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無為」是真的什麼也不做嗎?

時間 2021-05-05 21:40:48

1樓:陳勝吳廣

無為不是什麼也不做!!!

這個世界除了運動的物質,別的什麼也不存在。什麼都不做,只能走向滅亡。

無為是在弱小的時候不採取攻擊性行為,慢慢發育,等到有能力的時候採取行動。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不是不爭,是不爭不該爭的利益。必須學會分配利益來換取他人的支援。

不爭,無為,不是消極心態,而是主動採取守勢,也就是所謂的戰略防禦,不爭是為了時機成熟時候的爭!!!

2樓:洛晰luoxi

當然不是。

1、「無為」非「無所作為」

老子看來,人們執於已見而與人爭論,是造成社會紛亂之主要癥結。

如果想要消除紛亂,人們就要放棄「人為」之標準,而促進大自然的和諧。

而且不要妄自破壞自然規律,要「法天、法地、法道、法自然」。

所以老子的無為是在有作為之時,必須遵循自然原則,而不妄為。

2、「無為」非』為所欲為」

老子在說明「無為」觀念時,很容易造成另一種誤解,認為「無為」就是任由個人所欲而為。

「無為」固然呈現了超越人為規範之自由,但這種自由乃受」道」約束的自由,也就是自由必須以不破壞自然和諧為範圍。

否則,若只知去除人為而不遵行天道,無為豈不成了為所欲為,而引發另一種紛亂?

3、無為並非沒有立場

只知道去除人為而不知道遵行天道,不但會在主觀意識上忘記該接受之規範,在客觀認知上亦容易疏忽該依據之標準,而誤解無為是沒有立場。

其實,無為並非叫人不可有立場,而是使人必須回歸自然。

無為的意義,是使人們以道為共同之標準、立場,而不要有個人之標準、立場,以免人們各執其所是,引起爭端。

否則,如果人們毫無標準、立場,勢必又將引起一場混亂,這樣就違背了老子消除紛亂的願望。

3樓:茂陽昜

想知道「無為」是什麼首先要知道「無」是什麼。根據知乎文章《理工男解讀中華文明思想中的「先天境界」》的解讀,「無極」就是「無」。無極是由收斂自然而然彰顯出發散的狀態,是由至陰彰顯至陽的模式,是對立統一的本質,是宇宙的起點和終點,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本質規律,是無,是中,也是一。

由無極的模式來分析善惡可以得到惡的收斂自然而然彰顯出至善,此時也是無善無惡的無極狀態。客觀規律就是無善無惡的,所以遵守客觀規律的行為也是至善的行為。所以「無為」就是遵守客觀規律的行為。

4樓:yesman

無為,是一種心無掛礙的狀態,自在,逍遙,做了和沒做一樣。

太陽,滋養了萬物,萬物因太陽而得以生長;但太陽什麼也沒做,它僅僅是自然而然,毫不費力的存在著,萬物自動受益。

如果太陽認為它要為地球上的萬物眾生負責,自己必須為整個太陽系的存在而努力奮鬥,不能出一點差錯,這叫『有為』,即累死了自己,也做不好事情。

5樓:派熊2

我是這樣理解的:

老子是人,我們也是人,只不過老子觀察到,或經驗到,一些普遍而非常基本的事,這些事大部分人都不留意的,所以寫下來。這就等於乙個養生專家發現「人要多喝水,因為缺水會引起很多病症」這種非常基本的問題。

老子經歷到其中一樣最特別的事,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的經驗。

「無為而無不為」,我認為是「不做事,反而什麼事也做好了」。

你可以觀察一下,人生哪種事,或哪種領域,是會出現「無為而無不為」?

