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如何理解?

時間 2021-05-14 14:45:55

1樓:約書亞

能夠使他人銳氣有所收斂,能夠潛移默化的化解糾紛,能夠與高尚尊貴的人交通,亦能夠與平凡筒單的人共樂趣,可做到這一切,不是有意的,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2樓:戍成

這一篇老子是在講如何以抽象思維去認知不可見的道。這十二個字不可按字面理解。

譯文:抑制主觀意志,向它物轉化保持自身能量不滅。接受普遍聯絡,完整復現外觀形制。

這是摘錄的,原文在道德經原成道經四章萬物之宗

3樓:音樂人劉川嶺

我最近所理解和其光同其塵:

人活著,活幾十年

我們都追求

好好吃好好穿好好花

好好玩好好奮鬥好好追求好好努力

好好悟好好做人好好負責

好好聽話好好付出好好…

可是,我們有多少時間是真的

好好的像乙隻小貓伸過乙個懶腰

好好的像乙隻小豬睡過乙個好覺

好好的像乙隻蝴蝶觀賞過美麗的花朵

好好的像乙隻小樹吐納著和煦的春風

好好的像乙隻小草體會過Sunny的沐浴?

好好的活好好的活著好好的活一會…

和其光把自己蘊涵在光耀之中

同其塵把自己混同在塵土之中

4樓:是剪子還是布涅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道的存在狀態對於人來講是虛的,但是它確實存在。我們人需要按照道的樣子去做事,不能做的太過分太極端,那樣不符合道虛的狀態。和儒家說的,過猶不及是乙個道理。

淵兮似萬物之宗……道的樣子非常複雜非常深邃,是所有事物的本源和最高領導。因此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的萬事萬物都必須要遵循道,模仿道的狀態。這就是得道的過程和睿智的做法。

挫其銳,解其紛……乙個人在進取的時候不要過分的急躁,不要過分的急於求成,也就是欲速則不達。成功時間點的到來一定會符合客觀的規律,也就是符合道的執行規律。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要遮蔽掉那些不重要的干擾和沒有用的人、事、資訊。

我們要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重點的工作上,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上。這樣做事才更容易成功,才更加的安全穩妥。

和其光,同其塵……我們做人做事,不要去主動顯擺自己已經取得的成就,當別人沒有向你請教,不需要你的才華和本事的時候呢,你不要主動的去在別人面前去亮相去顯擺,因為別人不需要的時候啊,你即便顯示出來了你的本事,別人也不會給你鼓掌。我們取得成功以後,在外表上還要保持質樸和樸素的狀態,和一般普通人一樣的狀態。

湛兮,似或存……湛兮就是似有似無的樣子,有時候看到它了,證明了它的存在,而有時候又看不到它,它似乎又暫時的消失了,就是這樣一種模模糊糊的狀態,是老子講的道存在的狀態。老子也認為成功者的人生存在的狀態也應當如此,始終保持這種狀態,人生才會更加的穩妥,更容易成功。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它究竟是從哪兒來的怎麼來的,我只知道在我們這個宇宙之前,道就已經有了,就已經存在了。

5樓:清風

【老子】:「今天我要講講『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有人說這講的是修行之道,也有人說這講的是處世之道。我要告訴你們的是:這既是修行之道,又是處世之道。你們可以從修行和處世兩種角度去理解這句話。

從修行的角度來看,這話的意思是:你要關閉和外界的聯絡通道,從尖銳、複雜的矛盾、衝突中解脫出來,將自己的塵世之軀、塵世之念融和到光中。

然而在這樣做之前,你得先投入到塵世中去,得先在這裡扎下根來,牢固、穩定地安住於紅塵之中。

那該怎麼做呢?

