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與哲學的區別與聯絡是什麼?

時間 2021-05-06 11:34:42

1樓:hk999

佛學不是人學,哲學尚屬於人學。 哲學須用人腦和思維,佛學不用人腦和思維。本質就這麼各區別。

唯一的聯絡,就來自於被雙方拉扯中的你。

2樓:禪通居士

佛法不能稱為佛學,因為佛法不是一門用來研究的學問。

而佛法與哲學最大的區別是:哲學是意識層面的思維想象法,是世間法,是基於世間現象界而作出的推理、猜測與想象;而佛法是佛因為正遍知的緣故,把法界的規律與法則通過種種善巧方便為大眾宣說,是究竟的、能令眾生真實得解脫、能令眾生成佛的世出世間法。

世間的種種現象境界只是真實法執行時產生的種種影像,就如同電腦執行在螢幕上產生的影像,因此《金剛經》中有偈頌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現象界的事與物都是無常變化的,是不能作為證成道理的依據的,而對於現象的探索、實驗、鑽研也是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型的,真正的智慧型不因「取」而得、因「舍」而得。

依靠實踐總結的種種規律也只能稱為世間的道理,而不能稱為真理。就如同電腦遊戲可以隨便編寫,根據遊戲得到的規律永遠不能成為真理,比如遊戲中的人通過實踐得出最高只能公升到100級,或許哪一天遊戲更新了就可以公升到150級了。而只有捨棄對遊戲這個幻想的執著,息心斷惡追溯本源,先找到螢幕影像法之外的真實法——電腦,在反覆觀察、了解了電腦後,再不斷發掘電腦本身擁有的種種功能,只有這樣才能算是真實的修行,而不會永遠在輪迴中打轉了。

入得寶山來,必不空手還!禪通達

3樓:桑葚

然後,兩者的聯絡就是,神學是哲學史的一部分,強調一下是哲學史的一部分,不是哲學的一部分

至於那些說神學高於一切或者是他們口中的佛學,我覺得沒什麼可與這些人爭論的,因為與他談論的是他未涉及的領域,包括有些看過哲學史的人也有走馬觀花看完什麼都理解不了的,和他們也沒什麼可唇槍舌戰的,唯一能說的就是,你先去看一本西方哲學史,慢慢看,看懂了,你再過來爭論,也比較有說服力

4樓:普波居士

佛學與哲學的區別在於,佛學是講出世間法,哲學是講世間法。

如今的哲學主要是西方哲學,東方和希臘哲學基本沒多少市場。西方哲學主要是以黑格爾那幫子哲學家為主流,而他們的哲學理論基礎都是汲取於印度佛教的哲學方式,以唯物、唯心來說教。當然佛法的哲學觀點分為唯心、唯物和唯識,只是唯識太深晦艱澀,西方人怎麼也沒搞懂,就被放棄了。

這就是佛學與哲學的聯絡。網上也有這方面的文章,應該可以搜尋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一查。

5樓:Jabberwocky

佛學和哲學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本定律上的。

哲學的基本是邏輯學,而邏輯學裡最基本的一條定律是P != NP也就是說你不能說我手上的書,既是本書,又不是本書。

佛學的基本則更為駁雜,但在佛學裡面可以是P = NP也就是說我手上的書,可以是本書,又不是本書。

比如說中觀學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

佛學有自己的理論體系,不依據邏輯學中的基本定律來發展。

比如說一本書,可以既是本書,但對於書上的蟲子來說,這本書則是食物。

所以這本書,既是書,又不是書。

哲學的判斷主體是人,

佛學的判斷主體是「無我」。

6樓:思前 想後

區別:哲學是建立看待世界的方式;佛學是破除一切看待世界的方式。(包括人生皆苦,這種看待方式最後也是要破除的。)

聯絡:學了以後沒有踐行,生活沒有一點改變的話,兩者都是yy,沒啥區別。

7樓:super玉

佛家講明心見性

8樓:我想吃炸雞

哲學,呵,哪有什麼盡頭。

佛學的中心是人,生死問題困擾了人無數年,也將永遠困擾下去。

佛學有一種稟賦,感受人生無常以及生死無常。我很憤恨那些我思考了很久也沒有答案的問題,我給出的理解,又有何是非呢?我思考並痛苦著,聽我勸告吧,奮鬥著活著。

記得佛學要人斬斷煩惱,就是無苦。我聽過乙個關於彌達斯國王的古老的故事,相傳他長久以來都在森林裡苦苦尋找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導師西勒諾斯,在不捉到它的前提下。而當西勒諾斯終於落到了國王的手裡時,國王立刻迫不及待的請教他:

什麼東西對人來說是最美好的?剛開始精靈木然呆立,一言不發,直到國王把它逼急了,西勒諾斯才爆發出一陣尖笑,說道:「可憐的浮生啊,無常與苦難之子,你為什麼要逼我說出你最好不要聽到的話呢?