其中一件是睡覺,你越叫自己睡,自己就越難睡;越不叫自己睡,越不在乎睡不睡,自自然然就會睡著了。

當你發然哪領域是「無為而無不為」,你就會明白道德經是說什麼了。

6樓:瑞讀書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這是三大原則。

《老子》這部書分道經和德經,在上半部道經,他是反對戰爭的。他曾說過:「大軍之後,必有凶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師之所處,荊棘生焉」,這些都是他在前面所說的反對戰爭的話。

但那是講道,講「本體」的道理,而下半部德經講到「用」的時候,他就主張在軍事上,應該有充分的準備。

《孫子兵法》曾經告訴我們「兵者,詭道也」。詭道是什麼?就是「以奇用兵」,所以用兵要用奇兵。

老子為什麼知道「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的這番道理呢?他說「以此」,就是以下的理由:人生的經驗,歷史的經驗,累積古人的經驗,再由他自己所觀察的經驗,才得以知道這些道理。

老子這幾句話,稍微修改一下,引申到我們個人身上,可以說成「以正做人,以奇做事,以無事創業。」

當然,在某一時間、某一社會、某一環境,尤其在一種非常愚笨的時期或社會中,是需要用一點智慧型的,那是真正的奇,其實那也是正道。

老子曰:「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朴。

」這裡的「好靜」,不是佛家的靜坐,而是中國文化《大學》之道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的靜。

老子曰:「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悶悶的意思,應該是現代白話所說的溫吞吞的、溫溫的、溫和老實的,而不是笨;凡事都是平和,慢慢漸進地,不玩弄聰明,不耍花招,所以老百姓都純樸安分。

而對老百姓的事都「察察」,其結果是「其民缺缺」,缺德,缺錢,更缺知識,貧困到極點。

在做人方面也是如此,不必「察察」,也就是不要太精明了,如果聰明過分,太精明了,就會缺乏德性。《列子.說符》有兩句話:

「周諺有言: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乙個人的眼睛,如果能夠看見深水下小魚的游動,那就不吉利;智慧型太高,太聰明,可以判斷別人的隱私,對於眼睛所不能見的另一方面的事,都會知道,有這樣能力的人,本身就會遭殃。

凡事太過就錯了,孔子也說,「過」與「不及」都是毛病。

老子曰:「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乙個人做人要方正,但不要因為方正,而割捨其他一切;人方正到割裂其他的時候,就變成不能容物了。

為人要清廉,可是不要廉得像刀割一樣,連肉也削掉了。做人要直爽,講直話當然很對,但是如果太直了,就會放肆。人要有光亮,有才華,要放光,但是,不要放光放得太光亮了,太光亮就看不見了,因為刺到別人的眼睛,在別人的視覺上,這光就變成灰暗了。

為什麼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呢?(所謂烹,是文火、細火、慢慢熬燉。)這是告訴我們,處理大事要特別小心,要慢一步,不能匆忙大意。

治大問題「如烹小鮮」,冷靜地思考、慢慢地清理,不要怕艱難。大部分的人沒有這種修養,當問題來時,就被煩惱困住,一下就被打倒了。所以,要懂得「如烹小鮮」的道理。

古人有一副對聯「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矜」是自我的崇拜。

佛家、道家有相同的一種精神:「魔由心造,妖自人興。」什麼是魔呢?你自己的心、你自己的思想,就是真正的魔,走火入魔就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妖自人興」,妖怪都是人把他興起來的。

儒家的《大學》《中庸》是屬於內聖之學,做內養功夫。

佛家所說的外道,是指向心外去求法的就是外道,因為「道」本來就在你自己那裡。

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澗常流。

7樓:郭之景明

認識「無為」應弄清楚一下幾點:

1.無為的行為主體是君王、上位的人、強者,總之不是弱者,不是俗人的你和我。如果將自己作為無為的主體,永遠也不會理解無為到底是怎麼回事。

2.無為首先是不辨、不分、不割,不區別對待,一視同善,不立言施教,這樣才能天下大公。

3.無為指君王不因自己私慾,包括功名利祿施為。

4.無為指君王不因自己所謂聖明智慧型、雄才大略施為,政不己出。

5.無為要為天下提供自由發展、自化自正的外部條件。

6.無為應「損有餘而補不足」,表現為「劫富濟貧」。

7.無為應避免戰爭,不窮兵黷武,不得已而自衛。

8.無為不與民爭利,應給予而不是索取,積德不積物。

9........

8樓:奇蹟人生

這就是典型的只看表面。

《道德經》是要作用到心上的,是在精神層面上去講的。

無為的意思,是不要去干涉自然過程。

為什麼老子要說「道法自然」?

