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睿時期,魏國為什麼全面轉為防禦戰,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時間 2021-05-13 00:31:36

1樓:宅與不宅之間

打仗這麼大的事情,沒必勝的把握,只要君主不是古惑仔又或者智障,誰願意每天拿命去懟別人?咱是農業國家,不是游牧民族想打就打,想跑就跑搶到了就是賺,咱在生產和打仗的選擇上還得掂量掂量。

此時西線的諸葛丞相七次北方就不談了,東南線的孫權健在,時不時的搞點事也不談了。別忘了這倆家都有天險可守,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下貿然進攻任一一放都不是最佳的選擇。搞好自己拖垮敵人才是上策啊

2樓:

曹睿時期曹魏政權轉入戰略防禦,這是對的。但絕不是被動防禦,戰略的主動權一直牢牢掌握在曹魏手中。吳、蜀漢政權一直主動進攻,恰恰是因為沒有主動權,所以通過進攻爭取主動權。

因為如果不進攻最終的結果就是國力差距越來越大,最終被實力碾壓平A滅掉。

蜀漢受制於國力,孫吳受制於兵制外線作戰不僅壓力大,戰果也不好。他們最希望的是曹魏主動進攻,他們通過堅韌的防守,等待強敵出現破綻,再一擊制勝。這也是丞相和陸都督比較熟悉的套路,就是他們的節奏。

可惜明帝一直不給他們這個機會,攻防的主動權一直就沒有轉移過。節奏一直掌握在明帝手中。

丞相的進攻作戰,勝負參半,但是防禦戰缺百戰百勝。陸遜的防禦戰能力更是登峰造極,三國中後期所有進攻高手都在他手上吃了鱉。面對這樣的對手,進攻真有可能被一路反推重蹈袁紹的覆轍

而明帝在戰略防禦孫吳、蜀漢政權的同時還滅了公孫淵和軻比能,剪除了北方威脅。可見在防禦上曹魏政權還是游刃有餘的,並沒有拆了東牆補西牆。

結論:進攻有5成勝算統一天下,防禦卻有9成9勝算統一天下,缺點是需要幾十年的休養生息。那麼如果你是魏明帝你會如何選擇

3樓:

當時曹魏帝王早已無需江南西蜀等民少的地方,甚至東吳西蜀全國之力都打不贏魏國,而曹叡一統天下是大勢所趨,當務之急是如何遏止日益膨脹的世家大族

4樓:曹肅

根本原因是打不過啊,那些說什麼道路險阻,悶頭發展的人,怎麼解釋後來鄧,鐘2人領兵滅蜀?路變了嗎?山沒了嗎?

還是魏晉憋了一波放大招了?根本原因是吳、蜀變弱了,不僅良將名臣亡殆,而且內部也烏煙瘴氣,雖然魏晉也好不到哪去,但好歹體量大。

想武侯,陸遜時期,那是真的打不過,沒事不出門,出門必挨揍,換誰也不打。。。

5樓:

因為國家富強,和平是人心所歸,而且國家又沒強大到能一舉滅掉其他幾個國家,所以戰略防禦休養生息啊。想想祖國改革開放這30年,不就是這樣的故事麼?

如何評價三國時期魏明帝?

天馬薩斯 魏之亡,實亡於明帝。託孤的不當造成了乙個朝代的毀滅。曹睿和司馬炎都是魏晉時期帝王的代表,善於納諫但做事情隨心所欲,乙個傳位養子,另乙個傳位給傻子 呂自明 我只是先來批駁 劉軒鴻的,後面再總結回答 1 24歲,對吳作戰的主帥曹休身亡,其職務由司馬懿接替 哈哈哈,笑死了,還司馬懿?演義看成重度...

曹操時期,曹丕時期,曹睿時期,司馬懿是在哪個時期開始有串位奪權之心的,又是從哪個時期開始實施布置的

呱呱子 具體的操作我也不太清楚,畢竟沒有深入研究過。但按照一般的想法,想要奪權,至少要達到1君主無能2自身強大其中乙個,否則這種風險極大的事情是不會有人做的。所以當條件滿足的時候,乙個野心家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奪位的想法,而且當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如果正趕上被上司懷疑,行動也就接踵而至了。 木有 曹操,曹...

曹丕為什麼傳位給曹睿?

所思在遠道 立儲無非立嫡 立長 立賢 立愛 立嫡 立長 曹叡生母是文昭甄皇后。甄姬雖然沒有當上曹丕的王后 皇后,但是在曹丕沒有成為魏王之前,甄姬應該是正妻。就算甄姬不是正妻,曹叡養母是文德郭皇后,曹叡是妥妥的嫡長子。立賢 曹叡聰慧好學,博聞強識,深得曹操喜愛。曹操喜歡的孩子可是曹沖 曹植這樣的,曹叡...