那最好的東西你根本就得不到,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為虛無啊!不過對你來說次好的東西倒是好辦,那就是——立刻去死。」

9樓:Bear

或許我可以說佛學是超越經驗的,可能也是超越我們認知和理解的。因為或許我們只能對我們可以理解和認知的事物來思考。如果「真理」恰恰不是我們理解和認知的那樣,那我們如何知道。

也許我可以說這就是「哲學」的侷限性:我們只能對我們所理解和認知的事物進行思考,但是這個世界並不是人為創造的,「真理」或許並不是我們之前思考的那樣。所以佛學教導我們不要去「分別」,而要去「實踐」佛法,一點一點去明悟「真理 。

或許因為「真理」並不能被我們所「理解」,只能靠「觀照」。

10樓:

科學講究證偽,哲學講究認識,神學講究心安。佛的法身看哲學,化身看神學,證道走科學。佛學涵蓋上述三種,但是佛學裡面的哲學意義上的部分只是整個哲學範疇裡的一小塊。你選什麼了。

11樓:

《中峰廣錄》卷三十之《中峰和尚行錄》雲:「任以百千聰明,一一把三乘十二分教,千七百則陳爛葛藤(比喻禪宗的千七百則公案)、百氏諸子,從頭註解得盛水不漏,總是門外打之繞,說時似悟,對境還迷。」

12樓:

請這個答案下認為「佛學超越哲學」的同志能夠哪怕是簡單說明佛學超越了近代哪位先生的思想。我隨便列幾個,例如休謨、笛卡爾、斯賓諾莎、貝克萊、康德、黑格爾、叔本華、尼采、費爾巴哈、馬克思。最年輕這位也死了一百年。

下面是我的乾貨:

佛學在最初提出的四聖諦,苦集滅道,指出了如何通過反思而達到意識解放。悉達多在講述他領悟的道理的同時借用了大量的傳說和寓言,而後世的一些蠢人則將這些當成實相,因為他們認為佛是不妄語者。為了解釋這些傳說和寓言,他們發展出了一系列世界觀和各種理論,例如阿賴耶識與輪迴等等。

而隨著佛學的進一步發展,佛學一方面被世俗化,變成普通人都可以隨便參與的宗教活動;另一方面被神秘化,變成超越一切的宇宙真理。

可是當我們深入研究佛學的理論核心時,通過使用四法印去掉那些牽強附會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悉達多的思想具備了樸素的辯證法內容,至少也認識到了世界的運動本質。但是「實相」、「無為法」、「真如」這種說法,到底是指世界的絕對真理,還是指運動自身,還是指意識的實踐過程,我並不清楚,不同的佛教徒、佛經給出的說法也都不一致。而這就決定了佛學到底走到了哪一步。

當然,以前我覺得佛學已經達到了辯證法的高度,可是,我至今沒看到乙個能夠通曉哲學的佛教徒,神棍到是一群一群的。因此現在我很懷疑,也許佛學最多隻到貝克萊吧。

無所謂,反正我談的是我的佛。

數學思維與工程思維的區別與聯絡是什麼?

潘雋永 我覺得數學思維解決的是主線流程的問題,不關注細緻末節 而工程思維,是要考慮實際落地的,要考慮各種各樣的情況,尤其是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非理論的問題。 疫情期間泉州市樓倒塌事件走了29人,這段時間我被作為工程領域的專家抽調去核查房屋,一共核查190棟房屋,涉及鋼結構 石結構 木結構 框架結構 磚混...

近代哲學與古代哲學的區別?

張騫 古代哲學更貼切於世界是什麼?什麼是世界?任何人沒有基礎都可以思考研究,現代哲學更專業化了,沒有底層的鋪墊很難去弄明白。他是需要訓練的,哲學更像一門課程。教你思考,然後才是你自己思考。難度更大吧,畢竟要打破自己思維。我們知道邏輯並不是天生的,要靠思維訓練。大概就這個意思吧,共勉,不完整不夠清晰,...

知識與見識有什麼區別與聯絡?

深度生活 知識是公共認知體系裡的內容,不需要每個人都懂,只要整個社會有人懂就行,甚至不需要當代有人懂,歷史上,未來有人懂也可以。見識,見而識之,是個人的,隨著個人成長的時間線積累而成的個人認知內容。見識是賴以決策的基本盤,是個人人格形成的重要支撐。當個人才學習知識後,知識就變成了個人的見識,所謂 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