格物」而求得的

兩句相對理解,我們可以得知「事理」,是通過格物而求得,又要用它去接應萬事。

我們接著看「當然」。當然,直接理解就是「應當這樣」「應該這樣」的意思。作為「應當」「應該」的「當然」,是在價值判斷層面上而存在的

粗讀《大學》時,稍有不慎,即易陷入對於「至善」的爭論與詭辯之中,讀到「當然」二字,則有所質疑,此處也可見得朱子用字之精微。正因為「當然」,所以至善層面上的事,是所有人所應當做的,應該做的。它是道理意義上事,是一件「理必如此」的事。

不論是否能做到,而是應當去做,應該去做的責任天然就在那裡,無所逃遁。如果一定要追問「至善」在現實意義上能否做得到,《大學或問》中兩條解釋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在此列舉如下:

「曰:夫子非不明德,其歷諸國,豈不欲春秋之民皆止於至善?到他不從,聖人也無可奈何。

」,曰:「若使聖人得位,則必須綏來動和。」又雲:

「此是說理,理必須是如此。且如『致中和,天地位,萬物育』。然堯有九年之水,想有多少不育之物。

大德必得名位祿壽,也豈個個如此?只是理必如此。」胡泳。

問:「切磋琢磨,是學者事,而『盛德至善』,《或問》乃指聖人言之,何也?」曰:「後面說得來大,非聖人不能……」

從「當然」二字出發,我們可以明了,「至善」是確然是一件極大的事情,是非聖人不能的事情。而此處的聖人也是道理意義上的聖人。對於諸學者,「至善」之事須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節一節做下去。

道理上當作,必須做,而事實層面上是否做得到,卻是無需去糾纏的事情。因為在這裡,真正重要的是其「當然」性,是「理當去做」。因而,我們追求的實際上並非是那個所謂完美的結果,而是做的行動,做的過程。

求當然不求完美,即是此意,理必如此而已。

至善,只是十分是處。賀孫。以下止至善。

凡曰善者,固是好。然方是好事,未是極好處。必到極處,便是道理十分盡頭,無一毫不盡,故曰至善。僩。

至善是極好處。且如孝:冬溫夏凊,昏定晨省,雖然是孝底事,然須是能「聽於無聲,視於無形」,方始是盡得所謂孝。履孫。

至善是個最好處。若十件事做得九件是,一件不盡,亦不是至善。震。

在這裡,朱子強調「極」字需無一毫不盡,無一件不盡,要把十分全部做到。正因為此處的界定,使得「至善」地位極高。

的,「理必如此而已」,因而學者求「至善」重在做的過程,接受「當然」的召喚而做,不論接應萬事的結果如何。

二、必至於是而不遷

一方面,由於人身上兼具多重職分,當其在面對不同的事時,身上呈現的職分也就不同,因而這些事件本身會帶給人以不同的召喚。為人臣當止於敬,為人子當止於孝,為人父當止於慈….當具體做敬,做孝,做慈的時候,至善的標準都是不同的。

在《語類》中朱子做了這樣的論述「如『為人君,此於仁』,固是乙個仁,然仁亦多般,須是隨處看。如這事合當如此,是仁;那一事又合當如彼,亦是仁。若不理會,只管執一,便成一邊去。

如『為人臣,止於敬』,敬亦有多少般,不可只道擎跽曲拳便是敬。如盡忠不欺,陳善閉邪,納君無過之地,皆是敬,皆當理會。若只執一,亦成一邊去,安得謂之至!

」也就是說,朱子認為唯有「隨處看」,依事而變,才能讓「至善」的具體實現不至於「執一而去」。

另一方面,當不同的人面對同一件事時,由於每個人在此時所擔負的職分之不同,職分對每個人的要求也就不同。因此,每個人所要做到的至善也是不同的。如果我和君主共同面對一件事,而我以臣子身份,做了君主當做的事情,哪怕做得很好,也是超過了我所當止之善。

朱子「各止其所而行其所止之道」,即是此意。

從「止」字之中,「至善」的意義進一步得到闡明,「事理當然之極」的「當然」具體到個人就是由職分之不同而界定出來的。因而「至善」之中,包含著「萬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物之各有所止」的意味在。

「至善」境界既至,就必要止於是而不遷。《傳》中引「《詩》雲:『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詩》雲:『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即是為了說明,「物之各有所止」,人與鳥都要止其所當止之處。

而經之三章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本、末、先、後均有其所當在的位置,知其先後,也就是知其當止之處。能做到這個地步,也就近「道」、近「至善」了。

「物必有則……萬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則安,失其所則悖。」倘若不能止於其所,不至或超過都會悖而不安。當我們為「職分之所當為」的事情的時候,這些當為之事也塑造了我們自身,使我們成為我們所應當成為之人。

而當我們不能至於此,或不能止於此之時,我們的行為本身就與我們自己天然所具備的職分相違背,形成內在衝突,不安之感自然而生。

如何理解Flask中的藍本?

Jaraxuss 個人理解 你的筆記本上有很多介面 USB 電源介面 SD卡槽 耳機孔 HDMI 可插拔檢視 等等 隔壁老王的電腦,就一type C口 藍圖介面 其他的介面只能通過type C的擴充套件塢 在藍圖中新增url規則 再接到電腦上 註冊藍圖 老王下班,直接拔了那一根type C走人 取消...

如何理解 Javascript 中的 Promise 物件的狀態不受外界影響?

胡小濺 你說反了,Promise 的狀態就是靠外界修改的。它自己並不會自發地從 Pending 變成 Resolved,它只是將可以改變內部狀態的 resolve 和 reject 方法暴露出來,由使用者決定什麼時候改變狀態。唯一的限制是狀態只能改變一次,一旦從 Pending 變為其它狀態就不再受...

如何理解中醫中的「氣 ?

理易知新 相同的問題應有相同的答案。通過一些太極拳修煉者的體悟,感覺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中醫中的 氣 的概念應該是人體的一種機能,是受神經系統調節的生物化學應激反應的機能。人在睡覺的時候 氣 血也會執行,說明這種機能很可能是由腦幹區域控制的基本運動類的潛意識 無意識 的神經調節生化反應 太極拳練習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