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南韓人是用什麼讀音讀漢字的?

時間 2021-05-29 23:35:57

1樓:樂橙

在2023年以前,北韓書面上通用的是漢字,就是說他們的書,信等等只用漢文本,那就是他們僅有的文字,當然確實是借鑑中國的文字,但是那些漢字的讀音卻不是我們現在念的讀音,而是他們獨有的韓語音。就是說用漢語來寫字,但是沒有學會漢字的發音,所以仍舊沿用他們本國用的韓語音來念,比如書上寫「百姓安居樂業」,但是念起來就是現在韓語的發音,還有一點就是只有達官貴人才會學那些漢字的寫法,平常的老百姓只會用韓語交流,不會寫字。因此和中國以前的朝代進行交流時,他們有乙個機關是設定翻譯官的~直到2023年,世宗大王(一萬韓元紙幣上的就是世宗大王)為了使百姓也會寫字就創制了現在大家所熟知的韓字來紀錄他們的韓語。

2樓:阿素喇

僅就個人粗淺了解試答下,古代的東亞漢字文化圈中,越韓日都是文言和口語分離開的,文言文的掌握者是非常小的文人和官僚集團。漢字的讀法根據不同時區不同地區的流傳,讀法也頗有差異。如越南漢字詞從漢唐時傳播廣泛,和古代西南官話很多相通。

日本的漢字詞從北韓半島傳來,到唐才大量吸收,受吳語吳音的不少影響(「音讀」),此外日本有「訓讀」,即用自己的語言重讀漢字詞。而南韓歷來是中國附屬國,文化一脈相承,但不同時區和政權都有差異,比如高句麗和北韓王朝就區別不小。總體而言,受上古漢語影響甚大。

現代韓語承襲自北韓王朝時期,很多漢字詞的讀音值得考究其源流。舉例:四面楚歌,韓語讀作「撒面出鍋」,大王,讀作「特誒網」,世子,讀作「斯誒幾」等等。

但韓日越都無法和中國口語交流,甚至中國內部方言差異也很難溝通。這就產生了漢字文化圈的獨特溝通方式:筆談。

維新志士梁啟超當年避入日本使館就是靠筆談交流的。而筆談僅適用於受過良好教育精通文言文的各國知識分子。

南韓人很多不精通漢字,那他們是如何研究南韓歷史的?

顧JOJO 沒錯,現代南韓年輕人漢字不認識到什麼程度?教授的姓氏 李 字都不認識,南韓人的大姓之一 李 字都不認識,李朝鮮的 李 字都不認識,教授也是驚呆了。然而,以文學為專業的我的一些老教授們,知道的漢字真的比我還多。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現在哪怕是專攻南韓語的人,南韓語的發展過程中離不開漢...

為什麼南韓重要場合都會有很多漢字?南韓人都認識那些字嗎?知不知道是漢字?對待漢字有什麼樣的態度

已登出 韓文是一種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的乙個弊端就是同音字的混淆。比如 防 和 放 的韓語讀音是相同的,所以 防水 和 放水 的韓文寫法是相同的。因此,為了防止誤解,韓文書籍裡重要的地方都會用漢字在括號裡作標註。 南韓古代用的就是傳統漢字 文言文,現在不太用了,但還是有遺留的,就像中國大陸有時候也會用...

為什麼南韓人的名字一聽就知道是南韓人?

辰清 真的容易區分嗎?題主是覺得南韓人只有金樸李這三個姓氏吧。那可不對喲 舉例子 朴正熙,朴槿惠,金泳三,金鐘泌這類的可能是容易看出來。因為漢族姓金姓樸的人很少。但是 白善樺,張勉,許政,尹潽善,崔圭夏,車智澈 大噓 張泰琓 有人說張將軍那個 玩 是取美玉的意思,所以本來不應該是 玩樂的玩 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