一切都是自然形成,自然生長。為什麼要去干涉呢?

舉個例子,你現在是乙個家長,你有潔癖,總是把家裡面打掃得乾乾淨淨。

你有乙個孩子,他小時候你總是讓他乾乾淨淨的,但似乎這個孩子很懶,也不愛乾淨。

有一天,你叫他掃地。但他覺得地已經很乾淨了,只是有一點點不經意就看不見的灰塵。

第一次他照辦了,可到了第N次。他坐在沙發上無動於衷。

你就很生氣,叫你做點事都這麼懶,再看看那點讓你無法忍受的灰塵。然後給他打上乙個懶、不聽話的標籤。

可在這個孩子心裡,你就是有潔癖,而且還要強迫自己也要這樣做。

你強迫孩子要愛乾淨這種行為,先不說對和錯。

當你看到孩子沒有按照你的要求去行事的時候,你是什麼感受?

憤怒。那憤怒會帶來什麼?會讓你的教導更有效還是無效?

很多家長都望子成龍,給孩子報補習班,講大道理。這些行為背後的動力來自於「焦慮」,你確定在這種狀態下做出的行為是正確的嗎?

所以,無為是什麼?

無為,是要我們放下我們自己的執念,因為它們會影響我們的行為。

無為,是在念頭上無為,在念頭上就不要起心動念。

每樣事物都有其自然生長規律,你是無法改變的。

強行去改變,只能給自己帶來痛苦,也給被改變者帶來痛苦。而結果本身卻不會有什麼變化。

這也就是為什麼做企業老闆,要懂得「放權」。什麼都按自己意志,什麼都要按自己想法,該自然發生的還是會自然發生,而自己卻只得到「疲憊」。

那些只掌控大勢,順勢而為的人。反而會越來越輕鬆。

所以,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要整句話來看,「無為而治」。

是順勢而為,這個為也不需要用多大力,只需要把自己放在大勢裡面就行。

而難點就在是否能先放下自己的執著,從而尋找到大勢。

9樓:袁立巖

無為呀,其實意思非常簡單。

無數個無為成乙個有為。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這兩句意思一樣。

吃飯動了多少次筷子?上班走了多少步?打字敲了多少鍵盤?

能記住的是有為,記不住的就是無為。

每天工作總結,都記錄有為的事。說明這些事掛心,對你來說是難事。其實呢,就是呂祖那句話: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尋誰呢?道不就在眼前麼。

只是現在很多人參經,不是參自己,而是老想著古人說的那些話能告訴你什麼,殊不知經書裡告訴的是真實的你自己。而不是整天在嘴邊說著無為,卻不明白心理為什麼那麼多牽掛。

如何解答老子道德經中的「無為」精神?

阿拉哥 處於 上德 狀態,要無為,保持原來的方向,力度,可以略作了小調整而切忌改弦易轍 處於 下德不失德 狀態,就要無不為,果敢去試,去碰,力求闖出一條生路來,所以切不有可過多顧忌,患得患失以致最後一無所得. 首南門 無為就是有為,有為也是無為,兩者相輔相成,無為是體,有為是用,誰把他們割裂了,就是...

道德經裡教誨人無為不爭,講什麼道衝滿招損,是讓人追求無嗎?

孟正太 因為一些逆境,內心看不透,放不下,想不開,來搜崑崙諧之道的問題,看到了樓主的問題。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但是理解不管道家教人不爭,佛家教人放下,能做到這些的都不是人,那是機械人。麼得感情的機械人,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慾,會憤怒,會嫉妒,會喜悅,會得意。我想了好多天,我不想當天道下麼得感情的機械人...

道德經中的德到底指的是什麼?

瀟財神 威望,實力,影響力等,有形資產 無形資產的總和。德,是獲得了道的實像。道,是如何獲得德的虛像 理論 道德經 如何依據 道 獲得 德 的書。舉一反三 形勢,形是勢的實像,如何創造 形 來取得 勢 例如誰誰 不德 誰誰 德衰 翻譯一下,就是Hold不住了。 覬覦山水間 容,包容,包納萬物的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