你得先收斂起自己的光芒,適應這裡的振動與能量。為此你要暫時關閉自己放射光芒的門戶,讓自己不那麼光芒四射、不那麼鋒芒畢露。

倘若一開始你的光就過於耀眼、過於與眾不同,那就容易引起嫉妒、猜疑、敵視,容易陷入衝突與紛爭之中,甚至在立足未穩之時便早早從這個遊戲中被淘汰出局。

而你若能收斂光芒,調和這個光以使其融入塵世之中,那就可以擺脫很多衝突與煩惱,讓自己的塵世體驗平穩、順利地進行下去。

當然,成功地扎根於這裡並獲得了充分的體驗後,你們還是要走上修行之路,走上出塵入光、以塵和光的道路。

我知道很多星際種子難以適應這個世界,尤其難以適應這裡的人際關係。這完全可以理解!因為你們是來自更高的維度,攜帶著更高頻的能量與振動,自然會感到與這裡格格不入。

這並不奇怪,但你們若一直扎不下根來,總像浮萍一樣在紅塵中漂來蕩去,那就無法把自己的光和振動傳遞給這個世界,無法給這個世界帶來提公升與轉變。

為此,我希望你們先以光同塵,放低姿態,落地生根,真正投入到塵世中去充分體驗。等你們穩定於這裡之後,等時機成熟之時,你們的靈魂自然會提醒你們再次轉向內在、轉向神性。那時你們便可以以塵同光、化塵入光,從而在這紅塵深處閃耀出你們原本所是的神聖光芒。

總之,你們要爭取做到——既能由光入塵,又能由塵入光;既能與內在之光相和,又能與外在之塵協同(既能『和其光』,又能『同其塵』);既能成為連線光與塵的管道,又能在光與塵之間自如切換。」

6樓:蝶舞戲春寒

道,很玄妙

正因為這樣,有的時候(感覺)不實用

太高深了,像萬物宗源,無法解釋。

我建議大家,適當地降低氣勢(放鬆,深呼吸),暫時紛解下紛爭(心平氣和),學學別人做的好的案例,找到前輩的共同點。

彷彿「道」又清晰可見了?

我不知道是誰先提出的,似乎是天帝開創的。

7樓:潛心

據考證,此句應在56章,「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此句之義,應為老子在修煉狀態下,如何應對外在炁機作用的一般法門。首先要閉塞口鼻門戶,然後對感知到的具有塵光紛銳特性的炁場給出合適的應對,從而自然的達到玄同的境界。注意,塵,光,紛,銳,實際上非常貼切的描述了炁的幾種物理作用特性。

如有能量集中的銳利性,多頻多重的紛亂性,顯示波光的波動性,和表現為微塵無光的微粒性。

8樓:碧海一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這句話分別出現在第4章和第56章。其中第4章是用此句來說「道」的;而第56章則用此句來說得道者(聖人)的。

因為聖人是循道而行者,所以明白了道也就明白了循道而行者。現在來看這句話在第4章的涵義。

【象解】

根據本人的研究,老子是借助從「九象」體系所得的81個卦象組合進行聯想而得的靈感來創作出《道德經》各章的內容的。具體情況可看此文:碧海一:八卦九象和《老子》的創作方法、分章及章序

與第四章相對應的象組合是坎卦面對艮卦,即左坎右艮。坎卦可象徵流水、下雨,而艮卦可象徵山。

第四章的象組合:左坎右艮

而結合此章的文字,可以推測老子在創作這句文字時,面對此象組合,心中浮現出一幅青山煙雨圖。為了表達出其意境,姑且借用明人戴進的一幅「風雨歸舟」圖(見下圖)來說明。在此圖中,尖銳的山峰在雨中變得圓潤,低下的山腳似有還無;天地間光暗交織混和,弱小的塵埃與強風勁雨交融。

這是不是有點「挫銳解紛,和光同塵」的景象?

明·戴進《風雨歸舟圖》- 圖來自hashoucang.com

【字解】

銳與紛:銳可象徵強力而尖利,過度了會自大傷人;紛可象徵謹慎而糾結,過度了會自限自傷。

光與塵:光可象徵高貴而自尊,過度了會自傲害人;塵可象徵細小而謙卑,過度了會自棄自害。

因此,通俗一點說,「挫其銳,解其紛」可以理解為既有大能耐又不會自大傷人;既謹慎耐心又不會自限自傷。而「和其光,同其塵。」可以理解為既有自尊又尊重他者;既謙卑又不會自棄自害。

【意解】

道能夠如此是因為道是「無」和「有」的統一體。道依靠「無」和「有」平等互生的方式運作。而「無」和「有」平等互生的關係就是陰、陽、和三者的完美關係,所以可以用太極圖來說明。

