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過心 皆還天地 萬物入眼 皆為我有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29 22:26:56

1樓:暴暴藍

你所經歷的所有事情,流經你,使你經歷使你遭受,最後全部都將淡去回歸天地,所有的事情在你看過以後,都只留下你想記住的,與你有關的部分。

2樓:呂光輝

萬事過心,皆還天地。萬事萬物用心思考後發現和天地一樣。這裡的天地是指陰陽,也是指事物的一體兩面。意思就是指萬事萬物本質上可以一分為二為陰陽。

萬物入眼,皆為我有。意思是達到無我的超然狀態後,萬事萬物都為我所有。含義是我不被萬事萬物所束縛。如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一樣。

3樓:祁華勝

每個人在人生經歷中難免有自我設限和陷入自己認知迷霧裡面的時候,天之雲,地之霧,虛無、虛實、以及有無和無為,都是乙個道理,我們的執念和我這個概念越清楚,就越自私,就越離智慧型越遠,古人哲學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理現實。

需要掌握八個思維方式,1、共贏,2、利他,3、無為,4、不爭,5、自然,6、心即理,存天理,滅人欲。7、天人合一,8、因果。

萬般皆由命,一點不由人,雖有凌雲志,也得大步往前走,重頭越,萬事開頭難,需要堅持和韌性,需要忠貞且不渝。

不執著占有和控制,全世界都是你的,你即便是再多能佔多吃,最後福報承載不了,也是過眼雲煙,人生不是你擁有了什麼,而是你不曾失去,很多人為你守護這片藍天,這才是最大的快樂。

萬事過心,皆還天地,萬物入眼,皆為我有?

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世界在我心,心暖花自開,萬事萬物皆有因果,人們改變不了因果,但是能讓自己起心動念間自如,不會因為社會現象難以入耳、入眼、入口,而拒絕接受,相反,更多包容和寬恕,這個世界就是這樣那麼的,醜陋、罪惡、貪婪、無度,不是時代的主流,但是存在依然有其合理性。

我們不要成為自己最討厭的模樣,不要萬事萬物都不放下心上,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像看《活著》富貴和家珍是愛情,那個時代追求的最高情緒價值和我們不一樣,我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家珍一路走開,最後還是好人不償命,壞人荼毒千里,給我們感動的是人性中的善,以及生活更比書荒誕,而我們卻不以為然。

萬物皆有靈,並不是說真的有,還是假的有,我們感知到也好,感知不到也好,花草樹木,山景野怪,哪乙個存在都有自己的情緒和磁場,靈性也好,靈能也好,人家存在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道德經》裡面有一句話,無為無不為,無滿無不滿,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不過多干預天地執行的機制,每一次風起雲湧,每一次血雨腥風,都有乙個無形的手影響著整個格局。不執著占有,你便擁有了全世界。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每乙個人內心深處的想法最後都投影在客觀世界,不是客觀實際太強,無法戰勝,而是我們自己弱小、無助、敏感、多疑、甚至是傲慢和偏見。

四海之內皆兄弟,五湖之內皆哥哥,人和人心比心,心與心的距離是零,架構在之上的虛偽,一名不值。

4樓:夙夜匪懈

互文理解,萬物萬事,皆來自天地復歸天地,迴圈往復,沒有永恆的持有,所以無需執著。萬事萬物,入我眼,進我心,在精神層面上,我已經擁有他們(的訊息)了

「萬物皆虛,萬事皆允」的出處是什麼?

061cs 出處其他人已經回答了,我也是來找出處的,我更傾向於阿薩辛那個,但解釋我並不認同,這應該就是字面意思,前半句跟佛教和道教對世界的認識不謀而合,主要是後半句,我聽過一句話 如果沒有規則,規則會自然成立 只要三觀統一,任何生靈都可領導世界,但隨著時間推移,規則總會因為慾望而發生偏差,隨之徹底崩...

你們對萬物皆虛萬事皆允的理解是什麼?

雷語恆言 總體而言,萬物皆虛,萬事皆允這句話的本義是反教條主義的,因此不能真的就以其為教條去理解。唐雷恆 這句話的精妙之處就類似於 宇宙間唯一不變的,就是永恆的變化。又或者是,唯一的真理,就是沒有真理。這個社會的根基 道德 法律 信仰等 存在於所有人心中,會隨著時間和觀念的變化而不斷變動。所以自上而...

對於 萬物皆虛,萬事皆允 這句話各路大神是如何理解的?

雨山 本科的時候接觸AC系列,現在研二了,終於對這句話有了自己的理解。其實我覺得愛德華 肯威的問題正問在點子上。如果萬物皆虛,那我們應該相信什麼?如果萬事皆允,那我們為什麼不追隨自己的慾望?萬物皆虛,萬事皆允 這句話實際上擺出的是兩個事實 凡人類之認識都不是真的,而世界本身對人的行為並無禁令。真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