如果「有」代表強而有力的一面的話,「無」則可代表謹慎耐心的一面;而「無」和「有」是會相互轉化的,即代表強而有力的一面與代表謹慎耐心的一面相互轉化,結果兩者都不會過度。同樣地,如果「有」代表尊貴的一面的話,「無」則可代表謙卑的一面;而「無」和「有」是會相互轉化的,即代表尊貴的一面與代表謙卑的一面相互轉化,結果兩者都不會過度。既然道的兩個方面能夠如此和諧互動,作為統一體的道自然也就能「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了。

通俗一點說,比如夫婦二人,如果兩人能輪流當家,誰也就不能看不起誰,誰也用不著巴結誰。這個家自然就會合作無間,和諧無爭了。類似地,這種情形可以推廣到師生關係、幹群關係以及一般的人際關係甚至國際關係。

而得道者循道而行,自然就是能夠這樣做的人。所以第56章才會用同樣的話來描述得道者的境界。並說達到這樣境界的人,心靈不受親疏、利害、貴賤的際遇的影響。

所以能夠受到天下人的尊敬。

9樓:老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指知行合一,指悟性的知,指本能的知,指'庖丁解牛'式的知,而不是理論上的知,不是理性的知,不是嘴巴上的知。考駕照只過了理論,肯定拿不到駕照。

不管是先知後行、或者是行中有知、或者是知中有行,這都是方法,其最終目的是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所以,知者不會夸夸其談,而是在行為中體現,夸夸其談的人,不是真正的知。

塞其兌兌為口,勿要夸夸其談。

閉其門門,指眾妙之門。眾妙之門是如何開啟的?是分別心。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閉其門,即取消分別心。為什麼?

因為變化來自差異,差異越大,則變化越激烈;差異越小,則變化越緩和。對於人類來講,分別心越強,則個體差異越大,則矛盾約激烈。

以下,就是教你從哪些方面減少人類社會的差異。

挫其銳就如河中的卵石,彼此長時間的摩擦之後,達到和諧共存的狀態。

解其紛紛,糾紛。差異越大,變化則越激烈,如貧富懸殊、文化習俗、階級階層、等等,有差異,必有對立,有對立,必有矛盾,大到宇宙法則,小到人類社會,都是如此。

和其光求同(理解)。

同其塵存異(包容)。

是謂玄同。

玄,分別心之本體,即主觀能動性。理性是因果的變數,玄同,指積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天人合一),使人與人之間更加和平(眾生平等)。

最大可能的消除差異,以致無為。這是目的。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這是本質。人類社會,如何處理好這兩者的矛盾?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道德經》裡,聖人治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知者不敢為,則無不治。怎麼解?

戍成 譯文 所以傳道者理順關係的做法是 思想有變化,行為有篤定。志氣有屈撓,骨氣有堅韌。永遠使民眾沒有主觀意志 沒有物慾。使那些主觀意志者不敢冒然妄為,放棄僥倖之心,這樣就沒有不能理順的關係了。虛心實腹,指思想上要接受道的存在。弱志強古,指行為上要遵循道的自然。 品牌節度使 字面上的意思不難懂。虛其...

道德經有云「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古代人為什麼不無為治天下,反而制定那麼多的律法?

飛不走的掃帚 1.人要群居,且人多了 2.生產需要組織才能更有效生產,需求端才可滿足。3.人不是機器,會影響結果的行為,需要規範。4.由以上三條產生了一系列的規範問題,某程度上形成閉區間,區間的打破根本上還靠生產力的質變 袁簡Grondio 題目中有三大錯誤 1 據帛書原文是 其政紊紊,其民屯屯 其...

歪解《道德經》(10)

吳博文 二戰的時候美國跟我們是隊友啊,打的好不該吹?大E就是傳奇啊,20個星星是每次戰役切切實實打出來的啊,不服你去單挑聯合艦隊? 那時候的美國是盟友,我們是反法西斯同盟,為啥不能為盟友的表現喝彩,不然還要給日帝喝彩?如果日後中美反目,日本能揍美國一臉別人也會為日本喝彩 雖然很難 有什麼想不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